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环境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2020-12-23江建

时代经贸 2020年22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国有资产

江建

【摘 要】国有资产监管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是我国在深化改革和实现国家富强过程中无法绕开的一个难题,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要以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为目标。

【关键词】国有资产;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第二是改革开始至十八大,建立了从中央到省市三级管理体制,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第三阶段是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国资改革措施,高质量发展环境下推进供给侧改革及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十九大四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动国有资产转变发展方式,高效提升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效益。

一、研究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国有资产管理成绩斐然、世界瞩目,走出了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但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特别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在不断摸索中,包括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的总体目标、机构及人员配置、权限职责划分、奖惩及处罚等制度,需要探讨对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国有企业的监管程序、国有资产监管路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及对关人员的约束和激励。

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受改革开放重大政策的影响,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立,GDP高速增长,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研究机构标明,经济发展阶段必然高速发展进入低增长阶段,我国经济连续增长多年,现在处于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产业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壮大实体经济、发展高铁及物流、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特别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出口受到影响,消费及投资三驾马车的作用受阻,美方要求减少贸易逆差,还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提出了“六稳”“六保”,针对当前经济情况,主要依靠内需、扩大基础投资拉动的新发展战略。再者,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已具备了基础和条件:1.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具备较大规模;2.国有企业员工素质在不断提高;3.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运行良好;4.有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

三、国有资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资监管科学发展的意识不强

过去是依赖于原来企业形成的主业格局确定企业主业,现在出现了新兴产业。今后如何与新兴产业结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企业产业布局,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国有企业的层面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够准确、深刻,科学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还不够自觉、主动,存在短期行为,缺乏从国家发展大局、民族振兴高度来认识自身价值和神圣使命。二是企业领导人员缺乏现代企业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缺乏企业家应有的胸襟和胆略,缺乏把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的历史责任感,责任体系没有形成。个别人甚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敢担当,难有大的作为,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战略有而无用、有而不用。有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发展方向与企业实际偏离较大,有的企业战略规划执行不力,规划成了摆设,不能按既定方向持续为企业发展积累竞争优势,企业长远发展的后劲不足。有的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清晰,甚至飘忽不定,投资盲目、冲动,一些项目是拍脑袋决策,结果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大,效益差。三是不能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发展规律,遵循规律不够自觉,不能按规律办事,缺乏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有的没有认识到国有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企业,只要遵循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发挥好国有企业的优势,勇于破解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种障碍和难题,就一定能够搞好国有企业。有的推进改革避重就轻,有困难绕着走,内部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极个别的甚至动了歪念头,搞起了假公济私,暗渡陈仓,中饱私囊。四是有的企业领导人员思想僵化,因循守旧,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有的市场意识薄弱,创新发展的思路狭窄,对外合作的意识不强,合作模式簡单化,在引进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市场开放的差距较大,不善于根据市场需要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不重视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没有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建立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抵御危机的能力脆弱。有的企业不重视对所在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究,对市场变化反映迟缓,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处处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二)企业内部改革有待深化

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要靠改革来解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问题,国有经济的活力很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活力问题。首先,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多数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体制机制活力不强,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分工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确立。特别是科学决策机制尚不健全,决策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决策程序不规范,有的仍是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其次,企业内部改革进展缓慢,成效不够明显。多数企业还不能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部分企业充满活力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业绩考核体系还不完善,不能体现不同权属企业的特点。这也直接导致企业人员队伍活力不足,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有些企业历史负担没有彻底解决,劣势企业改革改制面临的资金来源、社会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

企业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潜力需要通过其管理水平来保证。对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一些国有企业管理理念还比较陈旧,管理方式传统,缺少有突出优势和差异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创新水平不高。有的省管企业担保风险意识薄弱,反担保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违规借出大额资金逾期未能收回,造成了重大损失和风险隐患。另外,多数企业管理手段较为单一,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应用覆盖面比较窄,管理效率不高。少数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企业负责人习惯用个人权威代替制度,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部分企业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够密切,研发、生产、销售脱节,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产销研一体化水平较低。

(四)企业发展方式相对滞后

企业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外延式扩张为主,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制约。一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研发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低,科技投入偏少,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相对落后。二是有些企业在创新着力点和规划上仍处于盲目甚至空白状态。三是对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企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我积累、自我滚动、自我建设,缺乏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做强做大的意识和本领。四是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总量扩张,资源配置不科学、效率低的问题。

(五)国有企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战线过长、集中度不够、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进行布局结构调整还面临诸多障碍。已经完成重组的企业,内部产业整合、文化融合的任务还十分艱巨。有的企业发展主业意识不强,主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房地产、酒店等产业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既影响了企业主业发展,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少企业领导人员和职工投资入股一些效益好的主业项目,不仅影响到主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使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六)国资监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素质在不断提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思想意识、适应能力都在不断进步和优化。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技术、管理理念、产权等方面不断融合,这是社会进步和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加快了国有企业员工提升自身素质的步伐。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对企业决策方式、运行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普遍都有较深刻的认识,要求建立更好的体制机制的呼声在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为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有企业现有人才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普遍缺乏高水平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有的企业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教育培训投入偏低,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都有待改进。

(胶州市财政局,山东 胶州 266300)

参考文献:

[1]陈文晗.国有资产清查及管理建议[J].时代经贸,2019(14).

[2]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李国良,陈立文.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4]莫童.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郭复初.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6]庄须艳.国有资产监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10).

[7]袁一方.公共财政与非金融性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科学,2019(7).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国有资产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央企“退房令”失灵,或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