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岩东魁杨梅创新融合发展的举措

2020-12-24陈旦蕊黄茜斌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岩杨梅

●陈旦蕊 黄茜斌

(1.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318020;2.浙江省台州黄岩区果树推广总站浙江台州318020)

黄岩,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全区总面积988km2,下辖19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60.33万。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地势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永宁江水系纵贯全境,历来是水果生产的适宜区,史有“稼穑之利甲于一州”“黄岩熟、台州足”之誉。黄岩物产丰饶,农业发达,是“中国蜜桔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枇杷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紫莳药之乡”。

1 黄岩东魁杨梅产业历史及现状

1.1 黄岩东魁杨梅产业历史

黄岩栽培杨梅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代吴国沈莹撰写的《临海异物志》中就有记载:“杨梅,子如弹丸,赤色,五月中熟。”明《万历黄岩县志》也载:“杨梅有红、白、紫三色。”1932年章恢志在《浙东杨梅调查报告》中对黄岩杨梅产地及品种等有较详细记载。黄岩是东魁杨梅的始祖地,20世纪50年代末在黄岩江口乡发现东魁杨梅母树。当时这棵母树树龄已有100多年,16株嫁接后代也有80多年树龄,老母树至今仍然丰产,并由现代著名园艺学家、国家一级教授吴耕民先生命名为“东魁”。其意旨“东”表示原产黄岩东岙,“魁”寓意“头魁”。几十年来,东魁杨梅以“高大上”的外观、浓郁纯正的风味赢得各界青睐,也吸引全国产区八方引种、万里移栽,现已成为全国杨梅栽培面积最多的一个品种,黄岩东魁杨梅也因此成名。

黄岩东魁杨梅因栽培历史悠久,区域特色较强,品质优良,产业优势明显,被列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区杨梅栽培面积达0.48万公顷,总产量4 000万千克,总产值近5亿元,是黄岩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目前形成了江口、南城、院桥、头陀、北洋、平田、富山等千亩以上的规模化东魁杨梅生产基地,从东到西梯度布局,海拔10~700m,采收期从6月中旬一直延续到7月中下旬。黄岩东魁杨梅2010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次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浙江名牌产品”“全国十大精品杨梅”“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台州市十大精品杨梅”等称号。

1.2 黄岩东魁杨梅产业现状

黄岩东魁杨梅产业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危害严重,杨梅成熟时受果蝇为害严重,尤其是晚熟品种,每年因果蝇为害带来的损失达30%以上,个别年份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由于杨梅种植标准中规定的农药种类有限,梅农农药知识有限,大都采用农资店推荐用药,因此超范围用药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前几年抽检时,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多菌灵等在杨梅挂果期不建议使用的农药亦有少量批次检出。另外,梅园使用化肥过量,早晨土壤板结,致使部分杨梅树势下降。

2 黄岩东魁杨梅创新举措

2.1 创新无污树体管理技术

为有效控制果蝇带来的影响,提高杨梅品质,确保果实质量安全,2011年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东魁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技术,即在杨梅采收40~50d前,用防虫网对杨梅树进行全树覆盖,同时停止杨梅园使用一切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在杨梅采收前10d,树冠再覆盖避雨膜[1]。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技术一举解决了虫害、风害和雨害的影响,为东魁杨梅的优质丰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杨梅的果实更美味、更安全。罗幔栽培技术是黄岩区在国内首创的生产技术,也是当前最安全的杨梅生产技术,既实现了果农增收、产业增效,又促进了黄岩东魁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黄岩东魁杨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至2020年全区使用罗幔栽培技术的杨梅种植规模达到78 000株,产量225万千克。

2.2 创新施肥技术

2.2.1 推广有机肥应用技术果园在冬季施用菜籽饼、种植绿肥等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能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次数与使用量。

2.2.2 应用测土配方技术在杨梅主产园区检测土壤的肥力,根据杨梅树体需肥规律,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量、施肥时期。

