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裔服卡马西平要测基因

2020-12-23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亚裔神经痛

卡马西平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可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也可用于治疗狂躁-抑郁症、酒精癖的戒断综合征、中枢性尿崩症、偏头痛和半侧面肌痉挛等;还可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以及治疗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痛、外伤后神经痛和疱疹后神经痛等。其药理机制主要是降低神经元膜上的钠和钙的通透性,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延长不应期。

毒副作用不可小视

卡马西平由于药效明显、价格低廉,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在临床上,经常会收到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报告,有时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食欲改变、腹胀便秘等,多为轻微及一过性的反应,一般不需停药。服用卡马西平的病人中5%~19%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多为一过性可逆性表现,少有引起急性胆管炎、胆汁阻塞性黄疸的报告。

据报道,接近10%的病人在治疗的头3个月会出现轻微的皮肤不良药物反应,最常见的为湿疹、轻度斑丘疹、多形性红斑等。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药疹,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等。这种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也被患者称为“魔鬼附身”。哪怕皮疹开始症状可能较轻,仍有可能在后续转为严重危及生命的皮肤反应,因此出现皮疹后应及时就医,不可擅自处理。

亚裔患者服药要检测基因

卡马西平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为主,患者可出现高热、严重黏膜糜烂、重要脏器受损,发展迅速,常因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及其他并发症而死亡。其发病率约为1%~5%,病死率高达25%~35%。

近些年,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找到了规避卡马西平用药风险的方法,建议患者不妨检测一下基因。

研究发现,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502等位基因存在强关联。该等位基因仅在中国汉族及东南亚血统的后裔中发现,在中国和大多数东南亚人群分布频率约为1%~8%,在印第安和菲律宾分别达到15%~21%和34%,而在白种人、非洲人、美国土著人、南美人的抽样人群中,HLA-B*1502等位基因的流行率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亚裔血统患者存在这一风险,建议服用卡马西平前,先进行一下该等位基因的检测。

卡马西平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常发生在治疗的头三个月。病人如服药超过三个月而没有出现不良皮肤反应,那么以后引起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的风险就很小,就不要考虑测HLA-B*1502基因型了。

避免不良反应有对策

药物过敏反应必须早发现、早诊断,尽早采取干预或治疗措施,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若用药前基因检测为阳性,应尽量避免使用卡马西平,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其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

也有研究提示,拉莫三嗪、苯妥英钠、奥卡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1502基因也存在显著相关性,一旦基因检测阳性,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也要谨慎。

对服用卡马西平后发生的皮肤反应,以前主张严重的反应要立刻停药,而轻度的反应,如孤立的皮疹可减量并密切观察。但现在对皮疹出现的处理则更加积极,应该立刻停药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亚裔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纽约仇恨犯罪肆虐 亚裔老人怕出门
过去一年美国发生6000多起针对亚裔仇恨事件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9种不同厂家卡马西平片的含量、有关物质和溶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