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介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20-12-25刘寄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8期
关键词:方用太子参萎缩性

刘寄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占胃镜检查的7.5%~13.8%,因人口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Hp感染率上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患者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疼痛、恶心、反酸等,病情反复发作,治疗难度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成为胃癌[2]。现代医学暂无特效药来逆转胃部组织的病理改变,中医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并运用辨证论治、专方专治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改善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程度,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

张介眉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张教授从医50载,学验俱丰,在诊治脾胃病上尤有建树。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颇丰,现整理其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以见一斑。

1 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早期以实证为主,病久则变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七情内伤、肝郁犯脾;先天不足、脾胃虚弱;外感邪气、脾胃湿热;寒热错杂、毒瘀留滞等,均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司[3]。《素问·评热病论》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的发生责之于胃自身的虚弱,无力祛邪,致使邪气长期停留在此处,逐步侵犯胃组织,导致产生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等病理变化。土地由于没有雨水的滋润濡养,从而干涸萎缩,张教授认为此现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的病理改变极为相似,取象比类,张教授认为胃部组织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胃失濡养,而脾胃升降功能失司是导致胃失濡养的直接原因,各种病因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司,脾胃不能正常的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胃部组织,胃失濡养,进而出现萎缩等病理改变。

2 治法治则

2.1 恢复脾胃功能

在治疗上,张教授以恢复脾胃功能为要,滋养胃体必不可少。在恢复脾胃功能上,一方面去除了直接病因,可以防止胃部组织的进一步萎缩、乃至癌变。另一方面,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输布于胃体,胃体得以滋养,有助于萎缩的组织恢复正常。临床针对不同的证型灵活选方。若中焦湿热者,“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俞炽”,张教授尤崇辛开苦降之法,方用泻心汤类,叶天士认为“苦能驱热除湿,辛能开气宣浊”辛味能行能散,有助祛湿,苦寒可以燥湿清热,辛开苦降,共筑清热燥湿之功。肝胃不和者,常用逍遥散调肝和胃,疏理气机,在用药上,常以竹叶柴胡代替普通柴胡,张教授认为竹叶柴胡乃全草入药,与以根茎入药的柴胡相比,其质轻、其味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味厚则泻,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轻薄的药物具有疏通、发散的功效,故其疏肝之功效更佳。薄荷用量较小,仿竹叶柴胡之法,取“木郁达之”之意,其味辛,更具疏通行散之力。脾胃虚弱者常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常用太子参代替其他参类,因其性平和,一方面可以健脾益气,另一方面可规避其他参类等过补壅滞。脾胃气虚兼有寒热错杂者常用枳实消痞丸扶正祛邪。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者,予以保和丸消食化积。临证加减上,若伴有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仿旋覆代赭汤方义重镇降逆。若便溏者,常加用平胃散燥湿实大便。腹胀者加枳实、厚朴行气消胀。胃脘嘈杂者,加左金丸。吐酸者加煅瓦楞、乌贼骨等制酸止吐。

2.2 滋养胃体

在滋养胃体上,妙用百合,紫河车、荔枝核。《本草经解》载百合“味甘、气平……主邪气腹胀……补中益气……入足太阴脾经”。百合不仅可以祛除腹中邪气,还可以补中益气,滋润脾胃,即可扶正,亦可祛邪,标本兼顾。若虚实夹杂者,张教授常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百合,若纯虚无邪者,常在六君子汤基础上加紫河车、荔枝核。《本草经解》载紫河车“气温,味甘咸,无毒。主血气羸瘦……腹内诸病”。紫河车可以大补腹部气血、滋养胃体。《本草撮要》载荔枝核“味甘温涩,入足太阴厥阴经,功专散滞气”。荔枝核可以理气散滞,以防滋补太过壅塞脾胃。张教授认为该病病程较长,非一日之功,滋养胃体之药不可大剂量,当以轻剂治之,故临床使用紫河车常以小剂量,治疗后期常用丸剂巩固疗效,取“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之意,同时方便服用,有助于患者坚持服药,终能收获良效。

3 典型病例

吴某,男,50岁,自述腹胀一年余,伴纳差、大便不成形。无反酸烧心、呕吐嗳气等不适。2019年5月23日,行胃镜检查提示: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曾服用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精神、睡眠尚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胃痞病”,湿热壅滞证,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处方如下:法半夏10g,黄芩8g,黄连6g,太子参15g,炮姜3g,甘草6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14剂,水煎服。二诊,上症均较前好转,舌红苔稍腻,脉缓。诊断为“胃痞病”虚实夹杂证,方用枳实消痞丸加味;处方如下:枳实20g,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麦芽10g,法半夏10g,神曲10g,干姜6g,黄连6g,厚朴10,百合30g,14剂,水煎服。三诊腹胀明显好转,舌红苔薄白,脉缓。诊断为脾胃气虚证,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如下: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陈皮10g,法半夏10g,紫河车6g,荔枝核10g,30剂,水蜜丸。嘱患者服完后复查胃镜,后电话随访,胃镜结果提示正常。

按语: 初诊时根据患者舌苔,脉象分析,当属湿热壅滞脾胃证,湿热壅滞脾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失司,故而腹胀,纳差。湿热下注大肠,故见大便不成形。实则泄之,实邪壅盛,当以祛邪为要,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法半夏、炮姜辛温发散燥湿,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辛开苦降,祛湿清热,苍术、厚朴、陈皮加强燥湿之力,全方共奏清热燥湿之功,该阶段不可滥用补益之品,以防闭门留寇,湿热俞盛。二诊患者舌苔黄腻明显较前减轻,湿热虽退但仍未完全清除,脾胃虚弱故见脉缓,方用枳实消痞丸,扶正兼以祛邪,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干姜,黄连配伍,亦是辛开苦降之法,故而亦能清热祛湿,全方共奏补脾益气,清热祛湿之功效。二诊时加用百合,一者此时患者已有脾虚的表现,用百合补中益气,滋养胃体,二者此时患者湿热未除尽,用百合除去腹中邪气,此处配伍百合,有驱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之妙。三诊湿热已退,邪已尽去,故以六君子汤调理脾胃为基础,加用紫河车滋养胃体,荔枝核行气散滞,以防补益太过,壅滞气机。并使用水蜜丸,味甘入脾,缓缓治之,巩固疗效。

结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张教授从滋养胃体入手论治,别开生面,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巧用百合,紫河车、荔枝核颇具特色,经临床验证,收效显著。

猜你喜欢

方用太子参萎缩性
太子参须对禽Ⅰ型副黏病毒疫苗的增强作用
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中有异味 中医巧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