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3归爱琴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归爱琴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问题导入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问题导学教学策略是基于导学案,围绕新课程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通过问题这一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掌握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合问题导学教学,可以激活初中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引导初中生形成数学探索意识,对增强教学成效有积极价值。在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其缺乏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导致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将问题导学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出问题导学的教学优势,推动学生掌握高效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整体性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基于问题导学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课堂导入环节是关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答数学问题,从问题中加深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推动学生从本質上掌握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结合问题导学可以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教师的一步步预设引导中来。

例如,在初中数学概率计算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的角度开展问题导学环节,增强学生对概率的感受,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密封不透明的纸箱子,将2个白球、3个黑球放入箱子中,模拟现实中的抽奖情境,若连续两次取出白球则获得头等奖,一黑一白为奖励奖,两个黑球为谢谢惠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实现概率数学知识的完美导入。其次,引导学生按照顺序依次从箱子中摸出两个球,记录自身的结果,再将其放到箱子中,让后一位学生进行抽奖环节。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每个奖项的概率”,让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概率学知识,将其转变为具体的数学问题,展开针对性思考和探究,推动学生灵活运用基础概念,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对于获得特等奖来说,需要保证两次都摸出白球,若第一次摸出的是白球,其概率是白球数量在球总数中的占比,若第二次摸出的也是白球,其概率是除去一个白球后,摸出白球的概率,最后将所求得的两个概率相乘,得出获得特等奖的概率。最后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求解其他两种奖项的概率,促进学生概率求解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问题导学营造趣味教学氛围

问题导学模式革新了过去教师单一讲授的枯燥授课过程,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问题导学的趣味性特点也符合新课程下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客观要求。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占据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任课教师应增强问题导学中的趣味性,将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用充满趣味的故事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发掘故事文字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够列出解答模型求解问题,继而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实现锻炼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数学问题,以设置悬念的问题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比如,有两兄弟买了一些苹果,在回家的路上弟弟吃了2个苹果,哥哥吃了1个苹果,剩余的苹果想要与父母平均分,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弟弟喜爱吃苹果,想要多分一点苹果,提出自己总共吃的苹果数量要是哥哥的两倍,然而哥哥说“如果这样分,爸爸妈妈就吃不上了”,进而向学生提出“你知道为什么父母会吃不上苹果吗?”的问题,借助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设未知数的方式进行求解,将每人平均分的苹果数量设为x,弟弟所获得的苹果总数设为x+2,其中2代表着弟弟在路上所吃的苹果数量,以此类推,哥哥所获得的苹果总数为x+1,如果按照弟弟的想法分苹果,必须满足等式x+2=2(x+1),让学生按照算式逐步计算,得出未知数x等于0,进而验证父母没有苹果可吃的结论,以趣味性的问题导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

三、基于问题导学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学生通常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概念和定理中的限制条件,这容易导致学生记忆缺失,在数学概念和定理运用中忘记其限制条件,以死搬硬套的方式进行解题,抑制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以问题导学的方式设计层层递进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为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无法将其灵活应用到数学问题的解答中,教师依次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按照自身的理解,回顾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之后引入针对性问题。若一个数的平方为a,则这个数就是a的平方根,以4和-4为例,两个数都是16的平方根,而算术平方根是指正数,那么4就是16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在具体数学应用题的求解中,学生经常无法确定其求解的是平方根还是算术平方根,进而导致应用题解答错误。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问其斜边的长度为多少?”“已知今天户外温度的平方为16,则户外温度是多少度?”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勾股定理,明确其斜边长度不可能为负数,进而求解其算术平方根,而温度有零上、零下之分,进而计算其平方根,推动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提升。

四、基于问题导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学生解题的思路。问题导学的教学融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们任课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逐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教学中,学生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概念,为了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向其提出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为50度,问其他两个角的度数?”学生在惯性思维下通常将其当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借助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计算出等腰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分别为50、50、80度。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该角是底角,不能是顶角呢?”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其为顶角的情况,满足题干条件,进而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计算,得出65、65、50度的答案。借助以上例题,让学生充分认知到思考问题不能片面,引以为戒,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发散性思考,推动自身数学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打破思維的定式,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五、基于问题导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融入生活。突出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特点,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课堂的数学知识跟我的生活这么贴近”,这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很有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不足的现状,其无法快速理清数学题干中所提供的数学条件之间的关联性,没有清晰的解题步骤。针对这一教学问题,我们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环节中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创设数学情境,导入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同时也要注意问题导学的趣味性特点,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创新,切实增强问题导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具堂.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49-50.

[2]王瑞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99.

[3]丁宗波.借助问题导学法 优化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51.

[4]杜皓.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2-163.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