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急症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急诊科我院医护人员

赵 琳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17)

风险管理就是针对急诊科在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所进行的科学化的管理[1]。急诊科患者基本都是情况紧急,变化快,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不然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我院在急诊科工作中加强风险管理,现将实际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在我院急诊进行抢救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患者52例,女患者48例,年龄在15-80岁之间;病种:脑血管患者44例, 创伤患者40例, 中毒患者12例, 心绞痛4例。对照组中男患者51例, 女49例, 年龄13-78岁之间,病种:脑血管患者45例, 创伤患者39例, 中毒11例, 心绞痛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观察组的护理管理工作安排如下:一是要有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面对紧急情况要有紧急方案备份。在管理中,要适度增加值班人员,特别是晚间值班人员,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轮休时如有外出等情况要及时报备,防止出现紧急情况人手不够的情况。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医护人员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时时刻刻熟记于心,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来,不可马虎[2]。三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是基础,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每个医护人员所追求的,医院要定期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强学习。四是急救物品必须时刻准备着,设备检修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同时做好B方案,防止出现设备故障等情况。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排班按照医院的日常制度来,对突发状况的应急特别是重大急救情况的风险状况的应对不够全面,医护人员的培训没有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2 结 果

通过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等形式,统计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急救效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观察组的急救出诊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92%,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3 讨 论

风险管理工作在急诊科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急诊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受制于多种因素,急诊科科室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众多,患者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急诊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本身在突发时患者就会异常紧张害怕,迫切得到救治的心情,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在接诊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注意讲话的方式,要冷静地处理。医护人员的责任与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少部分医护人员经验少,业务能力较低,风险意识较弱,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给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治,又没有很好地沟通,这个时候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急诊科的风险管理制度一定要健全,只有将管理规范化,才能让相关人员有法可依[4]。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将制度管理与自我管理二者结合,在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创建急诊科医疗交流平台、创建医护人员考核奖惩制度等,将医护人员的管理与风险管理挂钩,实现两者双赢的局面。将法制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医院不仅要加强专业培训,更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树立风险意识。

急诊科风险管理工作要深入到科室基层的调研中,要全面科学地制定风险管理,不是一个人的制度,是在实际考察中探索的有利于急诊科工作开展的风险管理制度,是确确实实能发挥出积极效益的,能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急诊工作质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院的风险管理在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效果有突出体现,这就说明风险管理工作在急诊科工作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值得去探讨风险管理中更优的措施,希望通过风险管控,将患者的隐患降到最低,一切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寻找到有效的风险管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风险管理中是值得去深究,在未来的实践中需要医学工作中不断去探讨的,争取找到更加合理有效的管控措施,从而更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急诊科我院医护人员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