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序Probit模型的遗产地居民步行环境满意度研究
——以鼓浪屿为例

2020-12-23

中国园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遗产地鼓浪屿步行

李 渊

高小涵

杨林川

郭 晶

遗产地发展过程中既需要传播内涵,又对保护其空间与文化有着极高的要求,管理在空间、策略上都面临着权衡主客体、兼顾开发与保护的复杂性[1-2]。遗产地居民对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和感受,在人居空间质量下降、权益受到挤压的情况下,遗产地或将出现居民大量外迁、文化“空心化”等问题[2-3],原住民体验之于遗产地内涵保护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关注[4]。研究原住民的社区空间体验对于应对社区衰败、优化管理具有实际意义。步行承载交通职能的同时也是居民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步行空间品质是塑造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开展步行环境量化评价是提升街道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许多遗产地作为无车行目的地,遗产地社区居民步行体验及影响因素应被深入理解。现有的步行环境评价方法多样,包括量表打分法[5]、语义差别法[6-7]、揭示性偏好法、陈述性偏好法[8-9]、足迹分析[10]、视觉分析[11],以及方法的综合应用等[12-13]。直接测量步行系统整体满意度难以理解具体哪些方面会对使用者产生影响,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因此当前步行环境研究的评价指标主要围绕街道客体、氛围和配套设施等角度开展,具体包括交叉口数量、遮阴、绿视率、街道立面、座椅、人流量、照明、清洁度和坡度等,尤其注重安全性、可达性和舒适性等体验[14]。杨俊宴等梳理汇总了不同理论背景的城市街道可步行性测度指标,将指标归纳为通畅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4个基础领域,在此基础之上还总结了对应的二级、三级指标,使城市街道可步行性测度指标得以清晰地展现[15]。已有研究以街区尺度为主[16-18],也涉及城市尺度[7,19],但对遗产地内部步行环境关注较少;研究对象从步行体验与物质空间的关系转向对空间使用者感知的关注[6,13]。运用问卷调查获取感知数据简便易行,适用于社区尺度研究。因此以鼓浪屿为例,立足于居民步行系统满意度,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1)居民对步行系统满意度如何?2)哪些步行环境指标影响居民对步行系统的整体满意度?3)当需要进行提升时,各属性的优先等级如何?研究采用满意度量表获取居民步行环境感知数据,根据有序多分类变量的数据特征选取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步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重要性,基于重要性和满意度计算I-S指数,分析属性的优先改进等级。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案例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占地面积1.91km2,户籍人口约1.5万人,常住人口约2万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城区等称号,是典型的遗产地社区。鼓浪屿海岛式的地理特征使其边界明确,街道禁止汽车和自行车通行,具有完全步行环境,是进行遗产社区步行系统质量研究的代表性地区。研究居民的空间体验能够从空间使用主体角度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应对众多遗产地面临的原住民流失等问题,创造高质量步行系统对于提升空间品质至关重要,也符合鼓浪屿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1.2 研究数据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居民步行质量感知数据。于2018年2月进行预调研,提高所选择步行系统属性的合理性并完善问卷。正式调研时间为2018年10—11月,为控制节假日游客活动对居民步行体验的影响,调研在节假日和工作日均有进行,调研对象为在鼓浪屿居住时间1年以上的居民。调研人员在鼓浪屿街道随机访问行人并确认是否为调研对象,同时向其解释收集数据仅供研究之用,询问是否愿意合作并参与研究,确定后开始填写问卷。问卷包含受访者基本信息和步行系统满意度量表(1~5分顺序量表,1代表非常不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2个部分,步行系统满意度量表用于测度居民对鼓浪屿整体步行环境和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受访者通过打分表达满意度。结合鼓浪屿自身特点和预调研结果,最终设计10项步行系统指标,问卷中辅以对应的正向解释:1)连通性,到达目的地有很多可选择的道路,道路连续、畅通;2)方便性,步行范围内服务多样,可以满足日常基本需求,如购买生活用品、抵达公共交通等;3)舒适性,在岛上步行感觉很舒服、愉悦;4)遮阴设施,树木或骑楼提供充足的阴凉,步行时很少感觉晒;5)灯光,夜间步行环境灯光适宜;6)道路铺面,表面平整,坑洼、凸起少;7)自然要素景观,沿途自然要素(花草树木)景观美观丰富,视觉感受好;8)干净程度,步行环境干净,很少有污物;9)宽松程度,步行时人流量能够接受,不会感觉拥挤;10)沿途艺术设施,沿途艺术设施(雕塑、墙绘等)美观丰富、有趣、有品位。共发放问卷450份,删除不完整数据,获得有效样本412个(2018年10月200个有效样本,11月212个有效样本),有效率为91.56%,Cronbach's alpha值为0.724,数据内部一致性良好。表1为受访者基本特征的样本分布,其中26~40岁的受访者居多,占总样本量的37.6%,16~25岁(29.1%)和41~65岁(30.8%)的受访者也较多,年龄分布均衡;大多数受访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33.5%的受访者具有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45.6%的受访者在鼓浪屿居住1~5年,约有10%的受访者居住20年以上;近六成受访者在鼓浪屿工作,24.5%的受访者在思明区除鼓浪屿外的其他区域工作,17.2%的受访者通勤距离较远。

