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坏情绪会“攻击”身体

2020-12-2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教授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躯体情绪心理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教授

如果一个人身体生病了,心情就会变得糟糕,这很容易理解。但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抑郁等)太多,身体健康状况也会越来越差。很多躯体上的病,根源都在情绪。

我的门诊曾有一位从其他科室转过来的病人,他一直有胸痛的毛病,在心内科做了多项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经多方劝说,他才愿意来到心理门诊。通过咨询及相应评估,发现有典型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胸痛只是情绪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躯体化,是指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是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临床上,很多生理病变如痉挛性疼痛、胸闷、腹胀、皮肤红疹等,原因可能都在情绪,简单来说是“憋出来”的病。

躯体化的患者常常伴有述情障碍,就是他们不懂得用言语或行为来表达、宣泄负性情绪。这些没有出口的不良情绪,积压成强大的“负能量”,躯体就成了它们的宣泄途径。所以,躯体化症状可以理解为“情绪的另类表达”。

从神经生物学层面解释,负面情绪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失调,也扰乱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最终引起躯体病变。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人躯体化症状高于西方人群,原因就是东亚传统文化比较强调含蓄内敛,人们表达情绪的正常途径常常被抑制。

情绪压抑和透支对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国际自然科学领域权威杂志《临床调查》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促进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升高,通过改变乳腺癌的糖酵解水平引起肿瘤微环境的酸性,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另一项研究发现,焦虑测试得分更高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高出正常人30%~40%。还有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压力与女性受孕率降低直接相关。临床上,消化道系统疾病如溃疡、炎症,皮肤病如皮炎、湿疹,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与情绪、心理的关系也都非常密切。如果类似疾病迟迟不能治愈,就要考虑“医心”。

一般来说,糟糕的情绪来自压力,解决好压力才能有好心情。压力来自一个个的事件,称为应激源。“解决”压力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消除应激源,如“消除”繁重的工作任务、糟糕的人际关系等。但这些事情是“消除”不完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决压力:即改变对应激源的认知。

一是多看积极面。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再坏的事都有积极的一面,多去正面地理解,少做消极判断,这样能逐渐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车和别人剐蹭了一下,虽然懊恼,但可以换个角度:还好,没有轧着人或造成更大的事故。反复这么训练,能形成习惯性反应链条:来自内心的积极理解——促进愉快情绪——优化行为模式。

二是想开点。忧虑、兴奋、痛苦、幸福等各种情绪都是生活抛给我们的,是躲不开的。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没压力,带着压力生活才是常态。如果压力来了,不必想方设法摆脱它,让它待一会儿,能把它变成动力就更好了。

三是说出来。坏情绪不能一直憋在心里,要找到适合的途径排解。比如找人述说、转移注意力、哭泣、听音乐、看电影等,都是好的方式。

四是学会求助。如果你的压力很大,时间很长,自己已经无法调适,还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猜你喜欢

躯体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现在干什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