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体验视角下的生态文化话语与语类翻译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域体裁茶文化

李 琪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瑰宝,在其他领域中也备受关注,尤其是从中衍生出的生态旅游更是现在注重生态的时代发展热议话题。将传统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强我国旅游业的特色,同时还能起到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作用,所以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这一项目。在生态旅游的途中,游客可以在茶叶生产地欣赏风景,或者了解茶类知识,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更近的感受茶文化,并从中受到熏陶。当下,人们对人与环境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人类自然的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核心,其它的许多新兴交叉学科也得以发展,像生态语言学、生态翻译学、翻译生态学和生态翻译学与文学翻译等。除了个人在生态语言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绩外,还有两个生态研究学术团体值得一提,分别是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和生态翻译学学派。据网络查找,这些相关的研究论文有上万篇,国家级相关课题也几十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人进行生态文化语与语类翻译的研究。语类理论对生态话语的翻译具有专一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将基于茶文化体验视角运用语类理论重点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茶文化视角的生态文化话语的语类,二是基于茶文化体验视角的生态文化话语与语类翻译。

1 基于茶文化视角的生态文化话语的语类

语类(genre)的概念起源于拉丁语genus,内容包括类、型、类型和体裁。在研究早期,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体裁这一概念进行研究,主要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两块。在后续深入的研究中,尤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大师们对genre的研究和分析,给我们从事生态文化话语和语类翻译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起初genre被当作是语篇类型来进行分析,后来更趋向于语类的研究。Halliday构建了以下几种语境模型: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语义学、词汇、语法语域及音系学。Hasan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中的语篇”(Text i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model)论文中充分表述了语域(语场、语式和语旨)和语境这几个变项之间的关系问题,运用实例分析了语域的眼神交流、交际渠道、社会距离、视觉接触和角色。她也分析过“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并认为语类的语义结构是由可选成分和必要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其中必要成分和语场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语场对语类的确定有重要的作用。Martin则对语类有着与之不同的看法,认为语类不仅与语旨、语场和语式有关,还与语域三个变量的总目标有非常大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语境模型:即语类、意识形态、语义学、语法、语域和音系学。这种语境模型给语篇结构分析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这也就是为什么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语类”的来分析语篇,而不再是以“体裁”的概念来分析语篇。

我国著名学者方琰教授第一次将genre译为“语类”,发表了题为“浅谈语类”一文,明确指出了语类的同质性即相同的内容、相同风格的类型和相同的形式。语类的同质性与早期体裁的研究中的“文章体裁”有相似的特点。陈刚的著作《文学多体裁翻译》对对联、戏剧、传记、散文、诗歌、歌曲、小说等七大文学体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讨论,这是全国第一部包含文学体裁翻译的著作。文章体裁主要是包括抒情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描写文。每种文章体裁都有自己的同质性和语言特征,描写文就是描绘景物或人物状态的文章,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类的文章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性质分属于说明文和描写文,自然景观主要是自然界原有的物态之间相互联系、作用的结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而人文景观本就在自然景观之上增加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是由自然物质和人类文化整体作用产生的景观。因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既存在相同点,但也存在着较大区别。相同点是文体都是描写性或者描写与说明复合性语篇,他们的区别在于人文景观更富有文化审美的内涵。不同语类的翻译是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的。

茶文化的翻译实际上就属于一种跨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加强国际间不同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途径。准确地翻译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其他国家的异同点,还能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的意义。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益频繁的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中,其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越来越重要。但如果茶文化的文化底蕴没有翻译出来,或者外国人没能理解领悟这个深层意义,那这个翻译就还是不合格的。所以在茶文化的翻译中,更加不能仅仅局限于做好简单的茶文化直译工作,而是应该在茶文化翻译的基础上更多地综合特点和文化内涵来翻译,学习世界各国的茶文化及特点,也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茶文化及特点,为更进一步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打好基础。茶文化体验的翻译准确可以有助于更多地学习到国外茶文化的特色,同时还可以经过对比,对本国茶文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进一步完成国际间茶文化的交流。所以在实际的茶文化体验翻译工作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增强翻译的技巧,提高实践的能力;二是要循序渐进的增强茶文化涵养,尤其是可以多体验,提升对不同茶文化特色的认知。

