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精神引领下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22杨晓叶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互联网+教学策略

杨晓叶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一带一路”等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促进了人才国际化的培养需求。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不仅是高校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手段,也是大学生获得语言应用技能和提升就业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英语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有一定难度,教学内容繁冗而广泛,长期以来讲授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习得为辅,从而形成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重难点掌握不好的局面,特别是在当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授教学活动大大受限的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必将迎来新的转变。本文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将“互联网+”概念渗透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1 “互联网+”和英语教学

“互联网+”是在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的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简言之,是利用互联网自身具备的优势,通过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创造新的发展商机。“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有机结合,给高校教学现代化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1]。

在此背景下,以IT为手段创新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调整过去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而刻板的教学设计,尝试建立互联网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为一体的“一加一”式教学情境。“互联网+英语”的教学方法的组成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依据的,这种“一加一”式混合教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与课堂、与教学内容、与老师的粘性,所产生的效能不仅可以便捷完善英语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也由封闭变为开放,还可以规避传统英语教学的缺点,使英语课堂新颖而活力化,可动态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新诉求,在老师引导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大大提高课堂效率[2]。

2 民办高校师生特点

2.1 学生习得特点

施教者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者,即学生。因此教学策略的研究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相比而言,民办大学的生源质量较低于公办大学。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里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是一类经全国统一高考筛选后,分数较低,在学业成绩、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表现较为欠缺的群体。

这类群体由于在未成年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式,因此在相对开放且对学习自主性要求极高的大学阶段很容易突显出来。久而久之所形成的惰性、被动的学习态度和不科学的学习习惯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态度不积极,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在大环境是无人督导的学习氛围下将会恶性循环,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课上精神不集中,学习情绪懈怠,学习态度不主动,考试成绩不合格,最后导致学生厌恶学习的不良心理状态[3]。

2.2 教师教学特点

民办高校专职英语教师的吸纳来源较为复杂,青年力量占据多数,欠缺实际教授经验,对个人教学能力的水平认识度不高。很多老师仍是保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未能与时俱进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角”身份,结合使施教者和受教者呈平行线态,抱有“我教我的,你学你的”互不干扰心态,没有互动式的任何交集,从而导致学生自主习得效果差。再者,鉴于民办高校自筹的性质,薪资待遇及政策设定不当,导致教师归属感弱,流动性较大,专业技能培训跟不上,没办法在教学上推陈出新。

3 制定“互联网+”英语教学策略

对于民办高校学生们普遍突出的英语学习问题,结合民办高校学生英语习得特点,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相关策略,使教师实际教学时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3.1 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策略实施的直接对象是学生。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对于该语言的应用。母语也好,英语也罢,从根本上讲都是让学生自己会说、会表达,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重心应转移到学生身上,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教学设计,而非师者本身。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确定此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最终实现语言的应用。态度决定一切。学生自身对于英语学习的内在态度很关键,影响课堂参与度、时间投入度等,直接作用于学习效果。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学习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主动力会驱使这类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喜欢参与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并且课下倾向投入更多的精力,反之亦然[4]。

教师可将“互联网+”的概念应用到具体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们最关心最喜欢的相关话题为线索,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搜集最新的相关资料,吸引学生课上关注点,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亲近感,减少了学生的违和感;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缓解甚至去除学生对英语的抵触感,及时锻炼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强,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教师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一手资料;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效而主动地探索英语课堂中呈现的新知识,从而提升英语学习过程的效果。

例如,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在进行本节教学时,首先,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挑选一段地道、有趣的文字材料,分为2张图片,以标点符号不同的标注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通过学生发现标点符号的不同来正式导入课程的主要内容:标点符号对于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在课程导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各种平台搜集一些与本次课程内容有关的生活英语情节,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同身受,增加生活体验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应用性。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教师事先准备好关于标点符号的图表),包含名称、功能等内容。这两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群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系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连贯性思维闭环。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问题,积极参与其中,想要学习英语的意愿也会越加明显。

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薄弱,常常出现标点符号误用的问题,所以特设计一堂关于标点符号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的实践教学中去,有利于激发起学生对这些细小且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的重视度。

3.2 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英语作为非母语国家学生的第二语言,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陌生而繁难的,从不敢说到敢于张口到流利表达,的确要经历一个长久的习得过程。而教师这个角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要做一个领航者,而非主导者。要摒弃“主导学生”的理念,转变为“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借势“互联网+”让学生成为45分钟内真正滔滔不绝地角色。尤其对于整体水平略低的民办高校,老师要根据班与班之间的实际特点和水平科学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讲授过程中可特别创设一些容易产生“成功感”的教学活动,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使学生感受到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的这种快乐的成就感,建立自信心,而不要因程度较差而打击学生。以此可推动整个学期课程和谐、高效的发展下去,真正实现了学生愿意学、主动学的良性发展,彰显出茶精神的和谐之美。

对于硬件、软件保障较为到位的民办高校,可逐渐引进与采用雨课堂、微课、MOOC等互联网技术,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内容,增加学生讨论、实际运用英语的教学比例,教师以最短时间、最易懂的方式讲授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用课堂大部分时间来操练英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学、来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使理论与实践在最短时间内结合,产生效能。同时,以上英语教学理念可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将英语与本学校的专业优势融合发展,实现学生学会自己专业的英语表达,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果走出国门,时刻与服务经济衔接,塑造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终身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教师作为培育者,思想、理念、教学手段也需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师者,除传道受业解惑外,还要时时提醒自己拥有求知欲。“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是促使教师自身不断挖掘、探索新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手段的不竭动力,是培育迎合社会发展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尤其是青年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接触、掌握、学习最新最前卫的英语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触及国外有趣、新鲜的资讯,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的涉猎面,提高个人品味。只有接触到更广泛更多不同的事物,摆脱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才能大大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多地转化为个人的教学素材,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除不断扩充自身英语专业知识外,教师可尝试跨领域的知识协调教学,以便更好地辅助专业课程与英语的结合,实现英语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积极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同素材的组织才能造就一堂生动、趣味、与众不同的大学英语课堂。

4 结语

以上是基于民办高校师生特点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分析了学生与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类参与者之间的特点与关系,提倡以茶精神引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对应的英语教学策略。民办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扎实英语专业知识体系,一方面要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力求让教师与学生协同配合,实现完美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互联网+教学策略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