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业茶产业扶贫现状

2020-12-22刘秋菊刘金凤周雅平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农贫困地区茶叶

刘秋菊,刘金凤,周雅平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9)

在新时代下,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全面、深入、客观探究不同地区各阶段扶贫工作开展现状以及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新要求、新任务的同时高度重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扶贫计划落实中强调的重点。茶产业属于特色农业产业[1],能够助力地区农民增收、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等,要站在精准扶贫的视角,深层次探析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现状,优化农业茶产业扶贫全过程,大力发展地区茶产业以及农业经济,让精准扶贫理念落地生根,顺利实现各阶段农业茶产业扶贫战略目标。

1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茶产业扶贫现状探析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多层面因素制约下,农业茶产业扶贫工作开展中呈现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多角度探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茶产业扶贫现状,有效处理茶产业扶贫问题,大力发展地区农业茶产业,持续提升产业扶贫的科学性、时效性,呈现现阶段地区精准扶贫新高度。

1.1 产业融合程度不高,茶产业链较短

产业融合程度不高是现阶段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中呈现的问题之一。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地区农业茶产业发展中资金、技术等投入力度加大,茶叶生产、销售等有序展开,但农业茶产业和当地二、三产业的衔接度并不高,茶叶生产加工模式、茶产业经营模式等单一化。茶产业发展渠道不多,茶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等程度不高[2],茶叶产品缺乏精加工、深加工等,导致茶产业链不长以及茶叶产品的整体质量、附加值、经济效益不高。

1.2 茶产业扶贫和经营模式有待完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不高

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由于茶产业发展中仍然采用传统理念、传统模式,扶贫模式、经营模式有待完善,不利于拓展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的深度、广度,影响茶产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此外,地区茶产业龙头企业不多且综合实力不高,缺乏先进的生产、加工等设备,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及茶叶加工精度、茶叶产品档次不高,不利于大力推广新产品、新工艺[3],影响地区茶产业发展效益、产业扶贫效果以及精准扶贫质量。

1.3 茶产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忽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精准扶贫大环境下,产业品牌培育、产业持续发展都是地区茶产业扶贫的关键所在。某些地区对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认识不深入,没有大力宣传品牌培育,当地优势资源挖掘以及利用程度不高,茶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不够等,导致茶产业扶贫中品牌影响力不高。此外,地区某些茶农对产业扶贫的重视度不高,参与、环保、持续发展等意识不强[4],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二者衔接度不高,过分关注茶产业短期效益,绿色生态茶产业发展力度不够,不利于在落实精准扶贫战略规划过程中促进地区农业茶产业持续性发展。

1.4 茶农综合能力以及素质有待提升

茶农是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主要对象,在当地茶产业发展、农业经济水平提升、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地区茶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趋势等有了新变化,对茶农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在农业茶产业扶贫过程中,某些地区茶农的理论教育、技术培训等力度不够,某些茶农缺乏专业的种植理论知识,综合能力、专业素质等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区茶农队伍建设,满足现阶段农业茶产业扶贫对人才的要求。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茶产业扶贫对策

针对现阶段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问题,围绕精准扶贫的方向、要点、任务以及产业扶贫具体要求,从地区农业茶产业发展实际出发,优化产业扶贫的思路以及对策,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持续改进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质量,拓宽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渠道,在地区农业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返贫率最小化。

2.1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农业茶产业扶贫实施机制

政府部门要在调研、探析、对比、总结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各贫困地区农业茶产业扶贫情况,探究产业扶贫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茶产业扶贫的因素,分析各类原因的同时落实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等原则,渗透精准扶贫理念,从技术、人才、资金、设备、宣传等层面入手[5],加大农业茶产业扶持力度,促使地区各阶段一系列茶产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地区政府部门要多层次探析、总结农业茶产业扶贫实践经验,以产业扶贫问题为导向,优化茶产业扶贫实施机制,优化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考评等环节,通过层层问责,将相关的组织、单位、干部等协调统一,在有效沟通过程中形成合力,高效实施机制的同时强化当地农业茶产业扶贫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茶产业发展层次以及产业精准扶贫水平。

2.2 重视产业融合,延长茶产业链

产业融合是地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茶农脱贫致富等的重要途径。在精准扶贫大环境下,贫困地区必须高度重视产业融合,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基础上,准确了解当地各大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茶产业现状,合理调整各大产业比重,将茶产业和当地的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优化、创新茶产业发展思路,培育茶叶新品种的同时持续增加茶叶产品种类,尽可能延长茶产业链。比如,农业茶产业、旅游业巧妙融合,通过不同路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优化农业茶产业发展模式,将休闲度假和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等无缝衔接,在建设特色农业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村过程中,不断延长当地的茶产业链,持续提升茶产业效益。

2.3 精准识别与精准教育,大力建设茶农队伍

精准识别、精准教育都是当前精准扶贫的重心,要在调查、统计、分类、总结的过程中,做好贫困人口摸底工作,精准识别当地茶农贫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围绕地区精准扶贫标准要求,对扶贫对象进行合理化分类,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科学制定茶产业扶贫的长期与短期方案,明确地区茶产业扶贫大方向。随后,从茶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对各类扶贫对象对精准教育,使其从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茶产业扶贫,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一系列茶产业扶贫实践。还要加大贫困地区茶农队伍建设力度,在沟通、互动、交流基础上深化了解贫困地区茶农,在分类的基础上定期组织茶农学习茶产业理论知识,比如,茶叶生产、采茶、茶叶加工[6],构建专业化的茶叶知识体系,对茶农进行层次化技术培训,使其在操作农机设备、利用农业技术等过程中,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成为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真正脱贫。

2.4 优化农业茶产业扶贫和经营模式,促进地区龙头企业发展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要在与时俱进、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优化农业茶产业扶贫以及经营模式。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将多种扶贫模式有机联系,比如,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茶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互联网+”茶产业扶贫,优化贫困地区茶产业扶贫路径的同时促进当地龙头企业深层次发展。以茶产业市场需求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各类优势资源、现代网络平台等,完善贫困地区茶产业经营模式,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推广等结合[7],在茶叶优质、高产的基础上深度联系茶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两大环节,不断拓宽茶叶产品的销售、推广等渠道,大力发展贫困地区茶产业龙头企业,持续提高贫困地区茶产业经济效益。

2.5 提高茶产业品牌影响力,重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站在精准扶贫的视角,贫困地区要重视产业品牌培育,深挖、巧用当地文化资源,将茶产业、文化发展深度衔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设备,对各类茶叶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增加茶叶产品的类型以及附加值,高效培育当地茶产业品牌。随后,借助农博会、茶叶博览会等[8],利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平台,将网络宣传、实地宣传有机结合,大力宣传当地茶叶品牌,开展多样化的网上茶产业品牌宣传活动,也可以定期开展多样化的线下实践活动,比如,茶文化宣传活动、茶叶采摘活动、茶叶加工体验活动,在多样化实践中不断提高茶产业品牌影响力。此外,贫困地区还要优化茶叶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环节,将茶叶栽种、环境保护深度联系,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高精准扶贫整体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茶产业扶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细化把握现阶段精准扶贫的内涵、要求、特征、内容、任务等,站在时代发展、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高度,转变茶产业扶贫思路,提出可行的扶贫策略,在改进、优化的基础上高效开展各项农业茶产业扶贫工作,调整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同时呈现农业茶产业发展新亮点,最大化提升精准扶贫背景下茶产业扶贫有效性以及地区农业经济水平。

猜你喜欢

茶农贫困地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老党员“卖”茶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早春茶”开采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