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森林步道个体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与健康效益评估关系研究
——以福道为例

2020-12-23黄雅冰

中国园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恢复性效益景观

黄雅冰

傅伟聪

翁羽西

王敏华*

快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伴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健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30~50岁的人群中已出现了越来越多失眠、高血压及焦虑等亚健康状态。森林环境被描述成“一个伟大的健康机器”[1], 森林作为以自然为主导的空间类型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欣赏森林景观有助于情绪放松和注意力恢复[2-4],人们在森林环境中能够获得恢复性体验,即从心理疲劳以及和压力相伴随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近年来,城市森林步道的兴起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公共开放的大自然有氧区域,在城市生活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到环境优美的城市森林步道中游览以获得身心上的放松。

人类对于环境的知觉是经由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最后得到个人对于环境的偏好评价[2]。自然式的旅游地越来越受到游览者的欢迎,原因在于相比人造环境,游览者对自然环境更易产生强烈的环境偏好。Kaplan认为人类喜欢优美的景观是基于人类精神上对“美”的需求,即当人们看到“丑恶”的景观时,则无法满足其需求。经过此类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最终可得到人对环境的偏好评价[5]。Kaplan认为影响环境偏好的因子有一致性、复杂性、易读性和神秘性,若一个环境具有以上4项特质,则其偏好程度较高[6]。已有研究证实,自然环境比人造城市环境更易使人产生偏好,且对不同自然景观类型产生的偏好程度也有所不同[7-8]。

由于长久维持注意力会导致精神疲劳,因此Kaplan提出了能够降低精神疲劳、恢复直接注意力的方法——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ART)。根据该理论,使精神疲劳获得恢复性效益及其他益处的体验称为恢复性体验(restoration experience),而具有此类效果的环境称为恢复性环境(restoration environment)[6]。那么什么样的环境具备恢复注意力的特质?环境中具备何种元素或特性能够使人产生较多的非自主注意力?Kaplan在其研究中指出,具有恢复力的环境应包含远离(being away)、延展性(extent)、魅力性(fascination)和兼容性(compatibility)4项特征[6]。曾有研究显示,偏好越高的环境其恢复性也越高,自然景观相对于非自然景观更具有恢复性[9]。但近年有研究证实,一些如城市公园、城市绿道等人工建造的景观也可成为具有恢复性的环境,如王欣欣等运用知觉恢复量表,证实了上海不同城市公园的景观具有缓解游览者压力的作用[10]。

国内外近10年来在恢复性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如Stigsdotter等的研究表明,可以使用感知感官维度来诱发游览者的恢复性反应,以此提升森林公园设计中增强游览者心理健康的效果[11];尤达等探讨了森林公园游览者的场所依恋情感与恢复性体验之间的关系[12];Kate等通过观看2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场景照片40s,得出了观看城市绿色屋顶可以恢复注意力的结论[13]。但目前鲜有学者对环境偏好、恢复性效益和健康效益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刘群阅等以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进行过此类研究并指出,环境偏好对恢复性评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恢复性评价对健康效益评估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偏好对健康效益评估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恢复性评价产生间接影响[14]。然而不同类型的景观在三者的各项特质上所呈现的强度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希望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环境偏好、恢复性效益和健康效益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现有研究是否存在差异。

图1 森林步道游览者恢复性评价的健康效益评估模型

图2 福道景观(引自http://www.fjta.com)

针对城市森林步道做关于环境偏好、恢复性效益和健康效益评估的问卷调查,一方面可以印证量表的意义,另一方面,环境偏好矩阵的各项因子描述了景观的多种特征,通过问卷结果,可以对景观的不同特征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调整设计,进而影响恢复性评价,最终达到提升健康效益的累积效应,可为后续森林步道的建设提供支撑。因此,本研究以福道这一福州的城市森林步道为例,对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和健康效益评估之间的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为城市森林步道的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1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Kaplan认为,让人们产生偏好的环境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恢复性环境[15],Korpela与Hartig也提出“人们处于自己喜爱的环境中时会产生恢复性体验,有助于情感的发展,并促进对该环境的认同”[16],即若游览者对一个景观形成偏好,则也会对该景观产生恢复性知觉。既往研究证明,与人工景观相比,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偏好更高,所获得的恢复性效益也更高,并进一步促进人们对环境的健康效益评估。基于上述分析,选取福道为例,提出以下概念模型的研究假设。

H1:城市森林步道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恢复性评价有显著正影响。

H2:城市森林步道中游览者的恢复性评价对其健康效益评估有显著正影响。

H3:城市森林步道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健康效益评估有显著正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假设构建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福道”即福州城市森林步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由于福州市空气质量较高、气候宜人,因此福道的适游周期较长。福道的主轴线总长度为6.3km,环线总长度约为19km,串联起杜鹃谷、紫竹林、樱花园和兰花溪等十余处自然人文景观,共设置了10个出入口方便游览者游览。福道满足了市民休闲健身与览城观景两大需求,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庞大的游客量为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和便捷性,优质的山体森林景观资源有助于游览者恢复性评价的测定,故选择福道作为研究对象(图2)。

