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黔江区羊肚菌栽培技术

2020-12-24雷京友曾凡平李西武刘国成蒲光愉蒋学杰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黔江区羊肚菌种

●雷京友 曾凡平 李西武 刘国成 蒲光愉 蒋学杰

(1.重庆市黔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重庆409000;2.重庆市璞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9000;3.山东省莒县农业农村局山东日照276500)

羊肚菌俗称羊肚蘑、编笠菌、羊肚菜,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羊肚菌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真菌之一,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良药.香味独特,食疗效果显著,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1]。羊肚菌子囊体及菌丝体不仅营养成分丰富,除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核黄酸、烟酸、叶酸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羊肚菌中还含有多糖、酚类、吡喃酮抗生素、脂肪酸类化合物、氨基酸、矿物质及其他多种化学成分[2]。现将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 田地选择

羊肚菌属于好气性真菌,需要土壤滤水性好,透气性强,既能保湿又能透气,因此宜选择背风向阳,近水源、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透性强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

2 整地搭棚

先将田地耕翻打细,根据田块形状确定棚的朝向,棚长不超过50m,棚宽8m。搭棚材料可用钢架或竹竿,遮阳网的遮阳率在70%以上。当播种后温度降至12℃以下时,将棚膜盖在遮阳网面上,以便调节温度。棚内作畦,有2种模式:“川”字型便于机械开沟,顺棚设80cm宽的7个畦面,40cm宽的6条人行道;“丰”字型便于人工作业,顺棚中间设一条50cm宽的走道直贯通两端棚口,两侧横起80cm的畦面,40cm的操作道,划线播种。

3 播种

秋冬季节,当气温降到17℃时开始播种,若遇雨水过多,地太湿可顺延播种期。划线后,先用人工或机械开沟作畦,再按畦面长度计划好用种量,每667m2菌种用量200kg,用人工或机械将菌种外膜去掉,用手搓碎菌种拌和均匀撒在畦面,随播种随及时用铁铲把沟内余土铲起盖住畦面菌种,覆土厚度35cm,要求90%以上的菌种盖上土。1袋菌种重0.5kg,能撒畦面约1.3m2,然后覆盖宽度为1m的黑地膜保湿发菌。

4 营养袋放置

培养料配方:麦粒36%,谷壳30%,草粉20%,麸皮10%,桑枝3%,另加石膏粉1%。

按照配方,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直径14cm、长28cm的塑料袋中,通过高温灭菌后,待营养袋冷却后备用。菌种播种7~15d,根据菌丝发育情况确定营养袋放置到畦面的时间,要求畦面菌丝产生并铺满白色分生孢子粉为营养袋最佳放置时间。放置时,将营养袋贴近畦面的一侧打30~50个直径为0.3~0.5cm的小孔,有利于菌丝快速吸取营养,每667m2放置用量为2 000袋,营养袋放置标准为每畦平行放置2排,两排间距45cm,袋距45cm。要求畦面湿度70%,畦面湿度不足的要先用喷淋系统补水,再放营养袋,营养袋底面要紧贴畦面,放好后盖上地膜发菌。

5 发菌管理

播种开始到营养袋菌丝长满前为营养生长阶段,应以畦面湿润为主,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营养转化储备,营养袋菌丝长满至分化原基阶段可适当干燥有利菌丝发育。温度开始回升后浇水,使土壤湿度达到65%。

6 出菇管理

当地温回升到8℃以上时,用喷淋系统浇出菇水,孢子粉少的畦面少浇,孢子粉多的畦面多浇,使畦内土壤湿度达到85%,促使菌丝扭结成原基,进而分化成子实体,再长成2~3cm的幼小羊肚菌,这期间不能喷重水,保持畦面湿润,以保温保湿为主。羊肚菌生长后期干湿交替管理。

7 成菇采摘

羊肚菌从幼菇长成到成菇需要15~20d,这期间要做好观察、管理工作,羊肚菌脉纹展开,八成熟时就要采摘,前期做到成熟一批采一批,中后期大部分开始成熟就要组织人力,采摘把握天气变化,做到猛、准、狠,及时采摘加工。采摘方法:用拇指与食指夹住菌帽下菌柄2cm处,在边缘夹破再掰断即可。

猜你喜欢

黔江区羊肚菌种
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黔江工作站揭牌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