2.2.3 加强减肥技术培训在杨梅主产乡镇进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等减肥措施的技术培训,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提高梅农高效施肥的技术、精准施肥的意识。施肥技术的创新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果品的品质。

2.3 创新用药技术

针对梅农用药超范围的情况,近年来,黄岩区在杨梅生产中采取杨梅减药技术措施,即推广使用矿物源和生物源农药冬季修剪后,全园采用松脂酸钠或石硫合剂清园,降低杨梅园病虫基数,有效降低来年果园用药次数。大力倡导物理防治措施。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在梅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导杀灭害虫,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在杨梅采收前45d,应用罗幔技术,减少果蝇对杨梅的为害,减少杨梅成熟期的用药。应用矿物源、生物源农药和物理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果品品质。

3 杨梅产产业融合举措

3.1 加快杨梅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带来了巨大改变。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使农产品不再受单一销售渠道的制约。黄岩东魁杨梅产业协同电商、运输、快递企业,“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建立杨梅全国配送网络,实现全程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由于杨梅不易保存,保鲜时间极短,常温存放超过24h后味道和口感就会大打折扣。保鲜物流成了保障杨梅品质至关重要的一环。针对杨梅运输过程中易变质的特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协同联合物流公司,积极创新,采用保鲜降损的塑套包装、冰袋保鲜、移动冷库等新技,优转优派的运输流程和产地直采式的运作模式,将一盒盒色泽艳丽、汁水丰富、口感酸甜的杨梅果实第一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确保黄岩东魁杨梅“才下枝头、便上舌头”的鲜美体验,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舌尖上的杨梅盛宴[2]。同时加强物流合作。积极引入顺丰速运、邮政EMS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构建黄岩东魁杨梅销售市场流通体系和特色销售基地,加快杨梅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使黄岩东魁杨梅线上销售取得了快速增长。

3.2 加快杨梅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多年来,通过参加农业博览会、举办黄岩东魁杨梅推介会、参加全省精品杨梅评比等活动,很好地宣传了黄岩东魁杨梅,黄岩东魁杨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树立了良好的黄岩东魁杨梅的品牌形象,2002年黄岩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黄岩东魁杨梅2001、2004、2007和2010年连续四届荣获“浙江名牌”称号,2004年、2007年和2010年连续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2002~2007年连续7年荣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2010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黄岩区被命名为“中国优质杨梅之乡”,2012年,黄岩区选送的罗幔杨梅被评为中国十大精品杨梅,2013年和2015年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18年黄岩东魁杨梅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服务业及旅游业迅速发展,体验经济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心理及个性化需求,使人们有更好的消费体验[3]。黄岩区政府每年初夏举办杨梅采摘旅游节,陆续开展美食节、亲子采摘体验活动、全国杨梅发展研讨会暨东魁杨梅开采仪式、杨梅节越野赛等活动,以‘梅’为媒,将农业旅游产品与各类活动联系到一起,增加农业旅游产品的魅力,助推乡村振兴,有力地拉动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道路。

3.3 加快杨梅产业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发展

黄岩东魁杨梅悠久的栽培历史为黄岩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技、文学、史志等遗产,杨梅也深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黄岩高度重视杨梅文化的挖掘和弘扬,黄岩杨梅文化气息浓郁。黄岩区对东魁杨梅母树进行保护,立碑为记,标明这棵母树的历史渊源,并以这株老母树为中心打造成黄岩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黄岩还建有多个东魁杨梅观光园,这些观光园集观光旅游、品尝和文化享受为一体,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

猜你喜欢

黄岩杨梅
王震给杨梅岭换新装
满树杨梅红欲然
朵云书院黄岩店
自然醒
故乡的杨梅
杨梅
“黄岩工作法”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腊月杨梅红
黄岩富山乡:人间神秀景 世外桃源境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四校联合举办“同题赛场”现场作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