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貂、狐、貉养殖现状及建议

2020-12-24刘华阳李俊玲李会荣宫玲玲山东省饲料质量检验所山东济南25002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水貂毛皮胴体

●刘华阳 李俊玲 李会荣 宫玲玲(山东省饲料质量检验所山东济南250022)

山东饲料质量检验所自2014年开始从事貂、狐、貉源性成分预警监测工作,并对貂、狐、貉养殖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了解,现将全国貂、狐、貉主产区养殖现状调研情况概述如下,以期为行业管理者和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1 貂、狐、貉养殖基本情况

1.1 2018~2019年貂、狐、貉养殖数量

2018年全国貂、狐、貉取皮数量分析,全国2018年水貂取皮数量约计2 073万张,较2017年增长0.63%;狐取皮数量1 739万张左右,较2017年增长了23.33%;貉取皮数量1 233万张左右,较2017年下降0.56%。貂、狐、貉取皮合计5 045万张[1]。

2019年全国貂、狐、貉取皮数量分析,2019年全国水貂取皮数量约计1 169万张,较2018年减少43.61%;狐取皮数量约计1 443万张,较2018年减少17.02%;貉取皮数量约计1 359万张,较2018年增长10.22%[2]。

1.2 2018~2019年貂、狐、貉取皮数量全国分布情况

1.2.1 水貂取皮数量分布2018年和2019年全国水貂取皮数量位居前三名的省份均为山东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其中山东省位列第一,2018年和2019年水貂取皮量分别占全国水貂取皮总量的77.2%和56.79%;辽宁省第二,分别占15.2%和26.5%;黑龙江省位居第三位,约占3.3%和9.82%。三个省水貂取皮总数分别占全国水貂取皮总量的95.7%和93.12%。2018年全国水貂取皮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上述三省,分别为潍坊、威海、大连、临沂、烟台、青岛、哈尔滨、菏泽、秦皇岛和丹东。2019年全国水貂取皮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上述三省,分别为大连、潍坊、威海、烟台、哈尔滨、青岛、秦皇岛、临沂、菏泽和佳木斯[1,2]。

1.2.2 狐取皮数量分布2018年和2019年全国狐取皮数量位居前两名的省份均为山东省、辽宁省,其中数量最大的为山东省,狐取皮量分别占全国狐取皮总量的43.4%和40.20%;辽宁省位居第二位,约占21.3%和27.52%。2018年排位前三省份狐取皮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8%。2019年排名前三位省份狐取皮数量约占全国狐取皮总量的89.49%。2018年全国狐取皮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鲁、辽、黑、冀四省,分别为潍坊、大庆、秦皇岛、锦州、威海、沧州、临沂、聊城、唐山和鞍山。2019年全国狐取皮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鲁、辽、黑、冀四省,分别为潍坊、秦皇岛、锦州、鞍山、大庆、沧州、唐山、哈尔滨、大连和威海[1,2]。

1.2.3 貉取皮数量分布2018年和2019年貉取皮数量位居前三名的省份均为河北省、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全国貉取皮数量最大省份为河北省,2018年和2019年貉取皮量分别占全国貉取皮总量的56.3%和62.10%;山东省位居第二位,约占29.9%和22.00%;黑龙江省位居第三位,约占10.2%和9.94%。三个省份的貉取皮数量约占全国貉取皮总量的96.4%和94.05%。2018年全国貉取皮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冀、鲁、黑三省,分别为秦皇岛、威海、潍坊、唐山、大庆、沧州、聊城、哈尔滨、石家庄和临沂。2019年全国貉取皮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冀、鲁、黑三省,分别为秦皇岛、潍坊、唐山、沧州、威海、鸡西、衡水、大庆、聊城和哈尔滨[1,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优良种质资源匮乏,繁育水平低,产品品质低劣,严重影响产业经济收益

水貂、狐面临优良种质资源匮乏、品种退化的现实。以水貂为例,2000年之前山东省以养殖前苏联大红毛水貂(毛长、毛红色)为主,随着世界养貂业的发展,国内外市场更喜欢丹麦、美国等欧美国家培育的优良品种水貂(毛短、绒厚),所以近20年来,山东省乃至全国利用大量外汇从丹麦和美国等毛皮动物产业发达国家引进了超过上百万只的优良品种水貂来改良前苏联水貂品种,虽然对种貂品质和毛绒品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水貂种源生产基地,没有培育形成适合山东养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水貂,无法将引进的优良种貂进行国产化(山东化),不进行新品种培育的繁殖育种方式,是山东乃至全国水貂毛皮质量低下、产业经济收益差、产业不能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山东毛皮动物产业在全国只是最大而无法做强的根本原因之一。

造成改良品种水貂和引进品种水貂繁殖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改良方法错误,用改良代数低的公貂交配引进的优质母兽,加快扩群,导致改良后代品质逐年下降;不连续改良,由于各种原因,养殖者间隔1年或2年改良一次,导致改良速度缓慢;优质种兽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水貂产仔不集中,不利于护理仔兽;水貂阿留申病感染率高,导致产弱仔死仔现象频繁发生;哺乳期母仔貂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如饲料配制技术和产室保温技术等。由于全国都没有优良毛皮动物种源生产基地,所以养殖者特别是中小养殖场(户)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购种,种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2 饲养标准缺乏,饲料营养不平衡,饲料配制技术不合理,饲料生产工艺落后,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毛皮动物营养需求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等基础研究尚未深入开展,饲料配方设计可依据数据少,技术依据可参考文本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毛皮动物生长的真实需求[3]。很多中小型生产企业的产品参考标准不同,部分饲料产品的设计和配制没有完全按照貂、狐、貉的生长阶段和规律去划分,或者没有及时的投入到生产一线。并且可能存在多种饲料尤其是基础料、添加剂预混料等产品被貂、狐、貉等毛皮动物混用的现象发生。

