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英语语言的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下午茶西方人茶文化

郭 毓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

1 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属于我国文化的精髓和血脉。茶文化不仅是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的代表,也体现了品茶”意境和习惯。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开始加深,对西方国家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英国人的影响,养成喝茶习惯的人数可以达到80%的比例[1]。中国的饮茶属于心理的感受,精神的寄托。但是英国人喝茶就属于下午茶的代名词,西方人喝茶就更加倾向的是随意性。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保持明确性,还需要将中国的思想观念传达给更多的受众者。跨文化翻译,讲究的是交流和传播的平等、互相尊重。要忠实地展现源语的文化,不可以随意的篡改,如果稍有差池,那么就会加大文化的沟通障碍。也就是说,不仅需要体现茶文化原有的意思,还需要保持笔调与原来的风格相同,还需要保持有效的流畅性,满足“信、达、雅”的翻译境界[2]。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少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茶艺语言的准确性难以把握,茶艺语言的翻译不能迎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技巧老套,缺乏创新思维,译者专业素质低,茶艺语言翻译质量偏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茶文化英语语言的特征如何?茶文化思想的英语翻译策略如何?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2 茶文化英语语言的特征

2.1 专业性高

我国是“茶”的发源之地,与其他的国家相比较展现了较强的特殊性,茶文化英语语言需要的专业性较强,不仅需要区别开英国的母语文化,还需要将英国与其他地区的茶文化区别开来。例如:“tea liquor”,其中,liquor指的是液体和溶液,但是,也可以是烈性酒的含义。对于茶文化来说,在这里可以看到“tea liquor”就是“茶汁”的内涵和意义[3]。此时就可以看到,“汁”还需要和英文当中的“juice”实施有效的区分。对于英国茶文化来说,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可以使用。从另外一个视角看,“tea maker”在不少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就会翻译成为“制茶人”或者是“茶艺师”等词语。但是,在文化的范围内,这个词语应该翻译成为“沏茶匙”。与此同时,也可以翻译成为在沏茶的时候需要添加的其他成分的茶具。另外,“tea service”也不是茶的服务,在茶文化的范畴中属于餐具的意思。

2.2 涉及面广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茶文化主要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不同层面的内涵。可以是茶叶、茶品、茶具等内容,也可以是茶表演、茶文化、茶道等内内容。例如:绿茶是“green tea”,红茶是“black tea”……茶叶盒是“tea caddy”,茶杯是“tea cup”……在这些内容当中,就可以看出来,茶文化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的广泛,并且呈现了比较复杂的趋势,语篇复杂详细,词汇独一无二[4]。

2.3 内涵丰富

从英语的视角看,茶文化的内涵相比较而言比较的丰富,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茶文化与大家的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茶文化本身的内涵,还存在茶文化的英国内涵。例如:“pink tea”在最开始的时候,所表达的就是英国女子之间的午后茶会,被延伸到了一些正式的内涵。像“for all the tea in China”从字面的角度看,就成为了中国全部的茶,但是真正的内涵就是不管怎样或者是无论如何[5]。

3 茶文化英语语言的翻译策略

3.1 “茶文化”语言层面

3.1.1 中英语法冲突情形下的翻译策略

从现实的角度看,茶文化属于我国的文化结晶,如果使用直译的方式,难度相对较大。例如;《茶经·三之造》在书写的时候,会遇到不少的排比,不仅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并且还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对于中国人来说,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内容也十分的丰富。但是,需要结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实施翻译。要是仅仅使用直译的方式,那么只留下“形”,“神”就无法凸显了,并且语言的韵味也很难见到。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持茶文化原有的内涵,还需要保证受众者可以看懂。例如:红茶“black tea”其中的“black”并不是红色,而是黑色的意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少人会翻译成为黑茶,但是,此种方式的翻译是不正确的[6]。对于西方人来说,红色意味着不好的事情,如果将红茶翻译成为黑茶,那么就无法符合西方人的思维逻辑。此时,就需要在茶文化的基础上,将“black tea”翻译为红茶。

