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茶文化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与传播

2020-12-22杜佳卉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艺茶道饮茶

杜佳卉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

1 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了解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汉语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汉语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制订的教学大纲中,有关中华文化题材的教学任务就包含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可以展示的文化和精神体现在很多方面。茶文化的物质文化涉及有关茶的历史文物、茶书、茶画、茶具、茶艺表演、茶歌舞等,茶文化的精神文化表现在中国的待客之道、茶德、茶道精神、茶里的中国哲学等,茶的制度文化包括茶法、涉及的中国礼仪、斗茶竞技习俗等。由此可见,茶文化中可运用在对外汉语中的文化主题非常之多,能够延伸的文化范围也很广,以茶文化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提升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也有帮助师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中国人喝茶、品茗的人数很多,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跨文化交往,选择赠送茶叶作为见面礼是很能代表中国的一种符号,就像熊猫、中国结一样代表中国文化与艺术,外国人也认为品茗是一种高雅的行为。出于实用性的目的,有商务需求的外国人在学习商务汉语时,对茶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不可或缺,茶也是中国人民日常交往的重要媒介。商务交往中,以茶室品茗的方式,可以体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拉近双方距离,促使洽谈的顺利[1]。

2 茶的中国文化和精神内涵

2.1 一茶一世界——茶里的中国哲学思想

热爱品茗,精于茶道的人常说茶禅一味,一茶一世界,茶中有天地。品茶讲究静心,如同中国传统书法一样,讲求静下心来,除去周身浮躁之气,方能稳健。人们通过品茶,静下心来去思考,就这一过程感受自我,感受世界的联系。中国传统哲学普遍认为人通过静思达到通透的状态,就可以让心主宰万物,达到天人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道德经中所讲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这与茶文化中讲求的静不谋而合。

中国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以儒、道、墨三家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儒家讲求静心修身,和谐和仁爱,“茶”字从构字角度看,意思是人在草木中,茶道包摄人与茶、茶与器、人与环境等方面的和谐相处。《茶经》中也提倡人与草木相合,陆羽讲茶具的制作取之于林,与茶相合,人与茶都要融于自然中。儒家推崇静心品茶可以带给人通感的体验,将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融于品茶的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自省自悟,认为品茶可以陶冶性情,提升修养。道家崇尚自然相处之道,强调“游心”、“虚心”,推崇自由和自然。茶亦有道,陆羽在《茶经》中讲“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达成共识。静心饮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远离世俗琐事的纷扰,不受外在事物的约束,人可以在饮茶的过程中追求自己的自由,感受真实的自我。突出自我的情绪感受,以顺天而行的方式保持心灵的宁静、淡泊与自由[2]。

2.2 三茶六礼——茶里的中国礼仪习俗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礼记》、《礼仪》等著作对此均有记载。婚嫁以茶为礼,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即受聘定之茶、结婚时的“定茶”、以及洞房时的“合茶”,下聘礼时,无论家境如何都应有茶具,饮茶的方式也有讲究,可见茶在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的重要性。茶艺中饮茶的礼仪,以茶作为待客之道的礼仪也很复杂,关于茶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文化,更得知礼仪。茶道中的礼仪众多,茶席的布置要洁净,不必太过奢华,朴素简单即可,摆器的选择应注意与茶席和茶具和谐统一。茶具保持外观清洁,不应有水渍或茶渣。递茶给对方,应避免接触对方的茶具,托住杯底一点或使用茶托。请客人选茶赏茶应将优质茶叶放在前供客人优先挑选,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重视。取茶切记用手抓取,应使用竹木制的茶匙取茶。注水时按逆时针方向回转,形似打招呼的手势,以“来、来、来”的寓意表示欢迎,以倒退的方向为宾客分茶,不宜将壶嘴向前,变为一种含有侵略性的动作,引起对方不适。为客人分茶时要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意。茶斟七分,寓意七分茶三分情,表达主人的情谊,也方便客人啜饮,最后在为自己添茶。座位的安排如中国餐桌礼仪相似,应安排长辈或重要客人坐在茶艺师的最左侧,可以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斟茶。

斗茶的习俗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与静心品茶不同,斗茶让茶有了竞技色彩,也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活动,现在的茶艺鉴赏比拼都源于斗茶。斗茶起源于唐代在宋代发展为全民流行的活动,也不仅在民间流行,逐渐发展到皇室中,从历代流传的关于斗茶的绘画都可窥得这一习俗的面貌,其中蕴含的文化礼仪甚多,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全民饮茶自古至今,茶道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2.3 精行俭德——茶里的中国精神内涵

