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2020-12-25许昌龙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鸡笼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许昌龙

(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安徽 马鞍山 238200)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日益深入人心,加上国家对生态环保问题的重视,人们的环保、森林康养等意识迅速提高,使得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开始得到有效修复和发展。

1 基本现状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系原林业部于1992年9月批准成立的,地处江淮丘陵地区东部,和县西北25 km的群山之中,海拨240 m。脚踏岚笼山,怀抱九条垅,群山环拱,一峰独秀,拔地而起,享誉“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华”之称。《太平寰宇记》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鸡笼,因名。”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该森林公园内主要树种为松类、栎类、朴树和泡桐,少量杉木等。因为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森林公园内已成为白鹭、灰喜鹊、麻雀等鸟类以及蛇等陆地爬行动物的天堂。据统计,园区内野生动物有8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白鹭、麻雀、獾、山斑鸡、鹌鹑、青蛙等。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4 500 hm2,涵盖鸡笼山、如方山两个国有林场和部分集体林地。其拥有丰富的植被与野生动植物资源,山中遍布参天大树,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6万m3。

2 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旅游等人文活动加剧,森林公园在发展建设中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同时,因受当时认知和体制的限制,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管理和发展上也表现出滞后和无序。主要表现为:

2.1 林地权属混乱、林权矛盾突出

原有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1994年编制,规划图纸为对坡勾绘并据此计算面积,存在界线位移、面积误差较大,甚至错把农田、村庄、集体林地等划入的问题,导致林地权属混乱、林权矛盾突出。

2.2 缺乏专业管理队伍和机构

由于历史原因,森林公园缺乏管理协调机制,少有经费和人员保障,只是依靠原有的林场护林人员进行简单维护,不能切实发挥管理和保护的作用。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和县重要的自然保护地,一直以来并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于森林公园的管理涉及林业、旅游、水利、农业、环保、国土、交运等多个部门,各自管理重心不尽相同,难以形成合力,一旦发生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只能在各自部门内部处理,治理力度明显不足。

2.3 原有总体规划粗糙简单缺乏合理性

当初在编制森林公园规划时,存在规划不合理、功能分区不完善、景点之间关联性不强等问题。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是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原规划面积4 500 hm2,有一些是不应该纳入规划范围的。森林公园内的凤林禅寺、半月湖、高关气象树、香泉湖、龙潭洞猿人遗址等景点也未能有效形成旅游链。整个森林公园的功能和布局缺乏整体性、关联性,显得杂乱无序,也不能满足国家森林公园的功能和定位。

3 发展建议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森林公园,增加经济收入,应当在森林公园体制建设、功能、规划以及整体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在不过多人为干预改变环境的前提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打造特色景观。现就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和思考。

3.1 科学合理调整森林公园界线

积极向国家、省级森林公园管理部门汇报沟通,尽快科学合理地调整森林公园界线。按照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区划调整经营范围,结合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自然保护地优化、森林公园勘界立标等工作同步进行,把过去误划入的农田、村庄、集体林地等,在此次区划调整中划出去。

3.2 加强生态保护和适度开发

严格保护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坚持“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把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严格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以内,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以鸡笼山的如方山为中轴线,东临碧桂园,西接褒禅山,前托孤峰突兀的鸡笼山,后倚一湖碧波的半月湖,打造精品景点。把周边已建的凤台植物园、鸡笼山枫林禅寺、龙潭洞猿人遗址、新科百草园、王店美好乡村、西村美好乡村等串联成线,打造森林公园亮点和品牌,进一步擦亮和县“省级森林城市”名片。

3.3 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按照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林草行政执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衔接的通知》规定:“对在自然保护地内进行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造成生态破坏的行政处罚”,实施主体为生态环境部门。森林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其日常工作则由林业部门管理。这就需要政府建立协调联系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对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肃追究,严厉打击,使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规划、建设、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3.4 加大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的扶持

景区环境和景观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重点抓好景区的道路、电力、通讯和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对游客的管理,设立景点标示警示牌,杜绝破坏环境行为。将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于鸡笼山森林公园主要是由林场组合而成,人员主要还是原来林场的工作人员,其经营管理方式还是以前林场的栽树、护树、砍树经营模式,林场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存在建设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制约了森林公园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多种效益的充分发挥。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3.5 科学性布局景区旅游路线

鸡笼山森林公园目前的旅游者大多是自驾或骑行爱好者,选择一日游的居多。如何能让旅客最大限度地游览整个景区?这就需要优化旅游线路。笔者设计了几种旅游线路仅供参考:

户外运动线路:王店村(鸡笼山北麓步道)—凤林禅寺—南天门—三合坛,既能体会登山的快乐,又能领略农家文化。

生态观光线路:石杨碧桂园—高关气象树—龙潭洞遗址—半边月风景区—鸡笼山。

自驾观赏线路:西埠镇林海—至鸡笼山—王店村—高关气象树,沿丰乐古道驾车前行,两边美景尽收眼底[2]。

3.6 设计要突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

3.6.1打造主题生态文化

鸡笼山森林公园内的自然景观主要为地形、地貌以及寺庙,凸显鸡笼山的“陡、险、奇、灵”的特点,登高远眺,周边美景和滚滚长江收入眼帘。要把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休闲采摘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共享和合作,打造生态亮点。以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半边月水库的生态为特色,以禅宗文化、名人文化、名俗文化、半月湖浪漫爱情、美好乡村浓厚亲情和游戏林间的友情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整合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推进鸡笼山、半边月水库以及周围美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

3.6.2保护和培植景观树

在保护好现有名木古树的基础上,增加彩叶植物的种植,例如枫香、银杏、黄山栾树、红花檵木等,丰富树种,打造春季新叶嫩绿、生机盎然,夏季绿荫蔽日、清新秀丽,秋季果实橙黄、香叶绯红,冬季松针碧绿、不惧风雪的景象。整片保留树形优美、枝繁叶茂、色泽艳丽、深受大家喜爱的林班地块,让更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采风、摄影和休憩。

猜你喜欢

鸡笼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在泰国体验鸡笼SPA
森林公园历险记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给鸡洗澡
森林公园游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小案例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