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茶文化视野下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的路径探析

2020-12-22宋玉成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文化育人传统

宋玉成

(长春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1 中华传统茶文化对高校网络育人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放眼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最早发现并且利用“茶”的国家。茶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开放包容,茶的种类繁多,有的茶香馥郁,也有的甘醇浓烈,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人民的沟通持续加强,“茶”可以作为文明的载体,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各地。也曾有英国专家说到“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茶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东方文化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往往需要凭借悟性去理解。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例如,茶文化所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保合大和”,陆羽在《茶经》中对此已有过清晰论述,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亿多,学生群体约占三分之一,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等设备进入网络,在网上获取各类资讯,实现生活服务,开展人际交流。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路径更加多元,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都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开发网络育人路径,着力提升网络育人质量。过去高校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网络而产生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将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育人上网上线,通过网络正面宣传加强高校网络文明建设,切实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发挥网络育人功能。而相比较之下,传统的思想效果不够精准,不能全面顾及个性发展,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动积极性很难得到全面发挥,但传统茶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2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现状

2.1 高校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网络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虽然网络安全的治理逐渐规范化,但网络上仍充斥着多种不良文化,严重危害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对网络育人的效果造成了的冲击,对网络育人是重大考验。高校已经认识到网络育人紧迫性和重要性,注重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但仍然存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对于网络资源和茶文化的内涵缺少优化和组合,没有将二者相融合,致使优秀传统茶文化没能与网络育人形成合力。

例如高校的网络文明建设还没有步入正轨,严重缺乏优秀的有影响力的网络作品,网络育人效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极大落差,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待融合发展。还有的高校网络育人工作队伍建设仍然采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培养方式,缺乏针对性,不符合网络育人工作的独特性,在进行队伍建设的时候没有针对网络育人的特殊性开展,缺乏系统完备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有的高校在网络建设内容上,对于与学生相关的文件或政策没有用网络语言来解读,缺少鲜活性,过于刻板和教条,一味的空洞说教,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追求自我价值、希望被认同,具有明显的独立感,有效的教育会使大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言行,而不恰当、不正确的教育引导方式会产生负面效应。

2.2 高校网络育人的队伍不健全,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不全面

高校网络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的现象,高校网络育人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网络育人队伍不健全,人数明显不足。专门从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人数比较少,现有数量无法满足高校育人的实际需求,网络队伍主要以宣传、学工、团委老师以及学生干部为主,专业能力和引导能力还有待提升,缺少稳定的网络育人队伍。新媒体技术仍在快步发展,人数不足的缺陷会愈加明显。同时,专职队伍不成熟,工作的成效不尽如人意,影响力不足,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还有待提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网络育人的建设和发展。在网络内容建设上缺少专业的团队的力量,缺少网络育人相关研究和科学规划。很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网络育人不是很了解,更缺少对传统文化运用的认知,自然不能把传统文化优势发挥到网络育人工作中。原因之一是年龄结构偏大,传统文化底蕴缺失,网络应用技术能力弱,尤其是不能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到网络育人中。

2.3 高校学生网络自律性不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弱化

当前网络时代的丰富的信息传播为大学生学习和认知增加了途径,但也正是由于信息太过丰富,良莠不齐,包含许多垃圾文化和思想,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部分学生缺少网络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对网络自律程度对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的影响重大,部分自控力差的大学生就会发生痴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沉浸在享受一时的玩乐之中,享受网络中或新奇或刺激的感受,传统观念弱化,忽略道德约束,在偏颇的价值观念影响下迷恋不良生活方式,迷失了学习和生活的方向。有的大学生认为只有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才能够发挥自己个性,只有在网络活动中才能够体现自我,网络可以强化自我意识,在虚拟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形成虚拟化的性格。还有的学生由于现实中存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或者对现实生活存在许多不满,没有得到适当的宣泄,更会依恋网络,这样则会在现实世界中就丧失学习目标,出现社交障碍,遇事就焦虑,解决问题冲动,形成心理问题,不能承受挫折和压力,甚至发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由于缺乏网络自律,逐渐形成了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为所欲为的错误认知,及其引发的不文明行为,这些均为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加之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更加容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只有各方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培育大学生不断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3 新时代互联网+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提升网络育人质量的路径

3.1 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网络文化繁荣

高校网络平台是加强大学生网络育人的主阵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从网络育人制度建设着手,形成监督、指导、考评制度,规范工作制度,保证业务充足,保证软件和硬件质量,为高效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在以传统因素繁荣网络文化上下功夫,集中力量、集思广益、创作精品,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丰富网络育人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喜欢参与。将网络育人融入课程建设,重视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将网络育人与课程有机结合,逐渐形成良性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网络育人内容,线上线下联动等灵活的方式。二是发挥合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效开展形式灵活多样、能吸引大学生参加、引起青年共鸣的网络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调动各类网民积极参与,建立全社会参与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扩充网络育人的阵容,让网络宣传教育走进学生社团和各级组织,走到大学校园的角落,让大学生认识到参与网络活动的必要性,对网络文明建设有充分的认识,形成人人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网络文明、加强网络自律的良好氛围。

3.2 加强高校网络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网络育人资源,优秀的茶文化包含中庸和谐、修身齐家、天人合一、独立自由、以俭育德等许多方面的精神品质,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完善高校网络育人工作队伍的培养体系,确定这支网络工作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全面提高理论和认识水平,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教师。明确网络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网络育人的重要性,要把网络育人落实到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网络育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因此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强媒介素养的能力,并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只有做好工作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工作,才能持续优化网络育人成果。二是培养思想端正的学生骨干形成网络育人工作合力。传统的师生角色中,辅导员、班主任或心理咨询人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总是会存在一些阻碍,这些阻碍可能会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要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文体积极分子等骨干分子动员起来,发挥朋辈力量,让网络育人理念入头脑、入心灵。四是创新工作方法,例如开展线上或线下的茶话会,以茶润心,以茶会友,在轻松愉快的茶文化熏陶下表现真实的思想,坦诚的交流。

3.3 吸收传统茶文化内涵,引导大学生提升网络自律意识

认清网络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的各种区别,将网络文明建设和网民自律纳入网络育人工作中,不断挖掘传统茶文化的优势,探索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明确网络育人工作的内容与原则,拓宽思路,深化网络育人的内容、方式、途径。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中“和”是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文化中有充分的表现。和谐理念在网络空间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改善网络不文明行为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学校和社会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学校的教育的作用是外部因素,需要经过大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影响主观意识中。高校深化开展网络育人时要考虑到活动目标和效果。所以网络自律培育要从人文关怀理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变化的心理特征,符合人性追求和谐相契合的路径,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培育和现代网络育人工作的外部推动因素,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当以向上向善、和谐发展成为目标时,大学生会自觉遵守规则,实现自律,自律意识的养成是需要教化的,因此需要网络管理的制度、网络活动的约束。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也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才可能真正实现网络自律。

4 结语

茶文化世代延续,千年传承,是中华千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和力量,是在一代代相传中不断发展的,它包含了儒家的亲和、佛家的清静、道家的自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高度。弘扬茶文化的觉醒精神,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融合茶文化的精华,可以引导高校学生理性平和的成长,在开放、自由的网络世界中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容冷静地对待困难和挫折,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单一的,不是某部门独自完成,它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集合各方面力量,以辅导员、班主任、党务工作者及思政教师为主导,协同开展教育工作,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牢牢把握学生主体,开展丰富的网络活动。互联网与优秀茶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将其传承和发扬,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提升道德水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茶文化育人传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