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历史土地利用评价(HLA)研究的经验与启示

2020-12-23刘思雨

中国园林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保护地苏格兰特质

刘思雨

王 玏*

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如何构建满足地方特色的保护地体系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各国自然保护地的规模、类型、区位、所有者、管理者,以及保护对象呈现出多元发展特征[1]。早期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主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2],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环境对于自然保护地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的自然保护机制与基于风景特质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

的风景保护机制相叠加的国家公园保护机制[3];英格兰和威尔士出现历史风景特质描述(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HLC)方法;苏格兰出现历史土地利用评价(Historic Land-use Assessment,HLA)方法。二者与LCA相比,着重获取“时间深度”(Time Depth,TD)下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变迁过程,重点考虑历史环境中人地动态演变关系,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风景的影响,增加了对人类活动痕迹的记录。本文通过对HLA的梳理与总结,发现HLA以具有时间深度的数字地图,相对客观、清晰地展现了特定区域内文化与自然的发展关系。

中国正处于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阶段,关注点偏重于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忽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所特有的文化属性问题,将会影响到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原真性、完整性与多样性特征。本文基于对HLA的分析,探讨建立一种具有时间深度的评价过程,在自然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中融入对文化属性的思考,分析自然保护地的文化-自然双重属性,对主要保护对象的确立提供参考;识别主要的文化-自然融合区域,以期对自然保护地的边界优化、功能分区的划分等提供参考。

表1 英国历史风景特质评价体系总结

1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HLA)的衍生与发展

1.1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衍生

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提出生态区划(Ecological Regionalization)的概念,对地球表面不同层级区域的生态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4]。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基于生态区划理论发展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评价体系。2001年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世界银行(World Bank)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等国际组织和个人共同制定了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价(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方案,旨在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祉所造成的后果,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提高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而采取的必要行动奠定科学基础[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文化服务功能(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CES)是人们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认知、行为思考、休闲娱乐和审美体验等方式获得的非物质收益[6]。例如乡村与城市历史风景不仅为人们提供栖息地、食物,具有农业生产、调节气候等功能,同时承载了人类传统文化、情感和审美等内容。至今,CES的研究主要围绕支付意愿与文化服务价值评价[7-9]、文化服务功能分类[10]、审美感知[11-12]和管理与应用[13]等4个方面。早期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为主的3S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对文化服务价值、资源分布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利用公众参与式制图(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和参与式制图(Participatory GIS)[14]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但对生态系统动态演变分析、预测性研究等仍存有不足。

1.2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发展

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影响下,英国以3S技术为核心对历史风景特质进行识别与评价研究,加强了对历史土地变迁过程的可视化分析。

1983年,英格兰、苏格兰乡村委员会(Countryside Commission for Scotland,CCS)和苏格兰历史协会(Historic Scotland)统计了各地区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历史公园和花园[15],通过构建风景特质评价体系对历史风景进行有效管理。2002年苏格兰自然遗产协会(Scottish Natural Heritage)和乡村委员会共同出版《英格兰和苏格兰风景特质评价导则》(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England and Scotland)[16],使LCA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2014年英国自然协会(Natural England)重新修改和编写《风景特质评价方法》(An Approach to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17]。至今,LCA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历史环境机构(UK Historic Environment Agencies)为了补充描述风景特质区(Landscape Character Areas,LCAs),形成历史风景特质描述方法,但大多数研究成果并未对风景特质进行统一定义与分类。

同期,苏格兰基于HLC产生的历史土地利用评价包含了对人群的感受与认知、文化与自然之间动态关联关系的思考,相对全面地考虑了历史风景的时间深度与历史丰富度,定义并划分了风景特质类型。HLA方法源于1955年霍斯金斯(Hoskins)的《英格兰景观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landscape)及1975年,米尔曼(Millman)的《苏格兰景观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Scottish Landscape)等著作中的内容。书中均叙述了地域风景结构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与元素,以及风景随时间变迁产生剧烈变化的方式[18-19]。综合HLA的构建核心,即“人们所感知的区域,其特质是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0],HLA逐渐从考古学衍生而出。目前,苏格兰依托HLA进行了一系列风景和遗址的详细考古调查,绘制了历史环境图等[21]。

