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对分课堂”设计

2020-12-23廖丽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初中英语

廖丽明

摘 要:在信息社会和国际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交际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不难看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详细地探讨了“对分课堂”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其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对分课堂;初中英语;整体教学设计

面对在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克服课堂上的限制,并根据教学单元的目标提供基础教育。“对分课堂”是张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旨是给教师一半的课时,另一半的课时用于阅读和辩论,而且由于学生的反应不足以支持课堂教育,这个教育方法就逐渐成为教师思考的催化剂。准备以全球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课堂,笔者在下文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说明、研究。

一、初中英语“对分课堂”的运用现状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思想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交际能力,在下面笔者从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中学英语教学“对分课堂”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对我国中学英语的下一步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教无定法,极为繁琐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课堂关系要紧密联系,循序渐进。比如,在初级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歌曲、电影、拼图、游戏等形式的活动,向活跃的课堂介绍话题。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模式后,有义务依靠自己的能力应用模板来创建对话和口头练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例如:一方面,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一些教师精心策划的活动可能是无效的,某单元主题为Experiences,按照正常思路我们会将教学设计点放在“Whats this video about?”“What is Lingling entering?”等内容上,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往往不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后续课程的展开就极为“吃劲”;另一方面,语言研究不同于计算机程序的输入和输出。语言结果包括信息检索、使用和理解的观察语言,个人差异和早期的知识差异意味着语言教学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太多的参考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落后,产生两极分化学习现象。

2.课堂缺少孩子们的声音

我们的课堂现如今缺少了无声的育人方法,我们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一般的目的是对模块进行裁剪和分配,每个学习时间都达到知识和技能、词汇和语法的创造目标,认为学习是一个周期性的成长过程,老师在台上恨不得把知识全部“塞”到学生身上,但是,我们却没有倾听过学生的声音,真正地了解学生想如何学习、想学习什么。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在享受课程的同时,才能真正投入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学生在课后学习和加工信息,进行知识的學习,这个过程更是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课外活动不仅要巩固课堂知识,还要学习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而将任务、反馈两个有机的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比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内学习更是烦繁无趣,如果学生的积极性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只会浮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3.重点知识主体地位突出不明显

听、说、读、写是与教学有关的四项基本技能,也是一个语言类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培养能力,为了尽快培养课堂目标,教师错误地认为听、说、读、写都是课堂活动的内容,完全没有进行详尽的分析。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听和读比说和写更重要,语言积累越多,输出水平越高,个体差异导致不同的内化时间和结果。从而导致了课堂上一切都是听、说、读、写的“大锅烩”,人为地增加了学习难度,在课堂知识充分导入和结束后,老师应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进行内化和吸收,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吸收,不必全方位监控,课堂设计应注重重点。

二、整体教学方法的对分课堂策略设计

1.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度留白

根据单元目标,教师带领学生接管整个教学单元,通过简单明了的直观体现,让学生知道未来应该学什么、要学什么。老师要严格把控“讲授—作业—讨论”三个模块的进行程度,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灵活开展几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老师要学会运用“智慧”给知识进行适度的“留白”,给重点和难点提供必要的线索,但在这里我们应该为自学成才的学生预留空间,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学有所成”,但是如果他们自己可以了解内容框架的结构,那么,这样做到的学习效果必然会比老师在课堂上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要深刻、自然的多。

2.课后独立学习

在课后学习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自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保持独立,尽量避免与老师和同龄人交流,独立学习所有的内容,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认知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还需要完成一个“亮考帮”的任务或一个练习来提高自己,在自己的总结学习中发现问题的“亮点”,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在第二天的课程上向其他的同学提出这些问题,测试他人且提升自己。

3.设计跨课时、跨单元的长作业

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安排一些长期任务,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磨练他们的“性子”,笔者认为编写教学单元和学习报告就是很好的选择,让学生养成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然后通过活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一次展览,组织一场关于任务的长时间辩论作品展,对于认真进行作业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例如:糖、笔记本),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竞争意识,从而更有助于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系统的考虑,反映教育理念,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教师往往习惯于不合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而现有的教学方法是造成课堂两极分化、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贯彻“对分课堂”“物尽其用”的教育思想已迫在眉睫,可以说是急于改变。我们需要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强调能力建设中的通识教育和行为目标的设定,从而让教学活动更加有利于培训活动的开展和培训效果的直观评价。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希望未来能有更为合适的教育策略,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胡真.对分课堂之初中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初中英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