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对策

2020-12-24王素红李歌王彩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置管胎龄静脉炎

王素红,李歌,王彩霞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0 引言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1]。该置管方法是由患者的外周静脉,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处进行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为患者提供中长期输液治疗。对于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需要长时间输液但是外周浅表静脉条件较差,穿刺困难,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每天需要多次抽血检查等情况的患者,PICC置管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操作效率以及治疗效果,在新生儿疾病治疗中也较为常用。但是PICC新生儿置管期间也容易发生并发症。为了降低新生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本院选取10例PICC患儿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探讨了有效的预防PICC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PICC患儿10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并将PICC患儿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5例为观察组,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3例为男性患儿,2例为女性患儿,胎龄30-40周,平均胎龄为(35.12±0.12)周,平均体重为(1.23±0.14)kg。 对照组:2例为男性患儿,3例为女性患儿,胎龄31-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6.77±0.24)周,平均体重为(1.35±0.16)kg。观察组、对照组PICC患儿的性别、体重、胎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PICC患儿使用常规护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置管并发症实施护理措施。

观察组:观察组PICC患儿使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静脉炎护理:置管后早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护理人员给予患儿穿刺成功后,密切观察患儿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并在患儿穿刺部位采用热敷方式,热敷持续时间为2h,从而加强患儿穿刺部位血液循环,避免置管后静脉炎情况发生。(2)导管堵塞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患儿输液速度变化,避免患儿穿刺部位长期侧卧,从而有效避免导管受压、输液不畅情况发生。(3)败血症护理:护理人员应避免紧急插管事件发生,给予患儿穿刺前应将患儿手臂进行常规消毒,穿刺完毕后,采用生理盐水将患儿穿刺部位血迹拭擦,并给予患儿穿刺部位常规消毒。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PICC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使用SPSS21.0软件,对两组PICC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处理,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PICC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PICC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为0,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并发症率为20%。经过比较,观察组患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ICC患儿(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PICC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保留时间长等特点,是新生儿静脉输液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患儿置管后易导致多种并发症情况发生,因此,一项良好的临床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患儿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这对于保障患儿更加安全顺利的接受治疗,减轻患儿的痛苦,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优质护理是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高质高效的护理模式。在对PICC患儿的护理中,优质护理内容包括静脉炎护理、导管堵塞护理、败血症护理等措施,从患儿置管后多种并发症方面进行护理[3]。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诸多优势,据多项研究资料显示,优质护理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通过给予患儿静脉炎护理、导管堵塞护理、败血症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患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静脉炎、导管堵塞、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4-6]。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PICC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后,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PICC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PICC患儿。

综上所述,给予PICC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7,8]。

猜你喜欢

置管胎龄静脉炎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常用凝血功能参数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