19世纪中期以前,苏格兰在规划过程中一般只考虑考古遗址与具有历史的人工景观,而HLA方法将整体的城市和乡村风景都纳入识别与评价体系中[22]。最初苏格兰利用HLA只为创建一个能够展现乡村起源、全面呈现乡村发展特质的数字地图,对乡村进行有效发展管理[22]。现今,HLA逐渐用于英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发展研究,以及一些小尺度风景区和城镇规划中,这些项目主要集中于苏格兰地区。2013年,苏格兰古代历史古迹皇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 on the Ancient and Historical Monuments of Scotland,RCAHMS)利用HLA将苏格兰历史风景划分为12个大类,从史前开始进行土地利用与风景特质的识别与分析,依据时间深度划分为约81个小类及5类考古文物与作物痕迹[23]。苏格兰历史环境协会(Historic Environment Scotland)利用HLA描述1996—2015年苏格兰历史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通过ArcGIS输出风景特质地图,建立了一个以国家地形图为基础的数据库,为风景管理及战略发展提供支持。苏格兰利用HLA对洛蒙德湖与特罗萨克斯山国家公园(Loch Lomond & The Trossachs National Park)[24]和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Cairngorms National Park)[25]进行考古调查,编写风景特质分析报告,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重要依托。因HLA的识别精度具有一定限制,有研究结合激光雷达数据创建斯特灵国王公园(King's Park,Stirling)的HLA数据库,10年间不断进行数据更新,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可视化图像,用于查看改良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对早期遗迹遗址产生的影响,也为公园内的原有遗迹遗址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新途径[26]。近些年,欧洲其他国家也陆续将HLA用于协助制定国家风景区(National Scenic Areas,NSAs)的管理条例,如索尔韦海岸(Solway coast)和韦斯特·罗斯(Wester Ross)。HLA方法的应用可帮助人们了解风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类产生相互作用[27],从而为未来的风景保护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

图1 苏格兰基于HLA在时间深度下对文化-自然特质归纳梳理后形成的12个大类风景特质类型与分布图(1-1);利用HLA识别苏格兰劳德堡周围风景,直观展现出在时间深度下风景的文化-自然融合特质内容(1-2)(作者改绘自参考文献[28])

HLA旨在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与自然要素提供一个可视化数据库,促进人们理解和认知时间深度下的人地关系,以及历史风景的文化-自然形成与发展过程。数据库可为其他相关数据提供对照与补充,使人们对历史风景的思考与研究成果能够纳入土地利用变化和风景管理的广泛战略中[28]。但因为在时间深度下梳理文化与自然的形成过程、识别风景特质相对复杂,所以LCA的普及性远远大于HLA;不同区域、国家的地脉和文脉特征不可复制,因此各地区HLA的分析不能简单、直接地套用(表1)。

2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目标与原则

HLA基于考古学研究方法,以数字地图的形式记录当前区域内从过去到现在的人地互动过程,及其遗留或呈现的风景特质。通过HLA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国、各地区从史前开始至今,存在或消失的生态系统、遗迹遗产等,人们可从中学习传统生产生活智慧并进行反思。聚落、农田、湖泊水系、耕作模式和工业遗迹等是人地关系、风景形成过程的展示,其中包含的人类智慧可为当今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借鉴,有助于增加公众尤其青年人对文化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2.1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目标

1)基于历史土地利用图为地区、国家绘制历史风景特质地图,创建一个可访问的动态数据库。

2)增强遗产价值易读性[31-32]。通过确定哪些遗产价值更容易被人们理解认知,为文化与自然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挖掘更多内在价值,提高地域重要性与独特性的识别度,帮助解决相关战略管理问题。

3)促进跨学科、跨区域合作,为地区、国家的城市、乡村、自然保护地和遗迹遗产等可持续发展助力。

图2 苏格兰“史前和未知日期的聚落及农业-作物标记”风景特质类型的分布图(a);各亚类特质类型占比饼状图(b)(作者改绘自参考文献[28])

2.2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原则

1)尊重历史。厘清区域内历史土地利用时空变迁过程与原因,从而了解文化与自然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2)以人为本。强调识别历史土地利用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增强评价过程中多学科融合与公众参与度。

3)开放共享。HLA研究融合了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过程中鼓励公众共同参与,研究成果依托数字化平台展示,可为国际社会的生态系统、遗迹遗产等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借鉴,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步骤

HLA依赖大量的历史基础资料、人力资源与数字技术,获得具有时间深度、最小风景特质区面积为1hm2、显示现在与过去土地功能的数字地图。地图内容显示过去的事件和决策在当今社会仍旧产生效用[27],是人们直观了解人类改变自然的途径之一,可增强人们对生态系统、遗迹遗产等文化与自然价值的认知。现阶段,HLA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评价研究步骤如下。

1)研究准备。

确认研究区域尺度、地理边界。组建团队、邀请相关群体、获取技术支持、寻找研究主题,确定细致的实地调研方案等。

2)数据收集。

确定现有包含“时间深度”和“历史丰富度”的数据源,例如地方志、当地有记录以来历史各阶段至今的权威地形测量地图、地方或全国权威历史环境记录册、区域范围内垂直和斜向航拍影像等,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及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时性。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水系、动物、植被、用地类型、乡村、城市、交通、遗迹遗产、宗教、文化和精神信仰等内容。

3)初步分析数据、识别特质。

时间深度:依据与历史土地利用事件相关的节点划分时间段。

历史丰富度:列举各时间段的土地性质与变迁状况,梳理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展现的自然与文化特质,并归类。比如,苏格兰分为农业与聚落、建成区、人工景观地、娱乐与休闲区、乡村聚落、宗教与礼制地,以及森林与林业区等12个大类[28](图1-1)。

