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大的世界”

2020-12-24张丰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夏目漱石熊本新世界

张丰

老 家一个邻居打电话给我,说他儿子考上了成都一所大学,读汉语言文学,让我多关照。几天后,我碰巧回老家一趟,见到了这名小伙子。已经5年没有回家的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对人完全没有印象了。

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很专注,甚至打听这个专业会开哪些课,“写作”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这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我接到大學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完全是一筹莫展,对未来的校园生活没有任何概念。相比之下,他现在好歹还有一个“业内人士”可以咨询,真是幸运。

他打算和同学一起到成都报到,同学的父亲准备自驾从河南到成都,这又让我羡慕一下。想象中他们将驶过1700公里的旅程,看到不同的风景,在脑海中一个“更大的世界”会慢慢成形。

我当初报到的时候,父亲送我到商丘火车站。站票,必须上车后自己寻找座位,我把笨重的行李放上行李架,找位子坐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一瓶青岛啤酒。青岛是我的目的地,在我的想象中,这瓶酒和这个城市也许有点关联,痛饮之后,就是真正的相逢吧。

在新生报到季,有大量类似的故事。共同的模板是,一个18岁左右的青年,怀着朦胧的对未来的认识,从一个小地方来到更大的都市,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会假装淡定,事实上在报到的过程中通常也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真正的麻烦还埋伏在未来等着),但是那种新奇感和不确定性,还是会让他震撼。

日本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夏目漱石有本书叫《三四郎》,书中主人公三四郎就是这样一个青年,他从偏僻的熊本县到东京帝国大学就读。这个青年也有夏目漱石的影子,因为他也是从熊本到东京读书。三四郎在学校里刻苦读书,但是也困惑多多,有一天他悟出,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是他的故乡熊本,他长大的地方,非常温馨,随时可以回去,故乡会接纳他;第二个世界则是他的两位老师代表的“知识世界”,生活可能艰难,但是沉醉在学术研究中,也充满乐趣;第三个世界则是他喜欢的女孩代表的大都市物质世界,让人迷幻,又让人害怕。夏目漱石还开玩笑地写道,有一个完美解决方案,就是好好读书做学问,然后娶了自己喜欢的女孩,这就算得上是人生的完满。

《三四郎》面对的是日本一百多年前的社会,我们今天面对的局面已经大为不同。但是对年轻人来说,这种困惑的内在结构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我们从一个故乡的旧世界“逃离”,到一个未知的更大世界打拼。在这个世界中会遇到种种挑战,但是最深刻的变革,恐怕还是“重塑自己”。

现在中国的都市,比一百多年前的东京还要复杂、丰富,它提供了足够多的可能性。除了现实世界,还有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它提供海量的知识和讯息,也有更多危险。可以说,如今的世界比以前更大了,在这个“新世界”面前,个人更加渺小了。

这两天看到一个网络段子说,“没有任何一个小男孩的梦想是买一套房子”。是啊,小时候的梦想和长大后看到的这个世界,差别真是太大了。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可以看作是通往“更大的世界”的一个桥梁,但是在这个世界一定不止这一座桥,而这座桥也不应该是唯一的目的地。人们不应该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这样才不会在新世界迷失自我。

猜你喜欢

夏目漱石熊本新世界
最厉害的本领
抓住对方的心
抓住对方的心
我是快乐的熊本熊
神话新世界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熊本熊为什么这么火?
“P”出个新世界
数字猎人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