2 基于茶文化体验视角的生态文化话语与语类翻译

语类不但具有同质性,而且还具有总体标、文章体裁、语域配置和文化四大特点。高生文在其“翻译研究的语域分析模式”一文中,在分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基础上,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第一次提出了语域的双面性假设。高生文认为对语域的分析不仅是对语义分析,还要对相关的情景分析,两者统一分析才能更好地通过对比认清语域的本质,才更加有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文章继续讨论分析了语域与翻译的三级模式,认为理解原文和翻译原文的过程就是创建与重创语域的过程。那篇论文为我们思考语类的语域与翻译给出了一个很合适的思路和翻译方法。语类和文化之间是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文化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体系,可以从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很多的学科领域来研究学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轨道,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语类是文化的产物,什么类型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类。各国的文化不但存在差异,也存在着共同点。

首先翻译应该强调目的性和实用性。语类翻译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的实践和目的。要将茶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基于文化风俗差异的语类翻译应该可以明确其目的是要弘扬茶文化。其次,翻译具有实用性和交际性。翻译就是两种语言符号的相互转换。但是,这种转换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的转换,而是深层次的转换,要将语言所包含的内在文化也转换过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的翻译交流。想要中国茶文化真正地走向世界舞台,不仅仅是对茶文化的语言符号进行转换,更要能够准确传达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让外国人能够真正地了解茶文化,真正地被其丰富的内涵所吸引。

在进行语类翻译转换时就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首先,一定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要使茶文化在国际市场上不含糊,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统一翻译标准。那么怎样制定统一的标准呢?可以通过开展茶文化专项教学、建立茶文化翻译系统、官方宣传等方式,达到统一的标准。因为只有这样,国际茶文化市场才有可能有序地发展。其次,一定要要把握住重点。在进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是,翻译者需要搞清楚翻译的重点,把握主要的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翻译,才可以将茶文化的真实含义准确传达出来,表现其背后蕴藏的价值。事实上,茶文化中有很多词的翻译,有的是直译,有的则是意译,有的甚至可以直接保留。比如说,“绿茶”可以直译为“green tea”;“红茶”则就可以意译为“Black tea”;“龙井茶”则又是直接保留为“Longjing Tea”等。最后,应该灵活翻译,巧妙地运用。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巨大,在对茶文化进行翻译时不能过于死板,而是应该在西方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来灵活、巧妙地进行,既要表达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基本内涵,又要能够传达其内在精神。一般常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和意译。意译法则又包含删除法、写意法和增加法。在原句和目标句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下,意译法是适合采用的一种翻译策略。如果以原句文化为基础,采用直译或这注释的方法会导致读者难以理解这种文化;如果以目标句文化为基础,采用目标句文化来表达又容易将目标句的文化加入于原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就可以根据语义、词汇和文化等方面的不足,选择意译法,即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内涵意义的一种转换方法。基于茶文化体验的生态文化话语的翻译也往往需要选择意译法。这些方法一般多用在茶叶品种名称的翻译。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因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等的存在,使得在茶文化语类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巧妙使用这些翻译技巧,进一步保证我国茶文化及其内涵能够准确完整地传递到国际市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茶文化的英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用以保证茶文化的传播性、通俗性和准确性。一是要注重语义原则。如果要想将茶文化准确地传递给国际大众,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语言的意义和语义的准确性。二是要注重传播原则。只有翻译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茶文化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广泛传播。只有语言先传播起来,语言所传递的文化才能传播。三是要注重通俗原则。为使茶文化能够在西方市场流行,就必须注重翻译所运用的语言是否流行,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传播传统茶文化。

3 结语

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的今天,距离已经影响不了中西方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了,国际间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但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茶文化的传播会受其翻译的影响,可能会未将茶文化的意义和韵味表达出来,这就对翻译茶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去研究茶文化的翻译,有助于中西方不同的茶文化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而且茶文化的翻译技巧不是简单的词汇翻译,需要翻译者对茶文化进行体验,注重发现深层的茶文化的情感内涵与价值内涵,不断地提升茶文化的翻译能力,从而令茶文化的翻译更具感染力,并提升茶文化传播效果。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茶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造成了阻碍。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茶文化的语类翻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后,相信我国的茶文化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长远。

猜你喜欢

语域体裁茶文化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论纲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