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短板分析法”提升教学监测实效性的策略应用

2020-12-23隋文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隋文杰

摘 要: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则主要通过教学质量的监测进行反馈。因此,如何有效地分析质量监测的数据与案例,成为教师后续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教学质量监测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利用“短板分析法”使教学监测成为教师有效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之一,促进学生“精准”“高效”“适切”地发展。

关键词:教学质量改进;短板分析;教学监测

新课程的改革其中心点都是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地、有效地使用教学质量的测评及监测数据,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人的发展”成为“教与学”需要一直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也是确保学生“精准”“高效”“适切”地发展的有效保障。

一、“短板分析法”存在的理论依据

“短板分析法”主要基于一个理论:依据“木桶原理”,最短的板决定木桶的容量。而教学阶段质量监测恰恰能暴露“教与学”中的短板,通过对质量监测情况的分析,帮助任课教师找准教学的“短板”,分析诊断,改进措施,有效提高质量。

二、“短板分析法”三有操作原则

在操作中教师要做到“三个有”:(1)有数据。进行题目类型、正确率等各数据的统计,对比寻找短板;(2)有案例。细心查看学生错题案例,分析错题背后的原因,具有典型性,寻找教学短板;(3)有措施。结合数据、案例进行目标性措施制定,改进短板。

三、“短板分析法”三段操作策略

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知识目标达成度的测量,更应注重分析学生能力、方法的运用效果的反馈,因此,“短板分析法”操作策略上突出“知识+学情”“全面+专项”“整体+个体”,进行三段式操作,制定有效整改措施。

第一段策略:知识短板分析

1.整体分析法:对卷面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完成原始问题的收集整理工作,将试卷中每类大题失分最多的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题号、题型、正确率、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2.专项分析法:专项分析能够将错误的原因进行聚焦,缩小关注范围,查找“教与学”中的专项短板,为改进措施提供明确的方向。

案例1:在数学计算部分的质检分析中,教师对学生计算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抄错数的占35%;(2)运算顺序错誤的占19%;(3)一步计算结果错导致整题错误的占46%,计算短板的改进更为明显。

案例2:在语文测查的习作分析中,对习作的失分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有:(1)书写问题,包括错别字占7%;(2)选材不准占10%;(3)立意不够新颖占13%;(4)语句修辞等原因,语言匮乏占45%;(5)详略不当占25%。

通过此次测查发现学生主要存在语言匮乏的现象,教师有针对性地先抓问题最大的教学短板,在措施中教师就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加强修辞等训练详细列举具体措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提高习作教学。

第二段策略:学情短板分析

除了教师做好知识短板分析外,学生个体差异也是教师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将学生个体与自身纵向对比,有利于有的放矢,高效辅导。

案例3:下面以语文教师对某学生成绩跟踪及分析,个体发展纵向比较图。

从跟踪图中能清晰地看出从开学初每次该学生质检成绩情况,对于个体情况教师作出如下分析:

最低点B:试卷主要以阅读为主,说明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该生语文学习中的短板。

最高点D:试卷主要以测查字词为主,说明该生对字词认知有一定基础。

其他各点:A、C、E、F这4次测查均以综合内容为主,整体来看,呈上升趋势,说明该生在同一领域的知识学习中有所进步,教师前期辅导有些作用。

辅导措施:对于个体学情应加强阅读的练习与辅导。

第三段策略:措施短板分析

以往教师的分析措施中,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词汇积累,拓展写作资源、扩大学生视野等理论指导性的语言较多。查找教学短板,这种空泛理论变为有的放矢,使教师真正明白了学生弱在哪里,教学偏差在哪,针对短板,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案例4:这是一份教师列举的措施(见下表),活动具体,可操作性强,易实现。

使用“短板分析法”,将平日跟踪与阶段质检相结合,教师通过对知识短板分析、学情短板分析、班级短板分析,能够促进教师的反思行为,由原来笼统地分析变为更为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对笼统的学生粗心、基础差等原因进行剖析,查找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相信只要教师精心、用心、细心,就会逐步实现高效教学。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