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4安丽青刘晨涛刘建国程劲光李静武瑞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吉非中位生存期

安丽青,刘晨涛,刘建国,程劲光,李静,武瑞芳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 引言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80% NSCLC患者在疾病诊断时已出现远处转移病灶[1,2]。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为全身化疗,其最终目标在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吉非替尼是一种可以口服的苯胺喹唑啉类小分子化合物,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研究设计旨在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对象和方法

1.1 入组标准

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KPS评分≥60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8岁;鳞癌11例,腺癌33例,行基因测定者19例,未行基因测定者25例;IIIa期8例,IIIb期15例,IV期21例。入组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死亡18例,失访5例。

1.3 治疗方法

入组患者均予以口服吉非替尼片250 mg /次,1次/d,全组病例治疗1个月、2个月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后每2个月随访1次,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直至肿瘤进展或因副反应无法耐受而停药,并随访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随访内容(不同时间点的具体检查项目可能略有不同):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记物、心电图、胸片、胸部CT等检查,并进行KPS评分等。

1.5 疗效评价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进展( progressive disease,PD)。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是指患者从首次用药到观察到疾病进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间隔(以发生在先的事件计算)。如果患者在数据截止时尚未进展或死亡,或者在研究过程中失访,按照其最后一次肿瘤评价的日期计算。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指患者首次用药到由于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间隔。如果患者在数据截止日尚生存或者在研究过程中失访,按照最后一次联络的日期作为结尾数值进行计算。

1.6 统计学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时选择SPSS 18.0软件,表示计量数据的方法为(s),并以t值进行检验,表示计数数据的方法为(%),并以χ2值加以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44例 患 者 中CR 0例,PR 19例(43.18%),SD 21例(47.73%),PD 4例(9.09%),近期有效率43.18%,疾病控制率90.91%。

2.2 无进展生存期

整组中位 PFS时间为8.34个月(95%范围,1-24个月)。PFS的单因素 LogrankTest生存分析显示:PFS时间受患者性别、病理影响,PFS时间比较长的为女性(11个月)及腺癌患者(10个月),而男性(6个月)及非腺癌患者(2.8个月)时间较短,基因测定阳性者11个月,未行基因测定者4.5个月。

2.3 1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期

入选患者随访至死亡或至结尾时间2018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l7个月。至结尾时间,死亡的患者有18例,5例失访(均进行了多于9个月的随访)。中位0S时间为17.66个月(95%范围,2-36个月)。1年生存率为61.9%。

2.4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皮疹发生25例(56.82%),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及胸背部,腹泻发生8例(18.18%),多为I-II级,不影响生活,对症治疗均能缓解,3例(6.82%)发生甲沟炎,未发生间质性肺炎,未出现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异常者。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容易错过早期诊疗的最佳时机,临床确诊后已经无法采取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晚期患者而言,治疗一般采用传统化疗方案,事件证明患者生存期在8-12个月[3]。即便如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不仅对患者的体质要求较高,同时影响随后的生活治疗[4]。本研究主要观察单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吉非替尼属于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能够和生长因子受体竞争结合,从而阻断细胞信号传导,实现阻止肿瘤增殖的效果[5,6]。考虑到患者在晚期癌症的影响下,存在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咯血、疼痛等症状,往往无法完成常规的化疗方案。为了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对临床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实施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近期有效率43.18%,疾病控制率90.91%。整组中位PFS时间为8.34个月。1年的生存率为61.9%。中位0S时间为17.66个月。

研究认为,吉非替尼的优势在于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皮肤反应和肠道反应,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且不会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因而可以保持正常饮食,从而提高自身体能[7]。本研究显示皮疹发生率为56.82%,腹泻发生率为18.18%,患者可以耐受。

综上,吉非替尼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同时可以应用于高龄不愿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8,9]。

猜你喜欢

吉非中位生存期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上皮间质转化对EGCG逆转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