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茶叶文化出版现状及外宣策略刍议

2020-12-22李永兰邴鹏云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少数民族茶叶

李永兰,邴鹏云

(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1 引言

贵州是中国茶的核心原产地。贵州有着优质的茶资源以及丰富的民族茶文化,从古至今,在文人和学者的作品里都有记载。贵州本土作家和学者也一直在努力,将贵茶资源、贵茶传统文化,以及“贵茶”的开发和应用推向世界。但由于历史的漫长、地质地貌的复杂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推广平台的缺乏,以及专业翻译人才的匮乏,贵州茶文化的著作的推广只局限于国内。

2 中国茶文化著作对外宣传发行现状

2.1 中国茶文化经典著作对外宣传发行现状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茶文化意义包含多个文化维度,博大精深。它是经过几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作为这种特性的载体,在形式和风格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古代的茶书自然是中国茶文化典籍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令人遗憾的是,灿若星辰的茶文化经典著作却鲜有外文译版,成形的外文译本屈指可数,如,分别由 Francis Ross Carpenter(1974)和姜欣(2009)等人翻译的英文版《茶经》(分别收录在《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大中华文库》);王旭烽著《瑞草之国》(外文名:The Land of Tea)。茶学研究者戎新宇的2017年出版,并参加法兰克福全球书展英文版《茶之国度》(Tea Nation);在2019年初,戎新宇老师《茶的国度》中文版在国内发行。这也是中国少有的,先有英文版,再有中文版的著作。

通过翻阅相关茶文化译作发现,关于茶文化的专著译本主要集中在陆羽《茶经》的翻译上,对于其他专著的译本较少。同时,中国茶文化著作的翻译语种较为单一,大多局限于英语语言的出版和发行。

2.2 贵州茶文化著作出版发行现状

根据本课题组成员在前期工作的统计数据,从2008年到2019年的11年间,有关贵州茶文化推介的著作一共有34部。其中10部是对贵州茶资源的概况做介绍,如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罗庆芳《贵州茶》,2012年出版的《贵州茶百科全书》;也有潜心研究贵州区域茶叶资源的著作7部,如魏明禄的《黔南茶树种质资源》,谢小东的《凤冈锌硒茶》;以及茶资源的开发、种植和利用方面的著作9部,如郑文佳等编著的《苦丁茶资源及开发利用》,马贤惠《贵州茶叶产业的开发与应用》;其他饮茶文化习俗等8部。

在以上34部作品中,只有1部是中英文双语。贵州本土学者魏明禄在其著作《黔南茶树种质资源》中尝试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写作。为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著作正文前,还附有中英双语对应的专有名词和术语,并对这些词语作了详细解释。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尝试,也是将贵茶推向世界的有意识行为。

除了著作以外,贵州还有一些媒体也在对贵州茶资源作宣传。比如,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旗下的《贵茶》杂志,立足贵州,放眼世界,让贵茶的外宣有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和途径。“贵州茶香”公众号开辟了“贵州绿茶”、“黔茶专栏”和“黔茶故事”等,对贵州茶叶的标准,贵州茶叶行业发展进行推广等。

3 当下贵州茶文化对外宣传滞后原因探析

外宣翻译牵涉到民族形象、国家品格、人文内涵等因素,需要仔细对待,对原文的文化意蕴深刻研究,并且结合受众思想全面表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准确把握各国文化的中性文化即茶文化这一中心,各国凭借输出茶叶和传播茶文化开启通往中国茶文化的大门,是研究外宣英译的重点。但是,由于贵州茶文化外宣英译尚未产生科学体系,有关茶企业与地方文化部门为了推广产品获得的有关信息,不免产生翻译结果不连贯、翻译内容失准等问题。

3.1 历史和地理的复杂性

贵州种植茶叶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茶文化发源。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贵州茶叶大加赞赏,宋代大诗人黄庭坚也在诗文中对贵州茶叶进行了点评。但是,由于历史的复杂性,大多数关于茶的文献记录都遗失,或是记录不完整。

贵州地属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低纬度、高海拔、无日照、多云雾,昼夜温差大。这些是贵州茶叶种植的良好条件。但是,正是由于产茶的山林地处偏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给茶叶的宣传和输出带来了不利因素。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和江浙一带,福建等地的茶叶产业相比,贵州茶叶的外宣平台和渠道还有很大差距。

对于贵州“茶文化”的研究,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茶史、茶艺和茶道的研究。对于茶叶资源、茶俗等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由于研究历史的复杂性,使得贵州茶文化史料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地理、气候和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贵州茶文化的发展不均衡,茶文化的宣传存在地域差异。缺乏历史和地理的优势,贵州甚至中国的茶叶要走上国际舞台,占据一定的市场,还是很有难度。

