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配合小针刀立足整体力线理论在脊柱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2020-12-24杜变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针刀针刀脊柱

杜变凤

(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山西 古交)

0 引言

脊柱相关疾病是由于脊柱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椎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增生退变等原因对脊神经、内脏神经造成压迫和刺激,从而引发的一些列病症[1]。这些所累及深至内脏,浅至皮肤的相关症状,涉及临床各科。本研究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法复位配合小针刀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入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相关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共有患者40例,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为31岁,最大的为65岁,平均(45±7)岁,病程最短为2周,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5±3)个月;对照组40例,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病程区间同上,平均年龄(49±7)岁,平均病程(4±3)个月。入院时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均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有较高的对照研究价值。

1.2 诊断标准

脊柱相关疾病参照如下诊断标准:(1)有如下一种或几种自觉症状:脊背疼痛、活动障碍、脊柱酸胀麻木、对应器官存在某些功能障碍等。(2)望诊:看寰枕关节至尾骨、肩胛骨内缘线,脊柱中线、脊柱两侧等,仔细观察是否存在脊柱侧弯、棘突凸起或凹陷等表现,可见脊柱中线偏歪且区带内色素发生改变。(3)触诊:通过三指触诊法,可发现有棘突增粗、压痛、偏离中线等表现,脊柱周围肌肉、韧带附着在脊柱的点位会有增粗、痉挛、沙粒状或条索状硬结、剥离等表现。(4)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有任何一项辅助检查认为受检者为脊柱综合征,询问患者自觉症状,结合望诊、触诊即可确诊。(5)将骨折、结核、肿瘤等有某些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排除。(6)实验室检查将风湿、炎症等排除。

1.3 排除标准

(1)凝血功能异常。(2)严重脏器疾病。(3)严重慢性病、传染病、遗传病、脏器功能不全。(4)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1.4.1.1 针刀治疗

让患者走路、站立及俯卧位观察其整体力线,按其整体力线分析其病变是出在哪块或哪几块肌肉,嘱患者俯卧式采取有利于操作的体位,找到病变肌肉压痛部位、起止点,做好相应的标记,对手术部位皮肤常规清洁消毒铺巾,针刀治疗操作前先实施表皮麻醉或是不麻醉直接手术(视部位及病人的耐受力),按照肌纤维的走向使针刀刃与其保持平行刺入到需要治疗操作的部位,先纵向后横向进行组织剥离,操作完成后拔出针刀。在进刀部位可以挤出一些淤血,从而促进局部代谢。之后在刀口处贴小创口贴。治疗次数2次/周,3次/疗程。

1.4.1.2 手法复位术

每次针刀后,让患者俯卧位,用揉按法对其整个背部肌肉进行放松,然后根据其临床症状及手法触摸判断错位关节并对其进行复位,对于颈部的复位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去枕,整脊师在患者头方位置,矫正手虎口、四指张开并处于微曲状态,以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及近节桡侧抵住错位的关节突或节段突起,另一只手虚掌状态将患者对侧头部扶住,辅助矫正手进行健侧的旋转及锁定,矫正手为主要发力点,两手协调进行患者头部旋转。

对于胸椎的复位,患者去枕仰卧位,指导患者用双臂抱住肩膀,整脊师站在患者右方,左手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勾拉,对患者身体进行旋转,而右手则插入患者患椎下面,并让患者重新躺好,处于平卧位,术者左手臂向前下方发力并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对患者身体进行按压。

对腰椎的复位,先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定位,L1有病前弯难,L2有病左右弯难,L3有病左右难旋转,L5有病不能往后弯,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L4有病无疑。

病人侧卧,患侧在上,健侧上肢前拉,腿伸直,患侧腿屈髋屈膝,整脊师用一只手推患者的肩膀,另一只手用豆骨将患者棘突或是横突处压住,身体卡压旋转患者骨盆,使其腰椎关节松动,造成瞬间游离状态而达到轻松复位。

采用“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上述方法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2 对照组

患者均根据其临床症状就诊于其相应的其他科室,对其对症静脉滴注或者口服西药治疗,2周/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治疗,之后进行疗效统计。

1.5 疗效标准

患者各项临床症、体征、痛苦不适感完全消失为治愈,明显改善为显效,有所改善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进行疗效统计,观察组40例,治愈2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治愈率73%,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治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治愈率28%,总有效率88%。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的治愈率,观察组更高,P<0.01,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也显著更优,P<0.05,这说明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手法复位配合小针刀术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3 讨论

脊柱相关疾病有较高的发生率,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椎静脉等而引发一系列病症。其病因有:(1)外因:①肌源性软组织损伤。②骨源性动态失衡。③局部的炎症。(2)内因:①退行性变。②精神因素。研究显示,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背部肌肉也会随之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而左右侧肌肉张力不同,会导致高张力侧肌肉收缩,从而引发背痛、头痛等疼痛不适症状。

人体为有机整体,防止疾病应当重视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认识到部分与整体的紧密关联。受到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存在不良的姿势习惯,在长期的影响下,一些组织会由此发生劳损情况,并导致力平衡失调,功能失代偿,不但涉及脊柱周围的肌肉、组织,同时也包括五脏六腑[2]。所以我们通过观察病人的整体力线,如长短腿、高低肩、内八字、外八字等,分析其是哪块肌肉出现问题,然后治疗这块肌肉后发现其临床症状消除了。小针刀是将针灸的“针”与西医外科手术“刀”相结合的一种手术疗法,一方面,针刀治疗具有中医针灸刺激穴位、行气活血、调节阴阳失衡效果,实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刀”进行手术,实现松解粘连、解除压迫、恢复组织功能的治疗目的[3,4]。小针刀可以使神经根管容积扩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而并且可以通过小针刀切割小关节轻微移位导致的周围损伤变性的软组织,促进小关节复位[5-7]。另外,针刀直接触及神经根鞘膜,使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位置得到改变,有较好的松解粘连效果。小针刀松解挛缩的肌肉后配合手法复位可以整复小关节的移位及滑膜的嵌顿。

手法复位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简便,不用麻醉,其疗效机制是运用牵引、过伸、旋转三种应力作用于脊柱调整椎间结构,矫正脊柱侧弯,恢复生理曲线,重建良好的脊柱代偿平衡[8]。

猜你喜欢

小针刀针刀脊柱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