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茶文化角度看提升留学生交际能力的跨越性变革

2020-12-22管卫东王树春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留学生

管卫东,王树春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高校进修,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上涨趋势。不少国内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面向外国公开招收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调查显示:部分来华留学生存在中文交际能力低下的问题,一些学生甚至无法使用中文进行最为简单的日常交流。这事实上揭露出我国留学生教学工作的不足,因而教学工作者需要对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足够重视。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近年来被大量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茶文化思想、茶文化精神等被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工作之中。因而,教学工作者不妨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将茶文化与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利用茶文化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思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跨越性变革。

1 茶文化概述

1.1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最早发现茶叶的国度,同时也是最早形成茶文化的地方。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故事,人们借此推断茶叶是先祖神农氏所发现的。茶在起初仅被视为一种药草,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饮料。西汉的史料中记载了饮茶,东汉神医华佗在《食经》中曾写道:“苦茶久食,益意思。”由此可以看出饮茶在两汉时期已经出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早期饮茶的群体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和佛门僧侣,他们将饮茶作为一种雅好,茶也逐渐被赋予了一丝高雅、淡然的韵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兴起,茶逐渐受到佛道文化的影响,茶文化开始出现萌芽。之后,隋唐时期,饮茶在社会大众之中得以普及,民间俨然刮起了一股“饮茶之风”。唐代陆羽编写了《茶经》,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茶文化在我国的正式形成。之后,唐代出现了更多茶书,如《采茶纪》和《茶述》等。宋代,茶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茶文化也发展到巅峰。宋代的饮茶方式、饮茶习俗、茶具、茶叶类别等在唐代的基础上变得更为体系化,茶文化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至元明清时期,制茶技艺、茶叶品类、茶具款式、茶文学、茶类著作等不断增多,茶文化也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1.2 茶文化的构成和特征

茶文化又被称为“茶叶文化”。按照文化的分类方式,茶文化可以相对简略地分为物质茶文化和精神茶文化这样两个部分。就物质类茶文化来讲,其主要指向茶叶的物质属性和饮茶过程中涉及的物质范畴,诸如茶名、茶具等。而精神类茶文化则指向茶叶所被赋予的精神属性以及饮茶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其主要包括茶文化思想、茶文学、茶画、茶道、茶艺、茶书法等。拓展来说,茶文化思想包含天人合一、禅茶一味等内容,茶文化思想中融合了我国传统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因而从茶文化思想中可以体悟儒释道等教派的内涵。茶文化本身具有四大特征:其一,茶文化具有历史属性,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的脉络把握茶文化的发展轨迹,茶文化在历史进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与发展;茶文化具有时代属性,也就是说茶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比如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茶文化具有地域属性,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有着其各自的特征,比如潮汕功夫茶、成都盖碗茶、扬州早茶、北京大碗茶等;茶文化具有国际属性,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不同国家的茶文化有着各自的体系和特征,比如英国茶文化流行下午茶习俗,日本茶文化追求“茶道”等。

2 当前来华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虽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针对部分留学生的调查却显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了解不多,部分学生严重缺乏运用中文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事实上暴露出当下国内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弊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1 照搬教学内容

不少高校的留学生培养体系还不太成熟,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教学时也存在照搬他校的做法。高校所运用的课程往往千篇一律,而这些教材的编撰往往并未针对留学生。就教学内容来看,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其一是语言交际类教学,比如汉语语音教学、汉语词汇教学、汉语语法教学、汉语阅读教学等;其二是非语言交际类的教学,包括环境语教学、体态语教学和客体语教学等。这些教学内容也没有严格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导致很多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学习节奏,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这些基础知识,却不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扩充,导致课堂讲解变得千篇一律。

2.2 忽视学生心理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留学生亦是如此。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所掌握的汉语基础知识也各不相同,他们对汉语教学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针对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往往过高,他们需要在两年内达到目标:掌握较高的汉语交接能力,掌握大量的中国文化常识等。这些教学目标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并有较大可能给他们造成焦虑情绪。然而,这些因素却并未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严重不足。不少留学生难以很好地融入课堂,他们会觉得教师语速过快,且讲授的知识过于复杂,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削减留学生对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再者,部分教师未提前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都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不好的影响。

2.3 缺乏课外实践

一些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着眼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并附带极少的课堂互动和技能训练,很显然这种教学极易造成“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的问题。另外,高校教师自身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拓展课程中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对于很多专业技能而言,单纯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汉语学习亦是如此。在这种缺少课外实践和课堂互动的教学环境下,留学生会变得不知如何开口说汉语,他们不知道怎样将汉语运用到日常交流之中,进而导致他们的交际能力低下。因此不难发现,课外实践的缺乏将成为学生增强汉语交际能力的一大阻碍,这是教师所需要着重注意的内容。

3 茶文化视角下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跨越性变革

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生动巧妙的茶语言、引人深思的茶思想、充满趣味的茶形式等。在针对留学生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不妨开创性地将之加以运用,使茶文化与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促进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方式的变革,同时又可以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具体而言,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变革思路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3.1 运用茶语言,优化教学内容

茶语言包括茶俗语、茶谚语等内容,这些语言往往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美感。茶语言同时亦是茶文化的折射和反映,透过茶语言本身可以很好地了解其背后的茶文化。比如“以茶待客”、“倒茶七分满”等可以较好地传递我国的茶俗和茶文化。教师不妨将茶语言引入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借用茶语言不断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传统中华文化常识,使留学生透过语言本身感悟茶之美、茶之韵。当然,教师需要有的放矢地运用茶语言,将茶语言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使茶语言的讲解不会太过生硬,这样留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会顺其自然地了解关于茶的内容,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汉语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2 融入茶思想,解决学生困惑

我国的茶文化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传统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古朴哲学理念的影响。比如,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这与茶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茶人在饮茶过程中不断放松身心,放空自己,将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抵达内心的平和。“茶禅四谛”同样属于茶文化思想的范畴,其中包含“清怡和真”的思想,这些思想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教师可以针对留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运用茶思想加以开导,使他们能够认清当下的状况,并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3.3 采用茶形式,创新课外活动

我国有着很多茶文化习俗,同时也流行着茶艺表演等内容。教师不妨将茶文化中的各类独特内容纳入到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之中,借用茶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使留学生能够在茶文化课外活动中开展口语实践交流,并进而提升自身的口语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茶会”,让留学生在“以茶会友”的主题下进行口语交流。当然,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留学生学习茶艺知识,并在茶艺模拟活动中采用中文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帮助留学生克服开口说汉语的压力,从而使其在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的汉语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留学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