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输出
——以茶文化为例

2020-12-22白玉洁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文化学习者中华民族

白玉洁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本”。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渗透”一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使得文化自信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社会和文化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提出,没有文化自信就无法实现文化繁荣,无法建立文化强国,无法实现民族文化复兴。所以应将文化自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话语权。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教育,更应主动回应时代主题,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程教学环节,开展文化自信培育研究与实践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任务。

1 文化自信是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根本力量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今往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历程既是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过程。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发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一种对自身文化自觉的心理认同,也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和内涵的肯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持与自豪。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

长久以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民族,这不仅体现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而且体现在中华文化遭遇重大挫折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上。在此过程中,我们由衰落转向复苏,由争论走向确定。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价值冲突充斥着人们的心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诞生,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融合使我们的文化自信得到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1.2 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就是着眼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阐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就与成功经验,主动讲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奋发有为的追梦逐梦圆梦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主动展示中华民族有着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优秀品格,让世界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中国。而屮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目标就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注入中国元素,使中国的价值观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最终成为多民族共享的价值观。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我国尊崇文化先行,互信融通,增进友谊,从而构筑更深厚的中外民意基础,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和交流中的力量支持;通过中国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话语权,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为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文化自信是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动力与源泉

文化自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动力和源泉。一个民族只有拥有文化自信,才会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高度认同,才会自豪于其本身,才会主动自觉地担当文化传承的使者,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积极的投入实践创新。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逐步偏向西化,吃西餐、过洋节成为了潮流,中英文掺杂的说话方式成为时尚,出国留学成为家长首选教育途径。而我们5000年的传统文化却成为了低俗、过时的代名词。再者,面对“中国威胁论”的说法只有通过文化来传达我们的和平意愿,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才能告诉世界我们的和平主张,才能表明我国作为一个主张和平共处、尊重他国主权、不扩张、不侵略的国家的外交态度,因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在文化自信的加持下已呈破竹之势。

2 文化自信是指导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精神

2.1 文化心态的失衡冲击高校英语教学

国民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文化输出的保障。封建社会我国以高贵民族、泱泱大国自诩,认为外来即蛮夷,即落后,即低贱,这就使国人普遍滋生自大的文化心理。鸦片战争过后华夏民族屡遭入侵,中国在那一时期一度沦为西方列强侵食瓜分的对象,被打上了落后国家的标签。国民普遍产生文化自卑心理,更有甚者选择彻底抛弃民族文化,一味吹嘘西方文化的强大。时至今日,这两种文化心态依然对后代影响颇深,也成为制约民族文化输出的阻碍。高校英语课堂是一个开放性与包容性强的学习空间,对于英语语言学习者而言过多的认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追求西方国家所谓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对于本土民族文化持有批判抨击、不认可的态度,这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意识,打造健康学习氛围而言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透过语言追根溯源,弄清楚文化本身的精神内涵,而非为其建造存在即合理的堡垒。学好英语语言的前提的具备良好的母语水平,包括对本族文化的准确客观的认识。高校英语教学是为了拓展视野,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感受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间的雷区,更好的弘扬和传播本土民族文化。以不同形式强势渗透的西方文化逐渐降低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意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无法继续传承是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缺失与遗憾。

2.2 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指导高校英语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不只是拘泥于大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不单单是传统语言学层面只关注语法和句式结构。我们既然提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应当更为开阔、宏大,应当遵循《2015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所提出的“增强国家语言实力,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原则,培养文化自信,学习者利用专业所学向世界介绍与传播中国文化的特色。全球化进程需要我们用英语传播本国文化。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激发学习者对于本土文化的学习兴趣,才能保障英语学习者以规范的英语表征本国文化。高校英语教学要培养文化自信,不仅仅是教学生怎样介绍表层文化,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鉴别与鉴赏不同文化间的深层含义。英语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要在语言的基础上超越语言,冲破障碍走向文化。师生作为文化传递的使者要在课程讲授与学习过程中追求思想与理性的解放,努力以扎实的英语语言底蕴和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

3 文化自信视域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输出

3.1 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输出价值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促进世界贸易往来与交流的纽带,是中西文化结合的象征。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可以令在校大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茶文化中所包含的技艺、哲学精神能够加深学习者对我国历史以及民族的认识,英语语言学习者可以将中西茶文化对比学习,激发其英语学习热情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二者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茶文化的静帮助教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高效的课堂管理。此外,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输出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更好地在母族文化和语言技能的帮助下增强跨文化意识。

3.2 文化自信视域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输出路径

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是加强国际交流、传播文化的关键。当前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依然拘泥于语言表达本身,忽视了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重要性。特别是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受重视程度较低。教师本身对于茶文化知之甚少,以至于学生无法用英语准确的传递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严重阻碍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为了更好地应用英语语言,提升语言学习价值,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高校英语教学应整合师资队伍,强化教师队伍文化自信意识,系统学习茶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中西方茶文化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注重茶叶专业术语的解析与翻译,构建科学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通过一些茶艺课程的设计插入增强学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模拟场景创造语境,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传递。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指导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精神路径。要想增强高校英语教学的深度,需要明白语言交流作为媒介贯通中西方文化,只有帮助学习者培养主动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文化的意识,使其积极补充母语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英语语言教学的增值,才会令学习者们反思其参与语言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自信的培养与民族文化的输出。

猜你喜欢

茶文化学习者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茶文化的“办案经”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