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2020-12-22包东飞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培育价值观

包东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伴随着茶业、茶道、茶艺的发展,茶文化以茶为媒介,将人对茶的需求从最初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追求。其中所传承的茶艺、茶德、茶道等对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媒介也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不仅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点

1.1 海量的信息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知

区别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课堂等媒介,新媒体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以网络为媒介,集文字、图片、音像等于一体,其传播面更广、更立体,传播形式更形象、更生动,传播量更丰富、更全面。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学习、接收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主题,同时还可以随时将自己所学所想、所见所思借助新媒体与他人进行分享。海量信息的交汇进一步丰富了核心价值观学习素材,也多角度满足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学习需求。

1.2 互动的展示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的自觉

区别于传统媒介传播形式,新媒体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打破了原先纯文字、面对面说教模式,其在传播过程中更注重个性化视觉和互动化交流,如借助动漫形式吸引高职院校学生眼球,同时通过三微一端网络平台,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及时互动,在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从由点到面的传播,发展成为更多的点点互动传播。充满个性化的内容展示,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身份由被动地接收者向主动创造者转变,这一转变进一步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隐性的教育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

区别于传统显性的教育内容,新媒体环境下,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更侧重隐性渗透。虽然单向灌输和理性说教能让受教育者迅速领会教育意图,但太过直接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在新媒体环境下,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影视、动漫、图表等形式,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将身边榜样、传统文化、价值引领等内容隐藏其中,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发生影响,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观看过程中体会信仰的力量。

2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困境

2.1 信息的全面共享导致教育者权威的弱化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导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者手中,他们会按自己预设好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对教育内容进行讲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都来自于教育者。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不再完全掌握在教育者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享有共同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途径,高职院校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教育者,他们可以主动寻找未知的信息,甚至寻求途径比教育者更广,这种打破信息传播时空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权威,同时新媒体环境中,网络大V,言论领袖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教育主体的影响。

2.2 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影响核心价值观结构的系统性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对其进行文化教育,必须在教育中传承好优秀民族精神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多样文化、创建优秀校园文化,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学生社会实践当中。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内容更侧重于碎片化。碎片化信息恰似一把双刃剑,其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而另一方面,由于碎片内容的不连续、不完整也会直接影响信息接收者的主观认知和判断,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入学习。

2.3 代际的差异挑战了核心价值观传统的培育模式

新媒体环境接近了高职院校学生间的距离,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更丰富的平台和途径,在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不再仅仅是受教育者,他们也是教育内容的制造者、传播者,甚至是教育者。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活跃、更主动,在网络语言使用、网络工具选择、网络行为体现等方面都与教育者出现了明显的代际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教育者所设计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培育内容缺乏对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因素的融入,忽略高职院校学生情况感的参与,这也使得培育模式过于“高、大、上”,而失去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同。同时由于代际差异的存在,也让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很难与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培育模式很容易沦为理论说教,降低培育成效。

3 茶文化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更注重培育路径和培育路径。借鉴成都市锦江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茶文化实例,政府以建设文化茶馆为载体,依托全区800多家茶馆和每月3万余名茶客资源,选取了7家特色鲜明的茶馆为试点,将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与茶馆文化相结合,让茶馆文化“泡”出了核心价值观的“新味”。

3.1 加强法制建设,为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网络信息“防火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中强调,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使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更快捷、更多元,如何净化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为此国家在加强技术研发,增强网络信息防御能力的同时更应促进法制建设,通过完善法制来约束社会和个人行为,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法、知法、守法中自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通过完善法制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浏览、审核程序,创意网络信息的真实、可靠,让打击和惩治恶意损害社会公德和社会诚信的行为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防火墙”。

3.2 占领网络阵地,扩大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思想、文化在网络平台交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由此形成的新媒体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很大影响,为此社会在营造新媒体文化过程中,应提升网络文化品味,重视网络文化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新媒体文化建设中,找准宣传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情感的契合点,讲好社会故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新媒体文化意识形态话语权,从高职院校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着手,用契合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习惯、网络工具的选择类型、网络行为常见方式去抢占网络阵地,同时要挖掘一支政治素养高的网络大V,培育一批能够引导网络舆论的言论领袖,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降低虚假、敌对言论对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借助网络阵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倡导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核心价值观内容,扩大核心价值观网络影响力。

3.3 搭建育人平台,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3.3.1 重视课堂教育平台。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在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课堂教育十分重要。充分发挥课堂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学习、传播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将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由“自发”转向“自觉”,为此学校应充分挖掘各学科特别是思政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内涵,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全过程。同时学校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如将传统优秀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的文化基因,以弘扬传统文化道德精髓为切入点,让高职院校学生真正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增强自信。

3.3.2 重视宣传渗透平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宣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受教者的价值认同。以将核心价值观融于茶馆建设为例,在宣传过程中,以茶馆文化为载体,将传统技艺融入核心价值观理念进行重新编创,突出了“小茶馆”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功能”。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也是如此,全方位构建宣传平台十分重要。学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打造校园微信公众号、贴吧、网站等宣传平台,讲好学校故事,讲好高职院校学生身边的故事。将校园活动由线下延伸至线上,扩大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同时学校应积极创建校园绿色网络系统,筑牢信息安全防线,有效抑制不良信息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影响。

3.3.3 重视技术培训平台。学校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对新媒体环境和技术的接受理念对培育效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此学校要加大新媒体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学习了解新媒体环境和技术,倡导将新媒体引入教育、管理、服务育人过程,提高教师新媒体应用能力。

3.3.4 重视社会实践平台。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的融合,更可以督促他们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升华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此学校应系统设计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资源,如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形式,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当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加大管理,重视实践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内省,促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3.4 转变理念,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大数据”思维

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的源泉。为此将“大数据”思维运用于高职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十分必要。大数据的喷涌,虽然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但却蕴含着每一个个体的信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大数据”思维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剥洋葱”的质疑思维,要引导他们不被表面信息所蒙蔽,在大量网络信息面前要不信谣、不传谣,多问为什么,挖掘信息背后的真相。其次要培养他们“点线面”的树状思维,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站在更高的视野看问题,不要局限自己的视野。最后要培养他们“数据化”的量化思维,避免模糊化的回答,要以数字说明问题,证明观点。通过多角度“大数据”思维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言行统一,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教育者培育价值观
品读
我的价值观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