2.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2.1 问卷设计

本研究问卷由福道游览者的人口特征和量表测量题项组成,测量题项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偏好量表,借鉴了黄章展等和李英弘等的研究,由环境偏好量表的一致性、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4个维度共14个题项组成[17-18];第二部分为环境恢复性评价量表(Perceived Restorativeness Scale,PRS),借鉴了黄章展等的修正后量表,由远离、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个维度共18个题项组成[17],此量表在参考Hartig等修正后量表的基础上[19],依据Kaplan等对注意力恢复理论的论述加以修正[15];第三部分为健康效益评估量表,借鉴了Peshardt等和Mass等的研究,由消除疲劳、恢复活力、稳定情绪和集中注意力4个题项组成[20-21]。虽然以上3个指标中的某些测量问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3个指标的整体问项测量的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因此一些测量问项相似并不能说明这3个指标具有直接关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检验。以上参考量表在以往研究中信效度较高,量表测量题项均采用7分制李克特量表法,选项由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组成。

2.2.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以福道景区内的国内游览者为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发放时间为2019年1月4—10日。依据福道游览者的游览规律,问卷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8:00—11:00、14:00—17:00。在对游览者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在调查内容上进行了必要的解释,确保游览者了解问卷调查的内容。采取赠送景点纪念品的方式提高问卷的回收率与质量。依据便利抽样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28份,剔除填写不完整、回答不全及指标认可完全一致的问卷46份,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82份,问卷有效率为89.3%。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样本数据,并使用AMOS23.0进行结构关系模型验证分析。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1 样本基本特征

在获得的有效样本中,男性占总样本量的38.48%,女性占61.52%,女性人数略多于男性;年龄以26~45岁的青壮年游览者为主(57.33%);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在本科及专科以上(80.63%);以服务、销售人员和学生为主要群体(51.57%);大部分游客游览福道的次数为1次(42.93%)或3次以上(28.01%)。

3.2 信效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主要反映了问卷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用SPSS25.0对测量量表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9个维度的可靠性系数(Cronbach's α)在0.682~0.916之间,均达到最低标准0.600[22](表1),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可靠性。

内容效度主要体现了观测变量是否能代表所要测量的主题或内容,各测试题项与总体得分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越高,内容效度越高[23]。由表1可知,各测试题项与总体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下均大于0.300,在0.533~0.918之间,相关性较显著,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收敛效度主要体现的是测量量表某个维度的不同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24],一般可通过标准化的因子负荷、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值)和信度组合进行判断。由表1可知,A2的标准化因子负荷值小于0.500,为0.460,其余题项均大于0.500;一致性的AVE值小于0.500,为0.444,其余维度均大于0.500;所有维度的信度组合均大于0.600。在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除一致性信效度较低外,本次量表其余维度的信效度均达到要求。

3.3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对提出的结构概念模型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可以通过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和规范拟合指数(NFI)等来衡量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在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中,由于A2的标准化因子负荷值小于0.500,且一致性维度的平均抽取变异量小于0.500,拉低了一致性维度的平均抽取变异量。因此,考虑通过删除A2来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前后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通过对比发现修正后模型的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有所下降,修正后的模型NFI虽略低于0.900的理想值,为0.885,但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高于修正前的NFI(0.878),其他拟合指标基本不变。综合上述考虑,认为修正后模型的总体拟合优度较为理想,故选择修正后的模型。

3.4 结构关系模型验证分析

经过以上修正,最终环境偏好除去A2剩下13个题项。为达到精简的原则,将环境偏好和恢复性评价共8个维度下的各个题项分别求取算数平均数作为各维度的分数,然后分析结构关系模型。

3.4.1 结构关系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对于所提出的结构关系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以检验相关假设是否成立。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3.652,RMSEA=0.083,GFI=0.925,IFI=0.969,NFI=0.957,CFI=0.969,TLI=0.959,可知模型符合适配度要求。

3.4.2 假设检验

通过标准化结构模型可知,观测变量的完全标准化负荷值在0.728~0.917之间,且均显著(t值在17.443~27.031之间);福道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恢复性评价有显著正影响(影响系数为0.821,t=18.112),即假设H1成立;福道游览者的环境恢复性评价对其健康效益评估有显著正影响(影响系数为0.886,t=18.323),即假设H2成立;福道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健康效益评估无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存在间接影响,这意味着假设H3不成立。综合上述分析,考虑通过删除“城市森林步道中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健康效益评估的直接影响”这一路径来对结构关系模型进行重新修正并再次进行结构关系模型分析,最终得到模型的关系路径(图3)。

4 结果及分析

4.1 环境偏好

回顾相关文献,环境偏好虽具有一致性、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4项特质,但并非每一项都能有效预测环境偏好[25-26],如黄章展等在研究中指出,只有复杂性和神秘性才能有效预测环境偏好,这二者中又以神秘性与环境偏好的关系最为密切[17]。然而在本研究中,环境偏好的4项特质均能有效预测环境偏好,与前人研究相同的是,神秘性(0.901)与环境偏好之间的相关系数是最高的,其次是复杂性(0.894),易读性(0.770)和一致性(0.728)则相对较低。

