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梅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2020-12-25罗林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幼树花芽杨梅

罗林

(桐城市公墓管理处,安徽 安庆 231400)

杨梅(Myrica rubra)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其果实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是当今风味最佳的水果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杨梅在桐城市被广泛种植,特别是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的市域西部青草、陶冲等乡镇和沿菜子湖周边水热条件优越的双港、老梅、菜子湖等乡镇,都推行规模化种植。双港镇香山园林绿化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种植面积达33.33 hm2;挂镇的兴农油茶专业合作社地跨3个乡镇12个村,采用“合作社+农户”分片实施种植规模、返租到户经营办法,栽种杨梅达53.33 hm2,这些乡镇规模种植面积大,在经营中实行集约化管理,每年鲜果产量1 000 kg/667m2以上。

1 选地

桐城市杨梅栽培园地,大多选择在大别山前沿的丘陵冈地。这里地势平缓,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0,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地力中等,对杨梅成林丰产十分有利。

2 栽植技术

2.1 园地整理

杨梅栽培园地多为低山丘陵,地势平缓,杂灌低矮,直接挖穴整地,按照80 cm×80 cm×80 cm规格挖穴,栽植株行矩为4 m×5 m;栽植前1至2个月进行,每栽植穴内施农家肥50 kg或3~4 kg饼肥+过磷酸钙1 kg,施肥后上覆15~20 cm厚的肥沃表土,既能防肥料流失,又可避免肥料直接与苗株根系接触。

2.2 品种选择

主栽品种多以丰产性能好、果形大、肉质细嫩、汁多味美、大小年不显著的“东魁”为主。栽培面积大的种植企业,为解决采摘果实时间集中用工不足和延伸产业链的问题(加工杨梅酒等次生产品等),抢抓市场商机,会合理搭配“荸荠种”“丁岙梅”“晚稻杨梅”等中、晚熟品种,延长采收期和杨梅市场的供应周期。

2.3 栽培技术

2.3.1栽植季节

桐城市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早春来的早,春季雨水多。杨梅栽植季节以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宜,此时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利于树木根系的恢复,栽植成活率高。

2.3.2栽植方法

杨梅多采用平茬苗栽植或栽后平茬。栽植时要注意栽植深度,防止栽植过深引起穴积水,影响苗木成活和生长。栽后覆土时要压实,当填土深度与地面齐平时,苗木用手轻轻上提,然后扶正苗木,让根系舒展。嫁接苗栽植时要注意将嫁接口埋入土下,促使伤口在适宜的温度下进一步愈合。为提高栽植成活率,实生苗栽植后要立即进行平茬,即在主干离地面20~30 cm处,将饱满芽以上部位全部剪除,促使下部萌发新梢;也可以采取栽植前将全部叶片除掉,把主干短截至到15 cm左右剪短根系,将苗木置于植树穴内,用肥沃土回填,浇足水分,然后培土。这种栽植浅、培土高的做法,可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苗木定植后,当年7至8月份高温季,要及时进行松土保墒,维持土壤呈疏松状态。

杨梅是雌雄异株果树,栽植时需配植一定的雄株作授粉树,雌雄株配比为100∶1,雄株最好根据花期风向栽在上风口。

2.3.3杨梅幼株树形培养

杨梅幼株一般培养“一干三主枝”的自然开心形树冠。定植后,在主干离地面30~40 cm处短截。第一年以抹芽为主,从离地面约20 cm起,选留第一主枝,以后每隔15~20 cm选留第二、第三主枝。第二年冬季剪去主枝延长枝上不成熟的秋梢,并将主枝上所有侧枝短截。在离主干60 cm处,选留第一副主枝。第三年在主枝上选留第二副主枝,第一、第二副主枝相距60 cm。第四年继续延长主枝和副主枝,在距第二副主枝40 cm左右处,选留第三副主枝,在培养主枝和副主枝同时,及时选留大侧枝。经过3~4年的培养,基本形成自然开心形树冠。

幼树结果后,应轻剪长放,以疏删为主,缓和树势。开张侧枝,以早春修剪为主、夏季采果后修剪为辅,剪除病虫枝、枯死枝、衰弱枝、疏删密生枝,回缩更新下垂、衰弱的结果枝组。在树冠高2.0~2.5 m时,采用拉枝控梢的方法,促进形成花芽,达到早果丰产。

