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该为老年人架起“便利桥”

2020-12-23李英锋

保健与生活 2020年23期
关键词:晚辈挂号扫码

李英锋

扫码点餐、在线挂号、网购车票、网约车出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有些人却打不着车、没有健康码无法乘坐公交车的尴尬场景时有出现。而常常感受到这种尴尬的,恰恰是最需要社会提供便利的老年人。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化、数字化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却也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老年人如何适应,谁来帮助老年人,这是摆在当今社会的一道必解的题。

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给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体验,然而,对不少老年人而言,数字时代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成了一种障碍,一种不便。对无智能手机、不会或不敢使用智能手机、不会上网的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一些尴尬和困境,社会必须正视,必须拿出解决的办法。

诚然,眼下青少年、中年人等群体是数字时代的主角,这些人比老年人更适应数字时代的方式和节奏,但数字时代不该将老年人抛弃和遗忘,不该将老年人边缘化,不该减少老年人的资源、机会和选择,不该堵住或窄化老年人的生存路径,不该降低老年人的便利指数。

實际上,很多老年人,尤其是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年龄不算太大的老年人,都有融入数字时代的愿望,只不过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动手能力差,记不住一些使用程序,或者操作不熟练,因而匹配不上数字时代的“网速”,难以顺畅地享受相关数字便利。也有一些老年人对网络支付等缺乏信任,怕上当受骗,对数字生活持观望、犹豫甚至有抵触的心理。这些老年人大多属于数字可塑群体,只要对他们抱有耐心,加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完全可以让其中一大部分老年人享受到无障碍的数字生活。

子女及其他晚辈应该承担起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责任,以手把手示范的方式多教一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使用各种常用的APP,体验在线挂号、扫码点餐、扫码支付、网络购物、网约车出行等数字操作。近日,浙江杭州一个姑娘,为了教会外婆使用微信,制作了一份图文并茂、步骤详细的“微信”使用说明书,让外婆掌握了操作微信的要领。如果晚辈们都能有这位姑娘的爱心、孝心、耐心和细心,何愁教不会老年人相对简单一些的通用数字技能。同时,老年人社团、老年学校、公益组织等可针对老年人的现实困难和需求,为老年人办手机培训班或数字培训班,给老年人创造学习交流数字技能的平台。早在2016年,北京顺义老年大学石园西区分校就应学员要求开设手机课,其立刻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这一经验值得相关各方借鉴。手机等智能产品的生产企业、APP程序设计运营商等也应开发设计一些功能简单、操作便捷的智能产品或程序,以适应老年人的操作特点。

当然,有一部分老年人因种种原因没有智能手机,或者实在难以学会一些数字技能,或者实在不愿意“触网”。对这样的老年人,晚辈或他人应该积极提供“代办服务”,比如,帮老年人预约医院挂号、网络购票、网络点餐等。而医院、车站、餐馆等服务单位也应该在数字服务通道之外再为老年人开通传统服务通道,比如,医院为老年人留出一定数量的现场挂号资源和电话预约挂号资源,公交系统开放现金支付和数字支付两套系统,车站留出一定数量的现场票源,订餐平台畅通电话点餐和现金支付渠道,有关部门帮老年人开具健康出行证明或制作纸质健康码……

数字时代该为老年人架起“便利桥”,只有社会各界尽到责任,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搭上数字快车,享受数字便利,数字时代才能成为全民共享的时代。

猜你喜欢

晚辈挂号扫码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浙江海宁“云证通”开启“码上生活”新方式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去大医院挂号,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移动“黄牛”
挂号:看病的敲门砖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