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优化策略

2020-12-24赵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病情

赵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疗科门诊,云南 昆明)

0 引言

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因此也增加了护理风险[1]。近年来,受到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增大、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治疗以及护理需求也不断增加。且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风险因素较多,因此也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优化护理的有效措施。

1 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极大提升,但与此同时,护理质量的提升滞后于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患者要求的提升。我国的护理人员队伍素质水平亟待提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由于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工作中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加之护理工作负荷较大,使得护理人员身心俱疲,因此难以保证护理质量。同时一些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工作不仔细、不认真,缺乏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护理记录,使得对患者的后续治疗以及护理产生不良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主要包括以下风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

心血管疾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生命安全受到较大威胁,使他们常会感到悲观、恐惧、绝望,从而影响护理配合程度。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老年人比较多,患者还常合并其他疾病或是出现并发症,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也使他们对护理要求、护理期望更高,一旦无法达到他们的期望,产生心理落差,便会导致较大的情绪波动,影响病情[2]。并且老年病人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抗病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风险而产生风险事件、纠纷事件。而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严重性,遵医性差,从而增加护理难度[3]。

1.2 护理人员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身心都长时间处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使得一些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会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影响护理质量。有些护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工作责任感,不认真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不仔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未能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给患者配药时药量添加不准确等,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增加。

1.3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的患者众多,且人员流动性大,必须要每天进行严格认真的消毒灭菌工作。另外,对于各项工作流程、标准等应当有严格的制度作为指导。而在医院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如病区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增加感染风险,病区噪音未能进行有效控制影响患者休息睡眠,都会增加护理风险。

1.4 用药风险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一些病情复杂、并发症、合并症多的患者,用药种类多,需要对药物类型、使用频次、剂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稍不注意便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好,且责任心较强。

1.5 其他风险

例如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存在一些护理漏洞,另外护理制度落实的执行情况不佳等,都容易增加护理风险[4]。此外,一些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进行系统的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使得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使护理安全性受到影响。

2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心血管内科病区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处进行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患者入院之后给其发放宣传手册,让患者通过自行阅读了解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口头宣教,提升患者的遵医性。另外给患者做好环境介绍,让患者了解环境以及注意事项,减少风险[5]。

2.2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

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医生和患方应当加强沟通,指导患者准确描述感受,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向医生或护理人员汇报,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应当展示较强的专业性,并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联系,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感,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6]。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医院方面应当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职业教育,让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并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培训,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较强的责任感。另外,对应急事件辨别以及处理方法应当进行培训以及时间演练,使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技能得到提升,以便在出现紧急事件的时候,护理人员能够沉着冷静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7]。对于各种治疗以及护理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器械、设备,护理人员应当掌握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此外,进行各项基础性护理也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细致入微,避免出现护理漏洞。

2.4 加强风险评估,减少护理隐患

心血管疾病可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护理风险。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大部分为老年人,他们行动能力降低,生理机能退化,且并发症多,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变,因此容易出现跌倒、坠床、标本送检不及时、情绪波动大等诸多风险事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预见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提前制定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另外,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加强沟通,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风险评估工作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风险因素,提升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且也能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这样不但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也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2.5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保证各项医护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医院应当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同时护理管理者应当监督护理人员的落实执行情况,避免出现护理漏洞[8]。此外,对于护理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患者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等应当定期整理,进行制度的持续改进完善,促使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与患者的疾病特点、年龄特点等有关,因此增加了护理难度。而通过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优化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健康。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病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