表1 受访居民基本特征(N=412)

1.3 研究方法

通过李克特5级量表获取居民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数据,1~5为满意度等级的类别值,满意程度随着数值的增加而递增。为探究每一特定街道服务属性对整体服务品质的相对重要性,将居民对于街道各服务属性的满意度设定为自变量,总体满意度设定为因变量。因此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典型的有序分类变量,且类别数大于2,如果使用普通的多值选择模型,因变量内在顺序将被忽视。有序Probit模型在被解释变量具有内在等级顺序的情况下适用[20-21],因此有序Probit模型是本研究计算各街道服务属性对整体服务品质影响较为合适的方法[22]。OPM假设因变量存在与解释变量线性相关的实际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xm为第m个属性的满意度得分;βm为相关系数;ε为残差。

根据居民步行感知的OPM估计结果可以确定相对重要性最高的属性,而非最需要改进的属性。具体而言,即使一个属性具有很高的重要性,但若其满意度得分也很高,则可提升空间小,通过改善该属性来提升整体满意度的空间相当有限,因此即便该属性非常重要,但改进优先级仍较低。在分析属性重要性的基础上,采用重要性-满意度(I-S)评分法继续探究最需要改进的属性。I-S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得出投资哪些项目对客户最有利,合理地制定决策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其有效性已被一些研究证实[23-24]。每个属性的I-S评分通过重要性得分乘以不满意度得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Si是属性i的I-S得分,一个属性的I-S评分越高,越需要进行提升;Ii为属性i的重要性得分,即i在OPM中的系数,反映了属性i的居民满意度对居民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Di是属性i的不满意得分;Si为平均满意度得分除以5。I-S评分最小值为0,意味着某一属性对整体满意度影响程度太低(Ii=0),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属性,或者所有居民都对属性i非常满意(Si=1),没有可继续提升的空间,理论上无须进行提升。

2 分析结果

2.1 步行系统满意度影响因素

鼓浪屿步行系统总体满意度得分均值为4.46,居民对步行系统满意度较高(表2)。各指标中自然要素景观满意度最高,均值为4.53,符合鼓浪屿景观多样、风光旖旎的特征;连通性满意度最低,均值为4.24;受访者对干净程度满意度差异最大,标准差为0.67。

采用配对相关分析方法确定自变量间的关联性,在数据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前提下进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模型共有11个自变量,除10个表达步行系统属性的自变量外,引入表示数据收集阶段的时间虚拟变量(2018年10月收集的样本为0,否则为1),使用Eviews(v 9.0)进行有序概率模型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为第一次估计的结果,模型2为剔除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相关性很小的变量之后估计的结果,2个模型均通过似然比显著性检验,表明模型具有很强的整体显著性。伪R2为0.17,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由于没有居民对步行系统各属性表示“非常不满”和“比较不满”,因此数据中的评分范围包含3个级别(3~5),а3和а42个分界点将这3个等级分开。2个截距项在0.01水平上显著。时间虚拟变量系数为负,表明居民对步行系统的满意度在2018年11月低于10月。模型1显示,方便性、遮阴设施、道路铺面和宽松程度的满意度水平不是解释步行系统总体满意度差异的重要因素,有6个服务质量属性在0.05水平上显著。模型2对总体满意度影响显著的指标修正了估计值,其中舒适性(0.41)的系数最大,其次是连通性(0.39)和灯光(0.30)。每个显著属性的估计系数均为正,符合先验期望,表明居民对各项属性的满意度越高,对步行系统总体越满意。

2.2 影响因素边际效用

表4列出了对步行系统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6个属性在3个满意度水平上的边际效用,每个属性的边际效用总和应为零。连通性在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水平下的边际效用分别为-0.041、-0.089和0.130,即舒适性满意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对整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概率下降4.1%,整体感到比较满意的概率下降8.9%,整体非常满意的概率上升13.0%。舒适性在非常满意水平下的边际效用为0.134,对总体高满意度贡献最大,其次为连通性和沿途艺术设施。