表1 模型信度、效度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2 测量模型拟合度检验

图3 城市森林步道游览者恢复性评价的健康效益评估最终概念模型

从Kaplan的环境偏好矩阵上来看,一致性与易读性存在于“理解”的向度上,而复杂性与神秘性存在于“探索”的向度上[11]。依据本研究结果发现,一个能令人感到偏好的景观比起具备一致性与易读性的特质,更需要具备复杂性与神秘性的特质,即可以吸引人深入探索的景观才更易使人产生景观偏好。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环境偏好矩阵上4项特质所呈现的强度也会有所不同,本研究是以城市森林步道作为信息接收来源,因此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会稍有偏差。综合上述分析,在具备一致性、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4项特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易激起游览者在城市森林步道景观中的环境偏好。

4.2 恢复性评价及健康效益评估

从最终概念模型可以看出,远离、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个维度均能有效反应游览者对城市森林步道的恢复性评价,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魅力性(91.7%)>延展性(90.4%)>兼容性(88.0%)>远离(87.4%),其中魅力性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也与相关学者在实证研究中提出的魅力性是预测注意力恢复的重要特质这一理论[14,17]相符合。因此,改善游览者对城市森林步道环境的恢复性评价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景观的魅力性。

健康效益评估的4个题项都可以有效反映游览者在城市森林步道中的健康效益评估状况,以稳定情绪对健康效益评估的影响程度最高,为89.2%,后3项依次为恢复活力(87.3%)>集中注意力(83.9%)>消除疲劳(82.8%)。由此可以推论,环境以消除疲劳、恢复活力、稳定情绪及集中注意力的途径来提高人体的健康效益评估,其中以稳定情绪最为重要。

4.3 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与健康效益的关系

通过最终的关系模型可知,城市森林步道中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恢复性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为82.1%,也就是说,环境偏好每增加1个单位,恢复性评价会随之增加0.821个单位,此结果也符合先前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15-16]。

城市森林步道中游览者的恢复性评价对其健康效益评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为88.6%,即恢复性评价每增加1个单位,个体恢复性效益会随之增加0.886个单位,可以看出恢复性评价对健康效益评估有很大影响。除此之外,虽然环境偏好对健康效益评估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通过恢复性评价的中介效应,对健康效益评估的间接效应达到了72.7%。从最终概念模型可以看出,游览者在环境中的体验是从环境偏好到环境恢复性评价再到健康效益评估的渐进式过程。若一个环境拥有一致性、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的特质,则该环境会更易引起游览者产生偏好,偏好的环境则更能使游览者实现身心健康的恢复,从而改善个体的健康效益评估。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研究以福道为例,探讨了城市森林步道中游览者的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和健康效益评估,并构建了三者的关系模型,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得到了如下结论。

1)远离、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都可以有效反映游览者的恢复性评价,其中以魅力性的影响最大;消除疲劳、恢复活力、稳定情绪和集中注意力都可以有效反映游览者对城市森林步道环境的健康效益评估,其中以稳定情绪的效果最为明显。

2)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恢复性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若一个城市森林步道环境具有一致性、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4项特质,则该环境更容易让游览者形成环境偏好,从而改善游览者的恢复性评价。

3)游览者的恢复性评价对其健康效益评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若一个城市森林步道环境具有远离、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项特质,则该环境可以有效改善游览者的健康效益评估。

4)虽然游览者的环境偏好对其健康效益评估没有直接影响,但二者通过恢复性评价的中介作用可以产生间接影响。因此,一个具有一致性、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特质,同时又具有远离、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特质的城市森林步道环境最有可能促进游览者个体的健康。

5.2 讨论

1)本研究结果中环境偏好与健康效益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存在着间接关系,这对今后环境偏好、恢复性效益和健康效益评估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后续的研究可以检验不同场景下此模型的稳定性。

2)在本研究中,一致性、易读性、复杂性和神秘性均能有效反映游览者的环境偏好,而在过去一些学者的研究中,这4个维度并非均能有效反映环境偏好。在福道中,游览者可以明确区分景观,并可见明显的标志物,因此福道的易读性特质较强,导致与既有研究结果的一些偏差。不同环境中具体何种关键性因素会造成环境偏好矩阵中4项特性强度的不同?后续希望通过相关研究进一步得出结论。

3)一个可让人形成偏好的景观比起“理解”,更应该具备“探索”的特质,因此建议在规划城市森林步道景观资源时,务必考量游览者本身对于探索的需求,塑造一种神秘性高且多元化的景观,有效促进人们对该景观的偏好,进而产生注意力恢复的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游览者健康效益的效果,这对促进当前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城市森林步道及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4)由于操作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在针对环境偏好与健康效益的测量上仅能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使用眼动仪来进行环境偏好的判定,健康效益评估则可以使用生理多导仪和脑电仪等进行检测,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衡量人体的健康状况,使数据更具说服力。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恢复性效益景观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主体培育 多措并举 助推中江蚕桑恢复性发展
对比美英与北欧监狱制度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