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

2020-12-22甄精莲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实茶文化院校

甄精莲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茶文化备受瞩目,并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长远发展,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注重茶文化的应用,茶文化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正在进行乡村振兴建设,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因此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然而,目前,社会上涉农工作岗位比较少,社会地位不高。并且,很多高职院校在涉农专业教育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考核和学历,轻技能应用”,使得农业人才的培养效果不佳。现在,茶文化建设更加需要高职院校的支持,为此,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找各种教学模式来培养人才。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被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积极使用。那么,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践行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呢?

1 中国茶文化发展现状

茶文化经过历史的洗涤,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茶文化具有多样性及多元化的特点。受到众多人士的欢迎及认可。并且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所关系到的领域日益广泛,茶叶产销范围也日益扩大。饮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品,二是喝,融合少数民族独特的饮茶方式,中国茶文化变得更加丰富而富有内涵。现在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地区都热衷于饮茶,茶作为健康饮品的一种,不仅可以彰显出热爱自然的精神,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高品质的特色茶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茶道、功夫茶等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佳品,为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茶养生收到人们广泛关注,更加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热切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而饮茶刚好可以提高生活品质,由此获得了众多人士的厚爱,并且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休闲时刻,和好友共同品茶,不仅显得自然、文雅,又可以在品茶中良好沟通,增进友情,探讨茶道和茶的精神,丰富了饮茶人的精神世界,感受茶的魅力,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路径,因此应适应时代需求,对茶文化进行创新,加大研究力度,将茶文化与理实一体化教育有机融合,增加其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对教育模式进行完善,提升教育水平。

2 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为了支持茶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当定向培养一批农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提升农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专门的农业技术,也要注重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传统而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的发展,既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高职院校要注重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对于任何课程而言,特别是一些技能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凭教师的课堂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实践,否则就只是纸上谈兵。

“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很多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在“理实一体化”模式下“教”与“学”应是统一、同步的,并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价值,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学以致用。茶文化背景下,教师需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互相配合共同达成教育目标,将茶文化精神灌输给学生。

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行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就是用学生在具体的农业生产项目实践中学习技能,学以致用,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项目中的问题。在生产项目中,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获得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其求知欲得到激发,慢慢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 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

3.1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评方式

在实际“理实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学要想对教学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便要充分考虑“理实一体化”的要求与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严格落实。并且在教育环节融入茶文化,制定兼具茶文化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要让理论知识、技能评价以及综合素质三方面的评价有机融合,体现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以及指导性。总之,有效的考评既有助于检测教学效果,也能推动教学的不断改革创新,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对茶文化以及理实一体化有正确且全面的认知,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认知能力。首先,专兼职教师必须明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和这种模式相关的理论,认真钻研,勇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可以鼓励专职教师经常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逐渐提升自身的“产、学、研”水平,使自己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强,因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然后,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院校既要有专业团队也要有课程团队,大力培养团队带头人;并且,高职院校要从社会中聘请优秀的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这些优秀的人才可以是企业的专家或者高级技术人才等等;最后,高职院校应当经常对兼职教师进行定期集中培训,积极举办各项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鼓励学校专职教师同兼职教师进行结对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掌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3.3 完善课程标准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课程标准,开展校企合作,结合时代教育特点及企业需求开展现代化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革新课程标准。针对农业类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应当制定基础教学文件。并且,高职院校的课程应当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理念,在课程中,应当详细列明课程教学结果的测试方法,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应当依据“理实一体化”理念来编写授课计划,将理论课、实训课完美融合。

3.4 更新专业教材

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教材应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来构建教材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务必将学习情境同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关联,使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经验知识都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高职院校挑选授课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育部推荐的教材作为首选;同时,高职院校课鼓励教师同行业或企业共同研发实践性强的专业特色教材。

3.5 加强专业场所建设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要加强专业场所建设,为学生的实践创造各种条件。首先,高职院校教育应加大现代化技术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技术,大力开发虚拟实践教学基地,比如虚拟工艺、虚拟车间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能够不用走出校门便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其次,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建设校园内部的实训基地,构建“一体化”场所,使教育质量得到保证。最后,还可建立专业实训室共学生学习实践。学校和企业在场所、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进行合理组合,使“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设备得到保证,并有充足的教学环境资源,积极宣传茶文化精神,为教育增色填彩。

4 中国茶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茶文化的全世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并在整个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茶如果想获得长远发展,应以茶文化作为基础保障,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种种优势,比如微信群、微博、大数据等,使茶文化越来越繁荣。各个茶企或者院校参考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把自身的优势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积极采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宣传茶文化,开展相关的创新实践,持续发展和繁荣中国茶文化,在茶文化的借助之下,能够完成个人茶文化素养的塑造,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

茶文化在未来将会实现协调性发展,其本身具有巨大价值,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工作息息相关,为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属于一种珍贵资源,由于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点存在差异,所以人们对茶文化的发展方式与方向也明显不用,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种类的茶文化,社会各界的爱茶人士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渠道,从而促进茶文化实现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只有注重茶文化,使其为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帮助,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属于高职教育中一个创新教育模式。现代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理实一体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茶文化背景下,高职农业类专业在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农业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完善且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考评方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标准体系、更新专业教材,加强实训场所建所,使“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作用,为茶文化建设培养各种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理实茶文化院校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