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精”是择物的标准,犹如人们烹茶时对茶具、茶叶和环境的选择,同时在烹茶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专注心神,烹茶行茶时都保持这样“精”的择物标准,才能让人享受到饮茶的美妙和乐趣。“俭”意为节俭约束,俭以养德,《茶经》所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七之事》中记载陆纳、桓温、晏子简朴节约的茶故事,几位当时虽已位高权重,但仍粗茶淡饭,以茶待客,以茶果祭奠。陆羽没有以繁复的茶道礼仪来表现茶道精神,而是化繁为简,重实用和取材方便。“和”的茶道精神表现在对和谐的追求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烹茶之水,烹茶器具都就地取材,将茶道融于在草木之中。“怡”是说饮茶有醒神怡人的功效,有助于人舒缓情绪,静心安宁,沉静思考,继而引申为陶冶人的情操,高洁人之志向[3]。

3 基于茶文化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设计

3.1 以茶为切入点,引发思考

以“三茶六礼”为例,该成语意为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三茶六礼”涉及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在传统文化关于婚嫁习俗的教学展示时,可以以三茶六礼作为切入点导入中国的婚嫁习俗。抛出“三茶六礼”这个生词,引发学生思考,向学生解释明媒正娶的含义,此成语的用法,引发学生好奇茶与婚嫁之间的关系,重点解释何为“三茶”,下茶、定茶、合茶在婚嫁过程中的意义,何为“六礼”。将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学生母语国家的婚嫁习俗做对比,看看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扩展“媳妇茶”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出于人们普遍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各类中国古装影视剧的传播,其中也不乏关于婚嫁的片段,可以结合影视片段,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男女双方拜堂成亲时受茶、敬茶的礼仪和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

3.2 利用影视剧,创设情境

影视资源有丰富的场景和各色人物形象和故事,通过影视剧对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不仅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材料,全方位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热情和乐趣,也有助于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充实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看影视剧的同事学习中国文化,寓教于乐。影视剧中的背景信息,人物命运的发展轨迹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了能更加看懂剧情也会主动查询相关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知识。视听法注重创设情景,加强视觉听觉的效应,在对学习者建立刺激-反应的过程中,以影视剧为媒介,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为加强学生反应创造双重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影视剧辅助汉语文化教学,更加高效,课堂更生动。

茶文化运用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可以选择影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作为教学素材。这部影视剧讲述了泾阳传奇女子-周莹的传奇人生,而改变周莹人生的转折点就是历史悠久的茯茶,周莹通过与西域商人合作茯茶生意变为首富。可以向学生介绍茯茶的养生功效与文化底蕴。其中还涉及到一带一路的历史,通过在茶马古道卖布卖茶叶的经商实践,向学生展示中国商人以忠为核心价值观,以道义为经营理念,以勇为行为特色的精神架构。不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也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向外展示,还贴合现代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合作共赢的态度,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让学生了解现在的中国。

3.3 体验茶艺,激发兴趣

体验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茶道,烹茶、分茶、饮茶的过程,以茶艺表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和讲解茶道中的礼仪规范。学生亲眼看到,亲身参与其中能更直观感受饮茶的乐趣。由教师指导学生饮茶的礼仪,表演和饮茶的同时讲解茶道礼仪蕴含的中国文化,茶具的使用,烹茶的步骤等等。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一组体验饮茶,一组体验茶艺,再将两组调换,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从小组中抽取一名学生扮演茶艺师,剩下的人则当客人。大家可以将自己看到、学到、体验到的茶道文化和礼仪运用在表演中,加深对茶道的感受。也可将语言教学融入其中,例如将先,再、然后,最后等顺序连词运用在茶艺演示过程中,先清洗茶具,再泡茶,然后分茶,最后给自己添茶。利用真实情景演示,将语言点融入其中,便于学生理解,形成图象式记忆,再次看到就能想到这个场景,自然会理解运用这个语言点。

4 结语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众多中国影视剧的海外传播,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对外汉语教师也有了更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介,汉语教师不仅要教好汉语知识,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以茶文化为线索传播中国文化,将文化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相结合,做到汉语教学的有趣有效,在推动教学手段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茶艺茶道饮茶
寻迹万里茶道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校园茶艺飘香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茶道六百年》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