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2020-12-24程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急诊科危害护士

程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0 引言

急诊护理服务属于特殊性护理服务,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很容易出现失误状况。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强调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但却忽略了护理工作人员职业安全和健康。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十分有必要。

1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阐释

1.1 物理方面

首先,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中,最常见的因素就是针刺伤。通常情况下,急诊护士要尽快抢救并治疗诊断不明亦或是明确的患者,但因为抢救的时间过于紧急,所以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针刺伤也是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重要传播路径[1]。参考英国医学会的调查数据发现,针刺伤只要有0.004ml携带乙肝病毒的血液,即可导致感染。

其次,噪音的职业危害。一般情况下,医院病房国际噪声标准的容许声压级别是38dB,而在急诊科室,其平均的噪声值在43-52.9dB之间,远远超过了国际噪声标准的容许声压级别。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急诊科全天测音点测均超出了标准要求,最高的噪声级别甚至超过标准的84%。而噪音的主要来源就是说话声与吵闹声[2]。究其原因,急诊室内很少有就诊者是从容的,受焦虑和病痛的折磨,会使患者及其家属发出较大的说话声。而且,在紧张就诊环境中,加之较快的工作节奏和压力,都使医护工作人员声音超过正常标准。另外,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严重的噪声环境中,头晕与耳鸣等不适感更加强烈。

再次,辐射的职业危害。急诊科室开展消毒灭菌工作的过程中,选择使用的臭氧与紫外线等都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容易诱发紫外线眼炎亦或是皮炎等,而且吸入过高浓度的臭氧,还会出现胸闷、气紧与肺水肿等诸多症状。除此之外,针对需要接受X线检查或者是CT检查的危重患者,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患者身旁陪护。长此以往,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受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很容易使护理工作人员体内的白细胞量减少,甚至患有发射病,致癌率较高。

最后,负重伤的职业危害[3]。因急诊科护士经常出诊需要抬患者上下楼亦或是病床,若搬运的姿势不合理,容易诱发脊柱损伤或者是肌肉伤。而且,急诊护士需要长时间处于高强度体力劳动状态,腰背扭伤率过高。如果护士长时间站立,也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疾病。

1.2 化学方面

一方面,化学消毒剂。最常见的就是含氯消毒剂、碘酒和戊二醛等,会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眼睛与呼吸道黏膜受损,严重的还会出现哮喘与过敏反应等。另外,化学消毒剂对神经系统与胃肠道的影响也很严重,尤其是乙醇,容易出现细胞突变的情况,累计效应显著。

另一方面,细胞毒性药物。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1)药物准备时,通过呼吸道会吸入气溶胶,其中含有细胞毒性药物。(2)药液与皮肤接触后直接被皮肤吸收。(3)玷污以后经口进入身体。虽然药液准备与给药过程中暴露药液的剂量不大,但因为频繁与之接触,受蓄积作用会形成远期影响,白细胞数量减少,容易出现自然流产,也存在致畸和致癌的可能[4]。

1.3 生物方面

医院为病毒与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密集场所,在日常工作中,医务工作人员很容易在皮肤、针刺伤口、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眼鼻等诸多途径与患者接触传染性较强的排泄物、体液或者是分泌液,因而医务工作人员被微生物感染的概率更高。

1.4 心理方面

第一,心理压力。急诊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环境。急诊科属于医院内部焦虑感明显且沟通障碍较为突出的场所,受诸多因素影响,会对患者与护士产生直接的影响。急诊科护士经常会面临两难的境地,生离死别的场面比比皆是[5]。而且,工作空间拥挤、工作环境嘈杂,加之难闻的气味,在应对患者各种情绪变化的过程中,使得护理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明显加重。(2)倒班。急诊室护士要长期倒班,特别是夜班使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被打乱。由于女性有周期性的生理变化,在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下,急诊科护士始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容易出现心理性疲劳。(3)过度担忧差错事故的发生。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职责与任务就是和医生相互配合,对不同类型的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由于病情过于凶猛和复杂,所以急诊护士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熟练掌握急救技术,能够积极应变。抢救工作要求争分夺秒,不容有差错。患者及家属心理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第二,语言与动作攻击,甚至暴力行为。急诊科护士需要面对不同环境下社会不同层面、不同知识结构以及心理状态的人。而患者及其家属个人素质与修养水平不同,一些酒精中毒患者和部分患者及家属会因为候诊时间、病情等因素的影响而情绪过于波动,可能会因为小事出言不逊或者是无理取闹、破坏医院财产甚至殴打和伤害医护人员。

第三,法律纠纷。伴随人们自身利益保护思想的不断强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人员一旦出现差错亦或是操作规程不科学,均容易使患者感到不满或者是投诉,进而增加护患矛盾与纠纷[6]。