根据每类风景特质的变化发展历程划分亚类。例如,苏格兰的“建成区”中包含城区、商业与工业区、市区外的医院,以及格鲁吉亚新城与中世纪的小镇5个亚特质类型[28]。

借助ArcGIS等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描述性特质的数据解译,形成风景特质类型与分布图,供识别研究、分析特质区之间表征的相关性与发展模式。

4)实地调研。

走访相关部门获取完整的历史资料,核对历史土地利用发展阶段与重要事件;核验初步识别的模糊风景特质区,确认历史遗迹现状,采集现场照片;记录多人群对区域内自然和文化要素的感知情况。

5)数据补充与结果校正。

根据文本与调研资料对初步研究进行校正,确定是否需要补充调研。准确划分历史时间节点,强调时间节点内重要的历史人地发展事件;调整、补充风景特质类型,详细说明与注解各类风景特质,包括定义、数据来源、特征与历史事件等;获得风景特质分布图,或饼状图与条形图(图2),为区域风景管理、遗产保护,以及地域发展规划等战略提供支撑。

综合对HLA主要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可促进研究对文化-自然融合发展关系的数字化解译与认知(表2)。

4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优势与不足

HLA为相关研究展示了一个相对清晰、完整的评价系统和方法,以数字地图的形式确定从过去的活动中幸存下来的文化与自然元素,并在现代土地利用模式中可被识别[28],从而增强人们对区域内自然与文化的自主理解与价值判定。特定空间所展现的自然与文化内涵反映了特定群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个人和集体愿景,是探寻历史发展的途径之一,也表达着经济活力、政治目标、民族凝聚力、怀旧情绪及地域情感等[31]。

表2 英国HLA要素、数据收集、评价方法与成果总结

4.1 HLA的优势

1)HLA提供了一种在时间深度下有效识别评价风景特质的方法。HLA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类随时间推移、改变自然与文化的方式;再现风景本身文化与自然特征,增强遗产价值易读性,突显区域文化与自然的重要性与多样性。

2)HLA的数字地图可作为后续保护、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基础。HLA的研究成果可分析风景特质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作为其他数据库的基础信息,补充完善跨学科研究和相关规划。

4.2 HLA的不足

1)普及性较低。人力、物力支出大,应用的尺度和用地复杂性较小。

2)数字地图以科普教育为主。虽清晰地展现风景特质但无法进一步判断特质区的价值与等级。

3)成果具有局限性。描述的风景特质较为粗略,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关系表达较弱,无法细致了解人群尤其是原住民对特质形成产生的作用。

具有时间深度的风景特质地图可直观展现区域特质,有利于人们理解区域内文化-自然的双重属性。虽并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方法,但可以为处理生态系统、遗迹遗产和风景等其他方面的数据增加可视性与价值参考,是表达文化-自然融合关系的重要基础数据;可为地质、考古、生态、经济、旅游和林业等学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可结合相关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生态系统保护、风景资源、土地资源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自然保护地建设、原住民社区参与等战略规划之中。

5 历史土地利用评价的启示与思考

中国自然保护地是“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33]。保护面积、空间尺度与英国具有很大差异,但梳理人地关系、挖掘文化-自然融合关系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目标是一致的。HLA的结果可相对清晰、直观地展现保护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与事件,提高人们对文化-自然特质与价值的认知与思考,为展示地域文化、科普教育等提供基础依托。

2019年6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对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综合评价,按照保护区域的自然属性、生态价值和管理目标进行梳理调整和归类,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33]。实践过程中,我国相较偏重于强调地域的自然属性,对文化属性的关注还较少,对文化与自然融合关系的挖掘较弱,缺少对文化-自然双重属性的综合判定。考虑到我国自然保护地类型多样、种类复杂,探索对保护区域的文化属性进行定量研究,以期进一步厘清自然保护地的主要保护对象与文化内涵,为解决边界划定与功能分区划分、社区参与管理、社区共享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依托HLA,结合景感生态学、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可以弥补HLA方法本身的不足,增加方法的实用性,结合自然保护地文化-自然双重属性的评价应用,亦可增强多人群对文化-自然认知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时可更加关注:1)增加聚类分析的方法,提高风景特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提升HLA风景特质底图所呈现的文化-自然双重属性的易读性与科学性;2)基于HLA数据库,进行自然与文化要素,尤其文化要素的补充;3)评价过程中完善人群感知,尤其是原住民的相关内容。

最终依据文化-自然双重属性的识别和分析结果,可进一步确定或调整自然保护地的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保护地的定性、定位提供参考;依托自然保护地文化-自然融合关系,识别优先保护的关键区域,为保护地边界优化提供参考;基于文化-自然要素的分布、分级状况,为保护地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保护地苏格兰特质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苏格兰
凯蒂游苏格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