2.3 优先提升等级

根据OPM系数及满意度得分均值计算10个步行系统指标的I-S指数和排名(表5),体现提高各指标服务质量的优先顺序。在OPM结果中不显著的因素对步行系统满意度提升的贡献极为有限,重要性得分均低于0.1。可以发现,连通性的I-S指数最高(0.050),其次为舒适性(0.034),尽管受访者对于沿途艺术设施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但其仍是需要优先提升的属性(0.028)。结果表明,连通性、舒适性和沿途艺术设施在10个指标中最需要改进,这3个属性对高满意度水平的边际效用最高(表4),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稳健性。方便性、遮阴设施和道路铺面的提升不具有迫切性。

表2 步行系统满意度(N=412)

表4 显著影响因素边际效用

表3 步行系统满意度有序Probit模型结果(N=412)

2.4 服务质量提升重点

通过绩效评估矩阵,可直观地对模型2中显著性高的6个服务属性进行评估。图1显示了每个服务方面的服务满意度得分和重要性得分,以确定提高步行系统质量的重点。评估矩阵由9个单元组成,每个轴分为3个部分。2条垂直线(4.32和4.47)是根据服务性系统等级的平均值减去0.15的标准偏差确定的。类似地,2条水平线(0.14和0.26)是通过从0.20的平均重要等级中添加或减去0.06的标准差计算得出的。在黄色单元格中的连通性因为具有相对较高的重要性和较低的满意度,是需要立即引起注意并优先提升的服务方面。在绿色单元格中的灯光和干净程度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满意度很高,建议监控服务质量。在对角线白色单元格中的舒适性、自然要素景观和沿途艺术设施位于满意度和重要性的平均水平,建议保持其服务质量,防止恶化。

图1 绩效评估矩阵(作者绘)

表5 步行系统指标优先提升等级

3 结论与讨论

步行作为众多遗产地主要甚至唯一的交通方式,关注步行系统满意度是提升遗产地空间体验的重要部分。研究从居民感知角度出发,以鼓浪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数据特点选择有序Probit模型进行遗产地步行环境满意度的量化分析,评估感知环境属性对步行系统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优先改进等级和提升重点,丰富了定量分析模型在感知指标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设计层面,问卷调查使研究不可避免地依赖问卷设计,面对众多指标,研究者常常面临被试者能承载的问题有限、模型所能适应的变量有限等困难,若想在研究中尽可能多地讨论变量,可以将指标系统分割成不同组,以减少被试者回答问题的数量,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采访更多被试者,增大样本量来满足模型对数据的要求。尽可能多地讨论变量、精简变量对于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问题来权衡。本研究选取的案例地是完整、封闭的步行网络,不需要分析步行受机动车影响的相关变量。案例地物质空间尺度差异小,尽量控制了物质空间要素对满意度研究的影响。在空间感知影响因素研究中,将空间要素指标和感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范式是把2类指标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实质上是探究物质空间和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但在满意度研究中,二者很大程度上共同决定了空间满意度,并不能简单地将感知指标与物质空间指标放在公式的两端。若构建一个因变量为满意度,自变量既包含空间要素指标,也包含感知指标的模型,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客体空间要素、主观感知要素与使用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层面,分析结果表明,连通性、舒适性对整体满意度取值的影响最大,优先提升等级也最高。将研究结果进一步对应绩效评估矩阵(图1)可知,尽管舒适性具有非常高的优先提升等级,但目前保持现状即可,只有连通性急需改进。可见量化分析后进行绩效评估矩阵分析具有实际意义,证实了方法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有助于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金,避免资源浪费。

游客作为鼓浪屿步行系统的另一类使用群体,研究在数据收集阶段也对游客步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使用相同方法分析了游客步行影响因素,在模型通过检验的前提下,结果表明,宽松程度、清洁程度和道路铺面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程度最高,优先提升等级也最高,连通性和舒适性几乎不具有提升的必要[5]。该结果与居民步行体验影响因素差异明显,除游客与居民的使用目的不同外,鼓浪屿道路错综复杂、游客分布不均衡[25-26],以及游客与居民使用道路不同,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因此结合GPS等足迹数据进行不同街道步行体验的精细化分析十分必要。同时,皮肤电导感应器等研究设备对使用者主观感知的验证性研究同样值得进一步探索;特定人群的活动特征、行为偏好差异等非环境因素对步行体验满意度的影响仍需在后续研究中深化。

猜你喜欢

遗产地鼓浪屿步行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魔方小区
鼓浪屿
步行回家
厦门鼓浪屿之行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