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探究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育人的发展

2020-12-23郑晓旭

时代经贸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郑晓旭

【摘 要】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择业和留职意向。本文针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洲际英才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感的调研,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从而为降低酒店行业的人员流失率,促进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专业认同感;校企合作;职业忠诚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对于专业认同感的研究,在国外学者一般将专业认同翻译为speciality identity或major identity,而且大多与职业认同相混淆。专业认同一般指的是对特定工作的认同,例如教师、律师、医生等,所以与职业认同在意义上是相同的。国外学者welmond将教师认同定义为当教师的爱好与感知形式之间存在冲突时,教师能够继续精神饱满的,良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能够由于追求知识的真理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能够认同和理解所达成的成就和胜利。而Henning则认为,专业认同是对个体所学专业外在和表面的一种感受,而在内心上则体现出较为一致的衡量标准。我国学者认为“专业认同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的认可和积极评价。当然,这一评价不仅会收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跟从业者对于该行业的兴趣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对专业认同是由学生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是否会选择自己专业内的方向进行择业、是否对自己所学专业有足够的肯定、是否对所学专业的意义有所肯定、是否认为自己的价值能够能到实现、是否能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并甘愿为工作付出努力等所决定的。许世梅则将专业认同定义为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肯定和赞同程度,包括了对专业富有积极的情感,有较为客观的衡量以及积极的行为意向等。现有研究较少从校企合作的视角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最早于2011年开启“订单班”的实践,与洲际酒店集团共同组办洲际英才班,通过多年的合作,为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和酒店行业输入了大批的人才,但是校企合作育人面临瓶颈,学生的行业留用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择业和留职意向。本文针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洲际英才学院”的学生就专业认同感展开调研,分析原因总结对策,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以期为降低酒店行业的人员流失率,促进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思路。

(二)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洲际英才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56分,回收率为97.5%。其中男生占比28.8%,女生占比71.2%,73.7%的受访学生有过酒店实习的经历。调研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相关调查,共9题;二是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情况的调查,共21题,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态度和專业适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统计结果

(一)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通过李克特五点式测量法,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从四个维度进行了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见,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平均分为3.571,学生对实习和专业的认同水平一般。而从四个维度单独来看,学生对专业行为的认同度最高,为3.769,其次是专业情感维度,为3.705,再次是专业知识维度,为3.439,最低的为专业适切性维度,为3.385。总体而言,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的认同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适切性的认同水平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说明目前,“洲际英才学院”的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较为了解,但学生专业能力与酒店行业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不高。

(二)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1.性别。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从学生性别方面对四个维度以及总体认同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结果上可见,在性别方面,总体认同水平和四个维度水平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相比较于女生来说,男生仅在专业情感维度上较低,其他三个维度都高于女生,但是二者差异并不大。

2.实习经历。从表3中可见,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在专业情感上的认知水平要高一些,而在其他三个维度则相对较低。据调研,学生认为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酒店行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的情况,也有学生反映酒店工作的环境、薪酬水平等因素与学生的心理预期存在较大落差。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3.其他人口变量。由表4可见,在专业认同水平上,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家庭收入”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地址性质”上则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解释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水平高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家庭收入相对较高和城镇生源的学生的对酒店有较多的感性认知,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较高。

4.职业地位。表5显示了学生对酒店从业人员职业地位的认同情况,从调研情况看,其中,认为“很受人尊重”的学生和认为“低人一等”的学生占比大体相同,为7%左右,而认为“比较受人尊重”和“比较低”的学生占比也差异不大,分别为19.2%和12.2%,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一般”,高于50%。

(三)实习后学生的择业分析

通过表6的结果可见,实习后的学生在对专业选择、行业选择和实习单位的选择上无显著性差异,意向均呈现为“态度中立”。三个方面的均值均在2.5- 3.4之间。

(四)实习前后,学生择业的对比

进一步对实习前后的两个学生群体进行分析,可从“专业选择”和“行业选择”方面进行意向调查。我们在这两个群体上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的结果可知,实习前后的学生在“专业选择”的方面上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总的来说,实习前的学生的“专业选择”的分数要高于实习后的学生的“专业选择”的分数,并且这一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01)。在“行业选择”方面同样存在着差异,相比较于实习之前,实习之后的“行业选择”分数较低,并且这一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实习单位选择”方面,两个群体也存在着差异,相比较于实习之前,实习之后的“实习单位选择”分数较低,同样,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以可见,通过实习之后,学生在“专业选择”、“实习单位选择”、“行业选择”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与当前酒店行业较高的人员流失率是一致的。

三、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对策

从调研结果看,受访学生在实习之后对专业的认同感低于实习之前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薪酬、工作内容等因素的不满都会造成这样的负面效应,也有学生对校企合作课程开设,实习安排,实践内容等提出不同的声音。“洲际英才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但仍面临着人才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行业留用率低、员工高流失率等诸多问题。学校和企业双方仍需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忠诚度。

首先,校企双方应通力合作加强酒店文化的宣传。行业专家可通过访谈咨询、在线网课、问题回复等多种方式与“订单班”的学生分享行业工作经验与酒店文化,为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同时在酒店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情感纽带,凭借行業专家的魅力和专业水平提升酒店在学生心目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次,应进一步建立利益保障制度。校企合作中,酒店可以依托学校优秀的资源,降低酒店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员工技能提升、员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酒店效益,以达到酒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酒店在校企合作中应当善于分享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成果,同时在与学校进一步深化建立相关制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保障酒店的利益。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洲际英才学院”学生的长期培养保障制度。从学生进入“洲际英才学院”之初,酒店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特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则应监督酒店履行对学生的培养责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此外,学校应进一步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开放的教学体系不仅保证了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对接,而且还能实现专业与产业、校园文化与酒店文化、教师与员工、课程与岗位、教学与运营的对接,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同时在实习管理上,学校则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按照产学研的要求,与酒店共同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做到校内、校外对学生的考核、监督和引导。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参考文献:

[1]Neman,Charlene S :Seed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pre-service teschers:A study of their dreams and goal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6.

[2]刘晓甜.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以大学为例[D].山东大学,2018.

[3]杨荣益,高矗群,李明丹.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18.

[4]许世梅.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量表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课题来源: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洲际战略英才学院”的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8XJY02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