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性泡塘生态养殖河蟹的试验研究

2020-12-24郭秀云白立娟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蟹苗蜕壳河蟹

●郭秀云 白立娟

(1.吉林省通榆县水产管理总站吉林白城137200;2.吉林省洮南市水产良种场吉林白城 137100)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属于名贵淡水产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利用通榆县泡塘盐碱性大,而且闲置泡塘较多的特点,本研究于2018年开展,对盐碱性泡塘进行了河蟹生态养殖试验。

近几年来通榆县实施了河湖连通、重大治水兴水战略决策,采取了引霍林河、洮儿河及额木太河水,将境内28个主要泡塘贯通注水,并与向海、兴隆、胜利三座大型水库相连。河湖连通工程的实施使通榆境内形成大大小小的众多盐碱性泡塘,pH值在7.3~8.1之间,呈弱碱性水质,大部分泡塘平均水深在1m左右,养殖鱼类无法越冬,因而大多闲置,针对这一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在盐碱性泡塘进行河蟹养殖试验,为水产养殖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1 试验方法及内容

1.1 准备工作

实验地选择在通榆县团结乡绿野家庭农场附近的20hm2泡塘,周边生态环境较好,水生植物覆盖面能达到水面的四分之三以上,能给河蟹提供饵料和脱壳时的隐蔽场所,浮游动植物富足,底栖动物螺、蚌也较丰富,有水源井,可以补充交换泡塘水体。

在泡塘的四周距水面3~5m的岸边处设置防逃墙,方法是每隔1m用竹竿做桩,迎风口加密,将塑料薄膜固定在竹竿上,竹竿在外侧,塑料薄膜在里侧,塑料薄膜下埋20cm,地上高40~50cm,形成牢固的防逃墙。

放养前水体消毒,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每667m2用生石灰15~20kg。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1.2 苗种放养

1.2.1 苗种的质量蟹苗(扣蟹)首选长腿、颜色墨绿鲜亮、腹脐小、肢体完整、规格整齐、有活力的蟹苗。选择规格以120~160只/kg为宜。

1.2.2 苗种的运输2018年4月15日开始运输蟹苗(扣蟹),从辽宁盘锦购苗,运输时间约为10h,运输温度控制在20℃左右。到达目的地后,将蟹苗袋放置岸边用水泼洒三次,间隔10min,每次1~3s,用于缓解鳃丝干燥,恢复呼吸功能,提高成活率。

1.2.3 蟹苗的消毒蟹苗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min,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1.2.4 蟹苗的放养在4月30日前放养完毕,平均每667m2放养蟹苗1kg,约120~160只。

1.3 饲养管理

河蟹食性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也喜食螺蛳、河蚌、昆虫和动物尸体,试验过程不投饵,进行粗放养殖。

加强水质管理。夏季高温季节,泡塘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有利于河蟹的快速生长与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5~50cm之间。

做好防逃和防敌害工作。河蟹昼伏夜出,四处爬行,极易逃走,特别是8月的雷雨天气,更容易逃跑,因此,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逃墙)是否有裂缝、倒伏,要及时修补。时常驱赶敌害生物如水鸟、麝鼠、蛇、青蛙等。

保护好蜕壳蟹是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关键。河蟹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蜕壳,在养殖过程中对蜕壳蟹的保护很重要。首先,要为河蟹提供一个良好的隐蔽环境,利用菹草、苦草、水花生等作为栖息地;二是避免河蟹的自相残杀,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含量;三是及时搜集蜕壳慢的河蟹,放养到隔离区内饲养,并加以专门保护。

1.4 蟹病防治

以防为主,严把蟹种消毒、底质消毒、水质消毒三个环节。高温季节,每667m2用生石灰10~15kg,兑水化浆均匀泼洒。烂肢病的治疗方法是用1g/m3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蜕壳不遂症的治疗方法是定期补钙,全池泼洒生石灰。

1.5 防止性早熟

河蟹性早熟后停止生长,影响成蟹品质,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坚持换注新水,激发河蟹运动,消耗剩余的能量,在水源紧缺时用水泵倒水。

1.6 收获

每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是河蟹价格比较高的时期,宜抢在“十一”之前上市。9月中旬,气温开使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此时河蟹性腺迅速成熟,9月下旬,蟹黄饱满,膘肥体壮,肉味鲜美,开始捕捉上市。

2 试验结果

本次试验面积20hm2,每667m2投放1kg蟹苗,秋后产量达到1 500kg,平均售价60元/kg,总收入9万元,总投入3.4万元,盈利5.6万元。河蟹养殖投资回收期短,当年投苗当年收获,粗放养殖成本低,见效快,经济效益较养殖家鱼高。

3 结语

3.1 滩涂资源中的泡塘可以合理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吉林省西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在通榆县的实施,使河流沟汊之间横向、纵向连通,对保护和恢复水生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2 利用河蟹养殖改善盐碱性水质

在滩涂开发中,泡塘盐碱度普遍高,浮游生物作为营养物质分布于泡塘的水体和底泥中,通过投放河蟹构建泡塘良好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泡塘水体中盐碱含量高、悬浮物浓度稠、富营养化严重等问题,使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蟹类组成生态食物链,通过生态食物链的自身净化,使盐碱性湖泊逐渐转为生态湖泊,达到生态治理目的。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逐年提升,发展安全、健康、绿色的水产品是大势所趋,因此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滩涂水域的空间及其饵料生物,发展渔业生产,获取尽可能多的各类水产品,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是我们发展水产养殖的终级目的。

猜你喜欢

蟹苗蜕壳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蜕壳的歌唱家
乌溪镇蟹苗培育亏损原因及应对措施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螃蟹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17次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