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茶文化传承视阈下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建设研究

2020-12-22彭东立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区茶文化高端

彭东立

(衡水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1 高端才人的内涵

高端人才亦被称为高素质、高技术、高实力人才。其掌握着某一行业系统的知识与专业技能,接受过优质的教育,极具创造创新能力。高端人才在他们所处的行业市场发展领域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并发挥着引领作用。高端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器,是城市发展的领头羊,是国际竞争的基石。

高端人才的内涵应该反映人才的时间区域性和产业差异。高端人才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学识背景,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成为企业或科研机构甚至某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的人才,对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 传统文化传承与雄安新区人才建设的内在联系

2019年7月,雄安首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雄安新区荣城体育馆正式开幕,本届茶文化博览会本着文化传承理念,推广茶商经营理念,把茶叶产品经营与传统文化传承衔接起来,实施文化经营,创新文化营销模式,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各行各业,各领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传承,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与汉服文化、汉学文化一起,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力量。

文化传承与商业利润孰重孰轻,是不言而喻的,文化传承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能只重视蝇头小利,要面向长远,面向未来。在人才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国家的人才建设事业,同样是千秋大计,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波诡云谲的世界局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打铁还得自身硬”的指示,人才建设一定要挖掘自身力量,做到以我为主,自足自身,要在吸收外来人才的同时,注意培养本地人才,要吸收国际人才,更要注意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熏陶滋养,实现文化传承及文化延续,这是我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延续之根本,追溯数千以来,不论中华遇到何等危机,都凭借文化传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延续至今。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总书记早在2015年就强调,要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造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城,以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形成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实现的根本是人才建设,人才建设的灵魂是传统文化底蕴的延续和传承,高端人才建设是人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重点讨论雄安新区的高端人才建设问题。

3 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建设规划缺乏系统性

在二十一世纪,人才对于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高端人才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实力的重要因素。雄安新区针对人才建设的政策及制度中,目前只有大方面的规划,并没有细节的规则。雄安新区建设大计,要把人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但目前在一系列的雄安新区规划中,并没有对人才建设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亦没有制定相应的人才建设政策。高端人才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尚未形成持之以恒的人才建设规划方案。

3.2 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建设文化基础薄弱

由于雄安新区是由相对较为落后的县城规划建设而来,其本身缺乏人才建设的温床和土壤,文化底蕴相对较弱,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更多人才有大展宏图的机会,也使得建设者们可以在近乎白纸的绢帛上书写美妙绚丽的乐章诗篇。

事实上,雄安新区人才建设文化基础薄弱只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现代科技文化薄弱,由于雄县、安新等地是保定市的县级城市,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现代城市的科技文化素养,在科技文化方面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较为匮乏;二是,地域传统文化稍落,由于现代都市建设规模的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加速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城市面貌雷同,百城一面,千城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

3.3 传统文化对高端人才浸润力度不足

雄安新区以国际型大都市为建设目标,既要具备中国特色,承继中华优秀城市建设文化,也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际都市,这需要具备吸收及培养形式多样,层次各异的多类型城市建设人才。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稳步推进,需要的人才标准不断提高,他们不单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技术,要思想过关,技术过硬,要对我国传统文化具备一定认知能力,还需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要掌握诸如英语、法语等国际语言,便于与国际友人进行沟通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友善的精神,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

更深层次的交融是文化交融,中国要大开国门,走向世界,不能一味奉西方文化为圭臬,要坚守“文化自信”的本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高端人才必须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具备一定国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进行文化传播,实现文化交融。

现实是,前些年,我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浸润力度不足,而西方文化则通过电影、电视、音乐等音像制品,对我国民众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很多高级知识分子言必及西方,行必随西方,事事时时把西方价值观体系奉为金科玉律,至理名言。幸而,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传承十分重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示,如,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云冈石窟考察时特别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并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 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雄安新区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坚守国际标准,具备中国特色,高起点、高定位,完成建设任务,考虑到人才建设对雄安建设的重要作用,应制定及完善配套的人才建设措施以应对之。

4.1 传统文化传承与人才市场体系构建相结合

人才市场体系构建应注意市场导向,这是深化人才发展制度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时,才能充分发挥创新力量,创造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人才市场体系的构建是贯彻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条件下,对人才发展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在人才建设进程中,不能单单依靠市场,市场配置人力资源是高效的,但其同经济市场的情况一样,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国际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各大企业及科技集团高薪聘请,趋之若鹜,但其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实际收益就不得而知,要注意打破花高价聘请高端人才装点门面的作法。