2 急诊科护士执业危害防护对策

2.1 加大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力度

急诊科室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业务,对不同疾病传播途径加以掌握,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较强可行性的防护策略,使其能够正确认知不同职业危害对于人体造成的损害,积极开展自身防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普遍性防护基本原则,对锐利器具进行安全处置并消毒,护士洗手要认真,在接触体液的时候要使用防护设施,对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2.2 有效防护措施的应用

第一,物理因素防护:(1)避免或减少针刺伤。遵循操作规程要求,确保工作环境的宽敞与明亮,尽可能少使用锐器。不允许使用双手回套针帽,也不应使锐器除鞘,针具不应被折弯或者是折断,使用锐器场所要配置能够承装锐器的容器,但不允许装满。若需为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注射,应借助他人帮助,并将使用过的针头向防刺穿容器内丢弃。若出现锐器伤亦或是刺伤的情况,要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血液,使用肥皂对伤口进行清洗,用流动水冲洗,用酒精与碘酒消毒后,使用敷料对伤口进行包扎。如果是在HIV环境下暴露而感染体液与血液,要向医务科与护理部门上报。在感染4d之内,大剂量地口服氮脱氧核苷AZT,并在暴露以后尽快检测HIV抗体,接受周期性复查[7]。(2)噪音控制。要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将橡皮缓冲器亦或是橡皮垫放置其中,尽量规避振动噪声的出现。适当降低医院内部通讯系统音量,以降低干扰程度。(3)规避辐射危害。在紫外线或者是臭氧消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远离消毒现场,且眼睛不允许与紫外线光源直视。在消毒过后,应立即开窗并通风。陪同危重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为规避与放射线的接触,可以穿戴防护服,尽量规避与辐射接触。(4)负重伤的防护。急诊科护士应参与人力搬运训练并正确认知人力搬运存在的危险,对搬运姿势进行学习并熟练掌握,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力学的省力原则。另外,应与其他同事进行合作与协作,动员患者家属参与其中,以免出现脊柱损伤或者是腰背肌肉扭伤的情况。

第二,化学因素防护。要对化学消毒剂进行合理使用,对使用的方法、时间和浓度等予以熟练掌握,遵循规范要求完成操作,对消毒与环境污染间的矛盾加以解决。在与不同类型化学消毒剂接触之前,要对其性能与不良反应形成了解。在消毒液操作期间,应尽量佩戴厚的合成橡胶手套,以免皮肤和消毒液直接接触,在有盖容器内放置消毒液[8]。另外,对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排泄方式以及给药方法等熟练掌握,特别是细胞毒性药物输注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佩戴口罩与乳胶手套,在配制室内设置通风设备。而且,细胞毒性药物属于化学性废弃物,管理要严格,在有盖容器内保存,以免药物的挥发。

第三,生物因素防护。针对容易出现的体液与血液飞溅等多种危险,要采取必要的屏障保护,胚胎乳胶手套与口罩。如果是特殊感染患者,护士需要穿戴隔离衣与护眼罩。若患者体液与血液不小心飞溅至眼内或者是脸部,需要及时使用消毒液对面部进行清洗,并借助抗菌滴眼液清洗与保护眼睛。如果私有物品或者是工作服感染患者的血液与体液,要使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消除,保证血渍被去除。另外,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检测日常环境消毒灭菌的效果,贯彻落实制度化与常规化的管理工作,采取感染管理基础措施。每天使用紫外线照射两次,以消毒室内空气[9]。对于室内的操作台面、抢救床与门把手等,应每天含氯消毒一次,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喷洒,落实湿式清扫,使地面、墙壁与诊疗用品等表面血渍被清除。

第四,心理因素防护。心理压力与疲劳很容易增加护士身心疾病的发生率,同样也是诱发护理差错的主要因素,需提高重视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门诊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与特点,优选责任心强且具备良好身体素质、情绪相对稳定的护士。与此同时,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应科学引导护士保持良好的心境,对其心理适应能力以及承受能力进行培养。对护士工作环境全面优化,合理调整班次,使其工作负担得以缓解。此外,也可以定期组织娱乐活动,使急诊科护士能够劳逸结合[10]。护理工作会涉及到诸多潜在法律问题,所以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应对护士实施教育,使其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对护士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心理与人身伤害[11]。护士也应正确认知操作基本要求,对个人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自身利益受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12]。

3 结论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在对危重患者生命抢救的过程中,同样会受职业性损害。为此,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屏障防护设备,尽可能规避职业暴露的危险,对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安全进行双向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护士自身的安全,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频率,进一步推动急诊科室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急诊科危害护士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最美护士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最美护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药+酒 危害大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