3 抚育管理

3.1 土壤管理

3.1.1中耕除草

杨梅幼树生长量小,竞争力弱,容易受杂草危害。栽后3年内,每年中耕除草3~4次,结合除草进行扩穴,使幼树树盘活土层扩大到直径1 m以上。

3.1.2中翻垦复

为使杨梅果园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每年需进行两次深翻,翻挖深度15 cm左右。第一次在2月底至3月底,第二次在果实采收后进行。这是因为春雨、梅雨的淋洗以及果实采收作业中对果园土壤的践踏,使土壤呈板结状态,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受到影响,通过翻耕松土,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提高杨梅树体7~8月份的抗旱能力,并有助于花芽分化、发育和次年的结果。

3.2 树体管理

因杨梅生长特别旺盛,营养物质大量用于枝叶生长,消耗了养分水分,易导致始果期推迟。所以杨梅树体管理主要在于修剪。通过修剪,平衡了树势,促进养分平衡,提早进入结果期,并保证果实品质整齐一致。

一般采用生长期修剪。技术要点如下:一是疏删或短截朝内枝条和直立的徒长枝、直生枝。二是拉大或撑大枝条角度,使已有花芽枝条提高坐果率,使不能形成花芽枝条积累同化养料,形成花芽。三是环割或侧贴皮。对生长势强、产果率低、产量少的旺长树,采用环割或侧贴皮办法,降低这类枝条的长势,使其演变为结果枝。实践表明,环割时间不同起到的效果亦不相同。花期环割,能提高幼树坐果率;6月环割能促进花芽形成,为次年结果打基础。三是除萌、摘心。抹去树体上无用部位抽生萌枝,包括基部发生的徒长枝、主枝、副主枝和大型辅助枝背上发生过强枝条,摘去顶部嫩梢,既能提高坐果率减少落果,又促使树冠空秃部分的徒长枝抽发二次枝,进而演变成为结果母枝。鉴于杨梅春、夏、秋梢在不同时期发生,所以生长期修剪要进行3~4次。

3.3 肥水管理

施肥是补充土壤肥力不足或结果后造成营养失调的重要措施。

3.3.1幼树施肥

施肥目的在于促进根系伸长 和枝梢生长,尽快扩大树冠,因此多施用速效性肥料,氮、磷、钾配方比为 1∶0.8∶0.8,每年施肥2~3次。由于杨梅幼树抵抗力弱,肥料要在土壤含水量充足时施下,施肥不宜离主根过近,避免与根系接触灼伤根系。

3.3.2成年树施肥

此时施肥目的以促进结果,提高品质为主,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施花前肥,2月份开花前施下。第二次壮果肥。5月抽生夏梢前施入,以速效氮、钾肥为主,砂质土壤每株环施草木灰5~7 kg或1 kg尿素,冲积土、红壤、黄壤再加1 kg硫酸钾。第三次果实采收后的7月上旬施用,以弥补大量结果后树体营养消耗大、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次年结果,氮、磷、钾的配比为 1∶0.3∶0.4。

3.3.3调控花果量

杨梅花果调控应因地因树制宜。对弱树或花芽过多的树,在果实采取后,喷200~300 mg/L赤霉素,每隔10 d喷一次,连续3次,可减少花芽数量,增强秋梢生长势。对弱树、坐果少的树,在夏、秋梢长度达到10 cm时,喷330~670 mg/L多效唑,抑制夏、秋梢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4 病虫害防治

桐城属杨梅扩大试栽区,从目前状况看,病虫害较少,主要是预防。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二是清园。通过修剪,剪去病虫枝、枯死枝、衰弱枝,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侵染。为防止树体和果实污染不宜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猜你喜欢

幼树花芽杨梅
秋月梨枝梢生长发育影响花芽形成
落叶松成熟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红松幼树高生长的影响
满树杨梅红欲然
2021年山西省果树花芽期病虫预报
苹果花芽期如何防冻害
苹果幼树期的科学修剪
杨梅
腊月杨梅红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
如何掌握苹果挂果树的花前复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