3.2 少数民族茶文化多样性

贵州全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53个,各民族语言、文化和饮茶的方式不同,各地区、各民族的茶俗多样。从中国古代、近现代茶诗茶赋110余首中,可以看到贵州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

贵州少数民族茶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但是由于有的少数民族是没有书面语言的,他们的民族文化传承都是口口相传。同时,不同民族拥有不同语言,语言的多样性造就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民俗专家学者对茶文化传统、茶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贵州盛产茶叶的少数民族地区,侗族、苗族等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饮茶文化。例如居住在黔东北一带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悼念亡故的亲人或祭神祭祖,苗族同胞常用“清茶四果”或“三茶六酒”,借以表达至真至纯的虔诚。喝茶的习俗甚至渗透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当中。如何将各民族茶文化整理、归类和建档,这是一个工程浩大的工作。同时,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要求著作者和译者具有较强的外语和民族语的多语能力和族际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翻译术语标准不统一

在我国,一般都是茶企与地方文化部门共同完成茶文化外宣英译工作。企业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业产品,政府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资料翻译的过程中,企业或政府部门大多是聘请大学老师或兼职译员进行产品资料的翻译,以此来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提升地方茶文化的知名度。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少一个规范的术语库或语料库,非常容易出现一词多译、术语不统一的问题。比如,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十多种铁观音的译名,包括Tie Guanyin、Tie Kuanyin、Iron Buckha。

贵州茶叶品种繁多,都匀毛尖、云雾贡茶、普安红茶……,不同茶叶品种,不同产品名称,不同的翻译者会出现不同的译法。这就会造成认知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产品的品牌效应和推广。

茶叶资源的外宣和出口,必须建立统一的术语及翻译标准,必须科学、系统、严谨。

3.4 专业翻译人才的匮乏

贵州茶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大量优秀的专业翻译者担负起沟通的责任和重担。陶慧认为,目前我国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茶艺语言的准确性难以把握;(二)茶艺语言的翻译不能迎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三)翻译技巧老套,缺乏创新思维;(四)译者专业素质低,茶艺语言翻译质量差(陶慧,2017)。

贵州地处西部地区,翻译人才严重缺乏。从事翻译的大多是高校的老师或精通外语的兼职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茶文化理论学习,没有深入茶叶产业生产一线,没有深刻了解少数民族茶俗,单凭语言技巧,是没有办法做好茶文化的翻译的。少数民族茶俗的翻译,更是需要具有少数民族地区成长背景的精通外语、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人才。

4 贵州茶文化外宣对策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在习总书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下,世界通过外宣资料了解中国,中国文化更是不断影响着世界文化。做好贵州茶文化翻译既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国际营销策略,又有助于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体验,从而促进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升贵州的经济竞争力,向世界人民展示茶文化中的贵州精髓。提高贵州茶文化外宣实力,可以综合考虑以下策略:

第一、搭建外宣平台。和其他茶叶大省相比,贵州不缺好的茶叶园和产业产品。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扶持下,贵州茶叶的推广已经有了政府平台。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利用网络、电商平台,以及各种博览会,让贵茶走出去,赢回掌声。只有打开大门,主动走出去,才能“迎回”客人和客商。

第二、增加外文著作和期刊的出版。贵州本土学者积极推广贵茶文化,硕果累累。这些学者可以和高校外语教师、国外出版社合作,共同出版外文著作,也可以在国内出版双语著作,利用国际博览会等途径免费赠送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国际读者和研究者能够得到一手的文献资料。同时,杂志社的期刊,可以采取双语的形式发行,也可以定期发行外文专刊,或者设置主题专栏。

第三、培养专业翻译人才。贵州省非常重视茶叶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如贵州黔南地区的高校也开设了茶叶专业。但是,贵州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较为单一。茶叶外宣最缺乏的是既懂茶,又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的茶叶产业专业翻译复合型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校企合作,通过跨专业或跨学校选修课程、双学位、专业实习、订单培养等方式,构建具备茶叶专业知识,又有扎实语言实践能力和跨民族交际意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建立贵州茶文化双语或多语语料库。有了科学的标准,翻译人员和行业可以规范其出版物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国际宣传。同时,语料库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翻译的时间,提高翻译的效率。

制定长期发展纲要,建立统一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合理利用平台,这是贵州茶叶资源外宣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

5 结语

贵茶是贵州本土文化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一张名片。贵茶走出贵州,走向世界任重道远。立足本土民族资源,培养国际视野,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在贵茶的外宣工作中,政府、企业、学者、出版社及翻译工作者共同努力,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产业经济的有效推广。贵州茶产业在新时代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发展机遇,做好贵茶的产业发展和品牌推广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茶文化少数民族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