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把孩子打造成学习机器

2020-12-23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菊少年班起跑线

邻居李阿姨常以女儿为荣:“我家小菊从来不贪玩,晚上在家都是写作业,有时我一觉醒来她还没睡呢!”小菊学习颇自觉、刻苦,去年中考成绩全校名列前茅,顺利进入市重点。2个月前,小菊时常咳嗽、低烧,吃点感冒药就好了,李阿姨也没在意。一天,小菊在学校的体能测试时突然晕倒,急送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炎,不得不休息一个月。

李阿姨捶胸顿足,后悔莫及,只关注孩子成绩,却对其健康隐患一无所知。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毫不吝啬,慷慨解囊。有的给孩子报读各种兴趣班,拥有几十个证书仍不满足;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家长仍不惜血本,想方设法进重点学校、重点班,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反而害了孩子;一些家庭经济因此不堪重负,孩子亦苦不堪言。可是,不少孩子的成长并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有的被父母“逼”得弱不禁风而自残、轻生。

42年前(1978年),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当年都被尊称为“神童”。结果却几乎全军覆没,有的出家为僧,有的当年即被学校责令退学,没有一个成为科技精英。虽说赢在了起跑线上,却后劲不足,教训深刻。

“知心姐姐”卢勤曾告诫家长:“人生是马拉松,不能因为我们的短视而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更不能因功利剥夺孩子最宝贵的童年。”孩子能否成才,并不在于上名校,而取决于综合素质。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可以理解,但不能只注重成绩,把孩子当作学习机器而对其健康茫然无知,以免追悔莫及。

猜你喜欢

小菊少年班起跑线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少年班“不惑”
少女的遭遇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宁征:“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秋后算账
牛人辈出的少年班再证因材施教常识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线
小菊姑娘
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