3.1.2 汉语词义替代情形下的翻译策略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我国语法中,使用一个事物去表示另外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是比较常见的语法结构。但是,汉语词语的意思和表面的意思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翻译的时候,只有了解了深刻的内涵,才可以将其中的意义与价值呈现出来。例如:“Xihu Longjing Tea”在翻译之后,就是茶西湖龙井。此时,在翻译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还可以对相关的重点内容实施有效的翻译统一。例如:不发酵茶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翻译为“Nonfermented”,对于绿茶,那么就可以翻译成为“Green Tea”。部分发酵茶就可以翻译成为“Partiallyfermented”,乌龙茶就可以翻译为“WulongTea”。后发酵的茶就可以翻译为“Post-fermented”,那么,红茶就可以翻译为“BlackTea”[7]。在统一翻译的基础上,受众者就可以快速的了解茶文化的类型和兴趣。

3.1.3 语句衔接空白情形下的翻译策略

从实践的角度看,中国的古汉语相对隐性的语句衔接较多。在英语的语法当中主要是使用“but、however、and”等词语实施有效的连接。茶文化英语翻译在构建的时候,主要讲究的就是逻辑性与内容的转折性。需要在英美国家习惯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的转折,找到其内在的关系。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主要就是可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还可以将我国的“茶文化”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满足现代化的延伸路径。保留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的部分,不可以崇洋媚外,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考量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加大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茶文化的翻译量。

3.2 “茶文化”文化层面

3.2.1 深刻领会茶文化的内涵,注重茶文化概念的意译效果

从实践的角度看,茶文化并不是茶产业,不仅需要关注精神层面,还需要关注内在的修养与悟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直都是翻译的最高难点。在《茶经》当中,就存在“五行学说”。在西方国家当中,却只有水、气、火、土四元素。在这里可以看到,“五行”可以翻译为“five elements”但是,“ele-ments”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就是属于物理层面的元素,在这样翻译的基础上,西方人就完全体会不到这个词语的深刻内涵。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导致《茶经》中的茶文化黯然失。使用“mu”、“wuxing”等方式前来阐述,那么就可以提升茶文化的格调。

3.2.2 重点关注茶文化的核心传承,融合“儒释道”的中华文化

从现实的角度看,茶文化还涉及到了一个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就是“儒释道”。茶的形成不仅是一个文化方式,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重点。西方的受众者对茶的口感与味道比较的感兴趣,但是对于茶的文化内涵却一无所知。其中,“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翻译成为“Its liquor is like the sweetest layer of fat on top of a refined milk drink or the most wonderful morning dew.”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佛学的基础上,辅助实施翻译,受众者在阅读之后,就可以深刻的感知到茶文化的魅力,并不是字面上的理解。

3.2.3 适当考量茶文化的本土融合,突破舶来文化的兼容困境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中国茶文化之所以翻译起来难度偏高,主要的成因就是其他的国家对于茶文化的捷足先登。西方人就是按照饮食习惯去思考中国的茶文化。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导致翻译起来比较的困难。下午茶“afternoon tea”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在整篇的基础上,对背景实施了解。不仅需要让受众者明白下午茶的历史形成,还需要让受众者明白下午茶需要穿什么样的服装,下午茶的习俗如何,还会涉及到哪些历史人物,在参加下午茶这样场合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只有适当考量茶文化的本土融合,才可以有效的完成文化的兼容,让更多的受众者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本质的内涵。翻译者不仅要遵循我国基本的传统文化,还需要结合西方的用语习惯,达到精确翻译的建设效果。

4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其中,茶文化就承担着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使命。在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还需要理解直译等理念下带来的误解。将茶文化放置到西方的语境中,探究中西本土文化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只有其他的国家对茶文化的理念和认知初步的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之后,才可以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完成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下午茶西方人茶文化
下午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英式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