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发展研究

2020-12-23陈丽枫

丝路视野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

陈丽枫

摘 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也在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研学旅游符合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当前研学旅游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服务的优势及问题,探讨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文旅融合 研学旅游

一、研学旅游发展背景

研学旅游,又称游学、研学旅行,是通过到实地调查研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学游并举、理論与实践相结合,更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旅游已经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最佳载体。近年来,在全域旅游的积极引导下,旅游领域不断延伸,为旅游拓展了空间,文化+旅游成了旅游业的主阵地。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优势

(一)政策扶持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路线,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列入重点任务。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机结合,标志着文旅融合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政策的扶持下,作为文化和旅游机构下属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文献或特色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保存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这是旅行社与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每个公共图书馆都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如国家图书馆馆藏有“四大镇馆之宝”,镇江市图书馆以地方志、民国文献等藏书为特色,还藏有《四库全书》等大型藏书。近年来,国内一些图书馆还对特色主题图书馆进行了建设,如东莞的动漫图书馆、温州的服装图书馆等,这些都是图书馆非常具有价值的研学旅游服务资源。

(三)专家的特性

目前研学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学导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很多旅行社都是以导游替代导师,但其实导游和导师的区别非常大,导游可以在路线、讲解服务上提供很好的帮助,导师是从知识以及修养方面给予研学质量很大的提升。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活动组建了专家库,具有大量优秀的专家资源,可以为研学旅游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公益性及平等性

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致力于国民的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提供服务。相比旅行社或其他研学机构,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使其在开展研学旅游服务时不受商业思维的影响,也不用考虑各方面的商业利益,参与者也可免受金钱的困扰。同时,公共图书馆不分种族、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其开展研学旅游服务的受众面相对广泛。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问题分析

(一)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匮乏

研学旅游是公共图书馆近几年创新的一种服务方式,如要深入挖掘研学旅游的文化价值,打造服务品牌,还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文献管理、文献研究以及阅读推广等,而对于策划和运营研学旅游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二)重视程度不够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延伸与扩展也势必要与旅游相结合,文化+旅游也应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和社会教育的新方式。但部分图书馆还缺乏这样的新理念,缺乏自身的动力,尤其是一些老员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服务方式的创新,导致图书馆在研学旅游服务上重视程度不够,各项优势也没有充分的发挥。

(三)研学旅游产品单一,缺少品牌项目

对于图书馆来说,开展研学旅游活动也是刚刚起步,目前的研学旅游服务也仅限于参观一些红色景点和文化场所,在研学旅游产品上还比较单一,参与者可体验的项目较少。另外公共图书馆对自身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也不够,导致研学旅游的文化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四、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重视,建立机制

开展研学旅游服务是图书馆提升吸引力的方式之一,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重视,首先,要培养馆员的文旅融合发展意识,通过培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高对研学旅游的认识,提升馆员创新服务的能力。其次,要将开展研学旅游服务纳入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范围之内,将其作为创新阅读推广的方式之一,研什么、学什么,要使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因此,要建立研学旅游服务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其真正地起到作用。当然也需要更多公共图书馆的努力,开展文旅融合、研学旅游论坛,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开拓研学旅游服务的创新发展

之路。

(二)打造研学旅游服务品牌

1.加强宣传

不仅要通过传统的宣传栏、横幅、电子屏等宣传,而且要介入报纸、电视、电台、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在新媒体时代更要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大力推广。

2.借用图书馆成熟品牌

可以将研学旅游服务与图书馆讲座、展览、读书会、阅读季等阅读推广品牌相结合。如镇江市图书馆开展的第六届少儿阅读季,就是以红色研学旅游形式开启,既宣传了图书馆的研学旅游项目,也为以往知名品牌注入了新鲜血液。

3.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研学品牌

各地图书馆可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旅游路线和产品。如北京和西安历史古都研学游、井冈山和瑞金红色研学游、山东曲阜孔子故里研学游、苏州园林研学游等。

(三)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服务的一大短板就是缺乏专业的人才,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自主培养加外在引进的模式,加强研学旅游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自主培养人才,从研学旅游的方案设计者到组织的实施人员,图书馆可以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研学旅游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研学活动的策划水平、应变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外在引进模式主要是引进专业的研学旅游导师和志愿者。研学导师不仅要掌握研学旅游服务主题所涉及的专业内容,还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图书馆通过开展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活动引进高水平的专家,可邀请与研学主题相匹配的专家或知名学者担任导师,提高研学旅游的权威性。另外,图书馆可招募一批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或有旅行社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志愿者,既节约了活动的成本,又能确保研学旅游服务安全、规范、有序地开展。

(四)充分利用资源,探索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图书馆自身就可作为研学旅游的目的地提供导览服务。图书馆建筑在空间和功能设计上极为考究,很多图书馆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建筑特色,甚至一些图书馆已然成了网友们必打卡的网红圣地。再加上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优势和阅读推广服务项目,为其成为研学旅游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第二,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周边的免费资源,如城市公园、动植物园、科普馆、博物馆、美术馆、民艺馆等具有较高参观旅行价值的研学基地,制定“研学一日游”等旅游活动,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此外,图书馆还可与旅行社等机构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研学旅游服务,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与旅行社规定双方的责任和分工,在合作中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和体系化的长效机制。图书馆可通过合作的细节和参与者的信息反馈来了解旅行社的服务效果,确保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服务的公益性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金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5):123—128.

[2]朱蔚琦.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的发展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30—31.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