在雄安新区人才建设方面,必须按照雄安所承担的区域城市角色进行全面布局,传统文化传承要作为其布局规范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加以衡量,在选用及培养人才时,要特别注意考察那些具备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现代人才,充分挖掘那些既具备国际专业知识,又具备传统文化浸润能力的优秀人才,不能只过于侧重某一方面,前些年,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层面过于侧重海龟型人才,而忽视本地人才的现象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海龟型人才具备独特的优势,但仅有此是不足够的,人才建设工作必须要全面的,均衡的,高标准的实施和推进,其关键是要用国内、国际两个指标来看人才,要凭现代和传统两个眼光来衡量人才,面对先进纷繁复杂、波谲云诡的国际竞争形势,我们更需要具备全面能力的人才。

4.2 建立具备文化传承能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

雄安新区政府要重视建立具备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人才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用人单位在实现人才选拔及聘用之后,一般不会轻易辞退或更换,为防止雄安新区的用人单位招聘到那些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所谓人才,政府应提早制定人才引进培训标准,防微杜渐,要把具备传统文化传承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加入到人才招聘标准中去,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诸如,对中国茶文化、汉服文化、汉学等的了解程度及认知程度,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是否参加过相应的培训课程等等。

在人才建设层面,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充分调配人力资源,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协助人才市场进行工作,既让专业机构承接相应的人才培训、调动、评价等工作,人才市场和人才服务机构的高效衔接是人才建设工作做到实处的关键。但在做到这两点之外,高端人才建设还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市场作用,这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在市场和社会组织失去作用的时候,政府应及时为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好政府在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在放权和管理中提供优质服务。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先进的人才政策及制度建设作为保障,为高端人才建设工作保驾护航,发挥主导作用,优势作用。

雄安新区的高端人才建设工作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各自作用,要实现三者的自由高效结合,发挥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才市场为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以社会第三方组织为业务保障的人才建设培养体系,政府作为领头羊和掌舵者,要时刻把握以传统文化浸润能力作为吸收人才的标准,注意选拔那些具备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优秀人才。要让传统文化瑰宝如茶文化传播为样板,代代薪火相传,中国数千年的茶文化,不但影响了代代国人,更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人民,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4.3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京津冀高端人才协同机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京津冀高端人才协同引进建设机制,就是把京津冀地区作为人才培养与建设的整体,北京、天津和河北不能各自为政,在人才建设工作上,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必须步调一致,协同发展,才能为雄安新区的人才建设创造更为优厚的工作环境及肥沃的培育土壤。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人才建设的协同发展,可以长期有效的解决京津冀地区在人才建设所存在的行政垄断问题和划分市场造成的不良竞争问题,有力避免京津冀各节点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形成人才抢夺竞争态势。

要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人才协同建设需要牢固树立开放合作意识,要同时注意以传统文化传承为契机,借助燕赵地域文化的共通性,文化交融的力量是历久弥新,燕赵地域文化具备的相似性,可以拉近京津冀各城市的精神距离,有助于形成在新时期形成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态势,这里文化传承力量是关键。

据悉,2020中国·天津梅江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将于11月12日在梅江会展中心开幕,而京津冀地区茶文化博览会自2012年开始至此已经举办了八界,茶文化博览会的举办为企业创造更多商机,为文化传播创造更多交流机会,进一步助力茶文化传播,推动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京津冀地区应借助文化传播之力,造就一个高端人才建设培养层面的开放合作的优良局面,而雄安新区要在开放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看清自己的不足,在高端人才引进与建设上与其地区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北京、天津要克服地区优势心理,应主动融入到雄安新区的高端人才建设工作中去,北京天津若以现有优势与雄安及河北实施人才竞争战略,则雄安及河北地区则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完全劣势,若形成地域恶性竞争态势,对雄安新区的发展与建设十分不利。

雄安新区要勇于向高端人才聚集的城市敞开合作的大门,积极吸收科学管理、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等有利元素,使得其他城市的高端人才也能够为自己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新区茶文化高端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第二届西方修辞学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开放缔造活力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