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词趣化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2020-12-23张建平刘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2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校本课程

张建平 刘虎

摘 要:从语言美到意境美,古诗词的阅读、欣赏过程能够为读者带来极致的美的盛宴。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课改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下,结合当地学生实际,开发与研究书香气息浓郁、内容丰富有益、形式趣味生动的初中古诗词校本课程,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效内容补充,为学生综合素养养成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校本课程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以校为本”的校本课程是新的时代教育潮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充分利用校本课程体现出的先进教学理念来呈现语文教学内容,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带领学生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校本课程的魅力。

一、吟诵经典——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之韵

“三分诗七分读”,古诗词是一种强调韵律、句式的文体,通过恰当的断句、合理的情感体现,古诗词的朗诵不仅能够提升朗读者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帮助朗读者在情感处理的过程中体会诗人、词人创作诗歌时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然而,由于考试只关注背诵,教师也就对背诵抓得更紧些,在当今的许多语文课堂上,教师都忽视了对于朗诵这一环节的关注。因此,在开发初中语文古诗词校本课程时,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吟诵切入,为学生带来更具文化魅力,更显诗词之美的语文教学,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过零丁洋》一诗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开展有层次性的吟诵环节。首先,针对基础的字音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诗歌,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明确字音、字义,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在诗歌大意、诗句分析等初步讲授完毕后,教师可以进行第二层次的诵读环节,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来断句,并读出感情来。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邀请自愿展示的同学来进行朗诵展示,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教师再对这一诗歌的朗诵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诵体验来明确其“从悲伤到昂扬”的基调,感受诗人苍凉、悲壮的心绪。

保证吟诵环节的开展既是一种有趣的、有利于传统文化魅力充分体现的形式,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手段,在开发与研究初中古诗词趣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吟诵环节加以关注。

二、赏析经典——在解读中领略古诗词之美

每一首古诗词都由作者仔细斟酌的字、词构成,都蕴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都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与魅力。通过对古诗词中名句、名字的分析与解读,学生能够在奇妙的文化之旅中进行跨时空的探索,找寻前人留下的文化钥匙,打开一扇通往语言文字之美的大门,在感叹古诗词用字、用词之精妙的同时形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时,教师就可以重点讲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千古名句:与只盼望着苟延残喘、求得议和的投降派相比,岳飞的“莫等闲”体现出了他的积极进取、他的斗志昂扬、他对自己的勉励与对将士们的鼓舞。通过这一名句的讲解来引导学生找到理解岳飞所抒壮志豪情的切入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词中体现的词人的民族气节,饱满的爱国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诗词创作的角度进行赏析,解读这一名句在全词中何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何以能够成为千百年后脍炙人口、令人读来余味无穷的词句。

通过对经典中的经典进行赏析,学生的诗词解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逐步深入,从而在这一内容丰富、有趣的校本课程中获得包括诗词素养在内的种种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方法——在信息技术中创设诗词之旅

对于各行各业而言,与信息技术的合理融合都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初中古诗词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当中,教师可以抓住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这一时代趋势,将包括多媒体等在内的信息技术融入古诗词教学中。古诗词是富有语言美、情境美的文体,教學中重视诗词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实现诗词之旅,感受诗词之美。

例如,在进行《雨霖铃》一词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词作凄清哀伤的基调来搜索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寒蝉”“长亭”等凄凉意象,通过播放以别离为主题的戏曲等视频来创设《雨霖铃》中的写作背景。同时,教师可以用深情、柔婉的歌曲来作为授课时的背景乐,使其贯穿课堂的始终,创设凄冷的情境,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愫。

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创设生动而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的诗词学习之旅,感受作者的真实心境,获得语文素养、艺术素养等素养的综合提升。

初中古诗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应当立足于我国古诗词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中反馈的经验。综上所述,教师可以从经典吟诵环节入手,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之韵;可以从经典名句的赏析中切入,在解读中领略古诗词之美;亦可以从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切入,将信息技术融入古诗词校本课程中,开启美妙诗词之旅。

参考文献:

[1]罗光羽.品读诗词 由象入境: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2):35-37.

[2]柴兆平.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6):43.

注:本论文系2018年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对中学生的德育美育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批号:JQ[2018]GH138)。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校本课程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