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民俗茶文化词语汉英翻译

2020-12-22李林钰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汉英民俗文化民俗

李林钰

(邵阳学院,湖南邵阳 422000)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中,就强调面对国际化的发展,要提高国际地位,就需要提高国家话语权,而提高文化自信就是其内容之一。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早在数百年前的丝绸之路,就开始国际茶叶贸易,让中国茶文化进入沿线国家,到今天茶文化仍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现茶文化国际化发展中,如何被人认识和理解,面对跨文化的视角,需要通过翻译,才能实现双语言双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翻译就成为了重要的探究对象。

1 民俗茶文化国际化发展

1.1 中国民俗茶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也相当丰富。比如茶文化,起始于神农时代,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作为茶的故乡,一直都有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茶文化是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更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现象[1]。

对茶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点,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俗文化,是因为是我国民众所创造的,是一种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非物质东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茶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2 民俗茶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民俗文化来源于亿万劳动者的文化探索和传承,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民俗文化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是中华民族人们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得到加强,这对我国民俗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2]。

当前中国茶的对外发展,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播茶文化,让中国茶进入到周边各个国家。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国家贸易的加强,茶文化也成为国家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与英国、印度等个国家都加强对茶文化的交流,如英国,在1644年,英国人就与中国建立了茶叶贸易。目前茶在英国已经得到了普及,影响千家万户。中国茶文化在英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思想、生活方式和精神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2 跨文化视角下民俗茶文化汉英翻译现状

对于我国的翻译史,更多的史外翻译成汉语,引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中国文化的对外发展还处于弱势。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也是我国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作为英汉翻译者,在对中国民俗文化翻译中,不紧要重视跨文化的特点,还需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保持自身文化身份和个性。

2.1 跨文化视角下民俗茶文化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

目前茶文化对外的传播最大的一个阻碍就是翻译问题,外国人无法体会到中国茶的内涵,无法了解到中国茶的文化。茶文化属于中国民俗文化,一些词汇也就富有民族特色,在翻译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词语。如果找不到对等的词汇,所翻译出来的作品无法体现出我国茶文化的特色。这里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词汇空缺,因为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环境、生活哲学和心理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导致民俗文化也存在不同,双方之间的交流也存在不同[3]。

比如针对介绍茶的专著《茶经》,作为我国茶叶的百科全书,此书中有关于茶叶的生产历史、源流、现状和技术以及技艺等,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如果汉语翻译英语,其中很多词汇是无法体现出其内涵的,就会存在词汇空缺。

又比如“杀青”,是茶的生产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工艺,是绿茶等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抑制发酵,同时蒸发水分,使茶叶变软,以便于下一步工序。但是如果要想翻译成英语,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根本无法找到对等的词汇。首先我们不能字面来进行翻译,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就容易被理解为“杀了绿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目前一些翻译工具上也并没有关于杀青的翻译。这就导致词汇上空缺,无法有效的表达其内涵。

2.2 跨文化视角下民俗茶文化汉英翻译中的义项空缺

另外,茶文化词语在翻译中还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义项空缺,主要是在翻译过程中,无法表达出原语中的文化内涵。或者是在词汇翻译中,出现文化内涵的不同。就以中西方最常见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天”,在英文翻译中被翻译成“heaven”“day”,“shy”,比如“heaven”在理解中更多的是指天堂,这与我们最初翻译的“天”就存在内涵的不同,容易导致文化上的不理解,也无法体现出原语中的意思。还有就是“龙”,一般英文翻译成“dragon”。这里文化内涵上面存在的不同,龙在我们中国是神物,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龙确是邪恶的,带入主观意识就无法充分的体现我们的文化内涵[4]。对于民俗茶文化的汉英翻译也是一样,如果无法表达出其结果,就容易让其无法理解,会自主的带入本土文化进行理解,无法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义项空缺很常见,比如“绿茶”,就被简单的翻译成“Green tea”,而被简单的理解为绿色的茶,但是从茶文化的角度上来讲,却又无法阐述其绿茶的内涵。还有就是把各种茶都统一称之为“tea”。此外还有对于一些不同类型的茶“碧螺春”“松针”“铁观音”等,很多都是用简单的红茶、绿茶类似的翻译代替,无法表达出其真正的内涵,也就无法让读者实际的了解到中国茶文化。还有就是在茶的制作中,在茶叶萎凋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青臭味。这里的“青臭味”就是传统的一种形容,如果要翻译,一般会认为“Green smell”更加合适,但是又从“Green smell”上理解,就无法再去体会到制茶过程中提出的“青臭味”。