个别养殖场没有专门的饲料配方设计人员,对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自配料配方主要依据实践经验设计,原料种类较少,配方比例不合理,与动物的营养需要略有差距,以上问题主要造成生产中毛皮动物营养缺乏症和代谢性疾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种兽的繁殖性能和仔兽的生长发育性能。大多数小型养殖场配备有自配料加工车间和冷库,但缺少饲料化验室,不能较好的检测饲料原材料和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卫生指标,缺乏基本的质量控制能力。特别是毛皮动物饲料原料若经常变换,夏季高温季节原料容易腐败变质,致使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2.3 疫病防控程序和技术不合理,养殖业经济损失巨大

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出血性肺炎、阿留申病等是威胁毛皮动物生命健康的主要疫病[4,5],生产中存在防疫程序不合理、诊断和治疗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导致免疫失败、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毛皮动物的健康和成活率。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未按日龄对毛皮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接种时间偏晚,甚至一些毛皮动物出现较长的免疫空白期,而处于免疫空白期的动物易感染犬瘟热病毒、发病;二是病毒持续进化,出现新的强毒株,引起流行病暴发,给毛皮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4 棚舍建造不规范,养殖设备设施落后,环境控制技术差,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现有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建筑设计不规范。水貂棚舍的棚高、跨度和棚间距在不同养殖场之间有巨大差异,棚高过低直接造成夏季辐射热的蓄积和通风不良,棚舍跨度小限制自动饲喂设备的应用,棚舍间距小不利于通风、防疫和日常管理。大多数养殖场还没有进行净道与污道分开的规划。全国没有明确规定标准笼的尺寸,貂笼均由养殖场定制加工。与北欧的标准笼相比,山东省养殖场的貂笼在长度上多达不到85~90cm的要求。

2.5 胴体处理仍存在安全隐患

山东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病死畜禽和毛皮动物胴体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告》(鲁牧动卫发[2017]16号),规定毛皮动物胴体必须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调研中发现屠宰后的胴体仍有部分被个人收购运往外省加工成肉骨粉违法添加使用。

2.6 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过短,严重降低产业经济效益

目前貂、狐、貉动物产业中存在着产业链过短和产品质量不高这两大突出问题。绝大多数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处在产业链底端,所饲养的毛皮动物只能作为河北、浙江、广东等地裘皮深加工的原料,形成“山东和东三省养殖,河北加工”的局面,皮张收购交易价格一直掌握在外地的皮草收购商贩手中。

3 建议

3.1 加强政策扶持,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毛皮动物的养殖大国,在河北、山东、东北等主产区农业产值中占有重要份额,希望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在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保证产业健康良性发展;二是在胴体开发利用上出台政策,从国家部门层面上立项,研究胴体利用的合理途径,并委托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堵疏结合,引导合理、合法、合规利用,既能解决无序利用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还能增加养殖户收益;三是加强毛皮动物饲料的监管,制定国家标准,有效保证胴体的安全和可利用性。

3.2 培育优良品种,提升种质质量,创建地方品牌

开展引进貂狐貉国产化优良品种培育,建立育种核心群,培育优良种源,建设示范推广基地;集成快繁综合配套技术,完善发情鉴定等繁育技术,提高种兽繁殖性能和仔兽成活率。开展貂、狐、貉选种选育和繁殖技术培训,加快品种改良技术推广,不断提高优良种源品质和毛皮品质,创建地方品牌。各地要出台相应政策给予良种补贴,提高引种和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水貂品种基本实现了短毛、天鹅绒级别的升级换代,淘汰了针毛粗、长的传统品种。水貂品种也由单一的黑貂过渡到了黑、白、咖啡、钢蓝等多色型并存的养殖格局[6]。

3.3 集成貂、狐、貉饲料营养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繁殖性能,改善皮张质量

一是提高貂、狐、貉生长速度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二是提高貂、狐、貉繁殖力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三是改善貂、狐、貉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四是缓解貂狐貉热应激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五是积极推动饲料生产加工工艺的升级改造。毛皮动物饲料原料选择、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等技术不断完善,配合饲料配制技术更加合理[7],饲料营养更加平衡,更好的满足了毛皮动物的营养需要,每张毛皮的饲料成本降低了20元左右。

3.4 提高疫病防控技术水平,保障动物健康

一是加强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出血性肺炎等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降低发病率;二是构建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出血性肺炎、阿留申病主要疫病的综合防控配套技术;三是加快疾病防控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毛皮动物疾病防控水平。生物安全和疫病防疫程序更加合理,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3.5 推动养殖设备的升级改造,集成貂、狐、貉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建立标准化养殖场

一是推动貂、狐、貉养殖设施与设备的改造升级;二是集成貂、狐、貉消毒防疫技术、温热环境控制技术、控光技术、恶臭控制技术、粪污处理技术,提升养殖环境质量;三是建立规模化貂、狐、貉养殖场,制定育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环境控制、胴体及废弃物处理等相应的标准,使规模化养殖场成为行业的标杆,从而提高毛皮动物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貂、狐、貉繁育利用规范标准方向,提高毛皮动物产值及市场占有量。

3.6 尽快制定貂、狐、貉行业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提高全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貂、狐、貉养殖场(户)无论是自行屠宰还是销售给屠宰企业,貂、狐、貉胴体均需建立资源化利用体系以及标准化的处理体系。

猜你喜欢

水貂毛皮胴体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山东省部分地区水貂养殖场户貂源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认知调查及病原检测
饲粮铁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笼养数量对育成期水貂行为的时间分配的影响
为防疫荷兰要杀1万只貂
近期国内毛皮市场最新行情
近期国内毛皮市场最新行情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