在词汇空缺和义项空缺的情况下,往往让翻译者进入翻译的困难境地,如果采取直译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如果侧重于意译又会丧失文化特色。从跨文化的角度上,对于民俗茶文化的翻译,不紧要保留民俗文化词语的文化个性,还要符合读者的理解能力,才能实现对中国民俗茶文化的传播。

3 跨文化视角下民俗茶文化词语汉英翻译策略

3.1 译者对文化的掌握

是否成功的完成作品的汉译英,这与译者自身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译者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就决定了翻译的结果和水平[5]。因此要想在跨文化视角下做好中国民俗茶文化词语汉译英,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和文化内涵。

一方面作为翻译人员,要了解我国民俗茶文化,不紧要了解茶文化,还需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上去了解茶文化,就比如上述提到的“青臭味”,就是民俗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总结而成的一个形容词,其内涵并不限于表面意思。还有“杀青”也是一样,不从茶文化考虑,“杀青”也是在一些作品拍摄上常用的词汇,比如某部影视作品顺利杀青。但是在茶文化领域里,却有着不同的内涵。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对于茶文化有着足够的了解,自身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是对对方文化的了解,汉语翻译英语,读者不再是我国读者,那么就需要考虑到另方的文化差异,避免发生“龙”与“dragon”这种义项误差。所以还需要了解的国外茶文化,就比如对于英国人阅读翻译作品,本身英国叶喜欢茶,那么如何做到吧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区分开来,让读者更加了解我国茶文化,而不是带入主观意识。这就需要翻译者充分了解英国的茶文化,一些人们的饮茶习惯、制茶工艺等。只有译者了解二者的区别,才能带领读者了解二者的区别。

3.2 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很重要,直接关系着意思的表达和传递,一般那对于翻译方法有:直译、直译加注释、音译、直意兼译[6]。翻译人员结合原作者的意图、目的、书本类型、读者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出适当的方法,实现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直译,是保持原因为形式,又能保持原文的内容,特别是针对一些民族特色的,就应该直译,比如红茶、绿茶、黑茶这些都应该直译,才能让读者进一步的明确我们对其的称谓。不能因为文化差异改变民俗词语的翻译。

直译加上注释,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直译过来无法理解的词语,就比如我国著名的《茶经》,一般那被翻译成《The Classic of Tea》,也就是茶的经典,对于此类,就应该并给予一定的注释,通过注释让读者更加理解该作品的。

音译,针对一些具有强烈中国民俗特色的茶文化词语应用的比较多,主要是针对一些无法翻译的词语,再结合意译,可以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比如上述提出的“杀青”,在翻译中,为了不改变本身词语的文化内涵,就可以直接使用“sha qing”,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意译,让读者明确原来“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新鲜茶叶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酶促氧化,蒸发水分。

直意兼译,是在翻译中,对原文中一些文化现象和事物,在译文内加上解释性的意译,就比如“乌龙茶”,一般被翻译成“Oolong tea”,直译之后就需要给予一定的意译,比如概念的解释,更好的了解乌龙茶,明确与其他茶类的区别。

4 结束语

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上,对中国民俗茶文化词语汉英翻译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一些翻译策略,希望在跨文化视角下,为茶文化汉英翻译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民俗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发展。

猜你喜欢

汉英民俗文化民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