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思政元素融入《茶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考核

朱 燕

(宜宾学院川茶学院,四川宜宾 644000)

1 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建立在对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使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连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等了解不深入,使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代入感”不强,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显著。同时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探索时,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主要停留在传统思政教育的层面,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使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度不高,缺乏课程思政专业元素、特色元素,使思政教育缺乏“时代感”,难以达到全面育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

2 《茶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茶与健康》课程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既包含文史类的历史文化,又包括理工科的实践研究,还对人类健康、心理学等知识有一定的涉猎,因此从课程性质而言,有较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如文化自信、健康意识、科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等可以挖掘,以此为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达成课程思政教育的总目标:

2.1 通过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史和影响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学习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将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的意识。

2.2 通过人体健康、心理健康、茶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等知识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质锻炼,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2.3 通过茶的保健功能作用机理、茶对癌症等的预防作用、科学饮茶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探究问题,辨析事物的信息,利用科学的手段,正确地传播和应用知识。

2.4 通过茶的分类、茶的综合利用等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如针对茶叶如何多元化开发利用,如何让年轻人喜爱茶等课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有价值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茶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从茶的历史文化、茶叶营养与功能,科学饮茶与身心健康等教学内容出发,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总目标。

3.1 教学内容设计

《茶与健康》课程的总学时为32学时,教材选用浙江大学屠幼英主编《茶与健康》和华中农业大学杨晓萍主编《茶叶营养与功能》,结合课程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利用思政教育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从弘扬文化自信、增强健康意识、培养科学观念、锻炼创新思维等方面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课程教育内容与思政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下:

3.2 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课程思政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说教”的感觉,难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更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了解学生思想观念的基础上,结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茶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用如下:

3.2.1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茶与健康》课程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应用,如利用《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茶界中国》等纪录片激发教学兴趣点,选用慕课平台优质课程《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茶叶营养与功能》、《中国茶道》等课程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的宽度和深度,使学生对渊源流长的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开展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

3.2.2 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茶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为理论课程,但课程本身的实践应用性很强,纯粹的理论教学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讲解六大茶类的知识可结合实物茶样让学生尝试不同茶的口感,讲解茶艺冲泡的程式可利用实物茶具让学生学习基础的茶艺动作,从茶产品创新、科学饮茶、茶道养生等角度进行身心健康、创新思维教育。

3.2.3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茶与健康》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较紧密,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如每节课由学生分享一篇茶的诗文、介绍一种茶叶、分享一个健康小知识、分享一个心理学小知识(学生搜集资料,制作PPT展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分享知识和见解,再如每节课由学生提出3-5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如茶叶可以减肥吗?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观念。

3.2.4 利用好“课后作业”进行教学提升

利用好“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甚至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茶与健康》课程的作业将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如简述茶文化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使学生理解茶的政治意义,从弘扬茶文化的角度解析文化自信的政策方针,升华教学的高度。

3.3 考核方式设计

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更能够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给予评价,因此课程考核设计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茶与健康》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课程考核侧重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PPT汇报、茶艺展示四部分,占课程考核70%,期末考核方式为课程测试,占课程考核30%。考核成绩组成为:

考核成绩=课堂表现10%+作业20%+PPT汇报20%+茶艺展示20%+期末测试30%以下分别介绍各考核环节的要求:

3.3.1 课堂表现

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作为主要判断依据。首先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比如古人以茶充饥,而现在又说茶减肥?这是什么原因,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总结,从科学角度解释这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提问则结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件作为引入点,向学生提问,如讲解茶与美容的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引申到大学生超过经济范围去追求形象美可能陷入“校园贷”等风险中,或者发生整形医疗事故等付出惨痛的代价,倡导学生在经济范围内科学追求形象美,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内外兼修提升自己的形象美。

3.3.2 作业考核

作业布置不是千篇一律的对所学知识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在作业布置上,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出发,合理设计作业题目,可以通过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讲解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时,可以布置课后作业,从习总书记的茶事外交谈谈茶文化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鼓励学生关注时政,对时政有清晰正面的认识。

3.3.3 PPT汇报

PPT汇报是大学课堂常用的考核手段,PPT资料的收集、制作、讲解是一个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查的过程,《茶与健康》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设计几个主题如分享一首关于茶的诗文、介绍一种你喜爱的茶饮、分享一个健康小常识、分享一个心理学知识,让学生进行PPT汇报,增加课程的知识面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3.4 茶艺展示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茶艺教室进行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基础的茶艺动作,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茶艺的学习,当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茶艺汇报展示。通过茶艺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能力,最后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精神面貌。

3.3.5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采用开卷的形式,采用开放试题进行测试,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问题的阐释,不设置规范的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观点。

4 《茶与健康》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4.1 学生知识积累

课程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传授知识,通过《茶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茶的起源发展,利用传播、茶叶分类、茶叶冲泡与品饮等基础知识,理解茶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茶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掌握人体健康、心理健康、科学饮茶的原则和方法,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运用的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以此分析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茶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知识、茶的保健功能作用机制、茶的综合利用和开发等知识的积累情况,进而从文化自信、健康意识、科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分析学生思想观念的成长,作为课程思政知识目标分析的依据。

4.2 学生能力增长

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是建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对知识加以应用实践,达成一种行为状态,体现为在某项具体活动中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茶与健康》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在学习茶与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茶文化、茶健康知识的传播与应用能力,可以通过PPT汇报,茶艺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运用、传播能力进行分析,PPT素材收集、内容制作、讲解汇报可以全面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显示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茶艺展示可以作为传播茶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力的增长,对课程思政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4.3 学生素质提升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茶与健康》课程的素质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有良好的领悟、思维、理解、应变能力等,可以从学生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反映学生素质的养成,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增强了健康意识,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作息,说明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了提升,以此作为课程思政素质目标分析的依据。

5 结语

《茶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传授茶与健康知识为核心,结合社会时政、学生生活等合理规划,使教学内容鲜活、接地气,教学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闻,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表现、作业、PPT汇报、茶艺展示、课程测试等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增长、素质提升,最终达到弘扬文化自信、增强健康意识、培养科学观念、锻炼创新思维的思政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考核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内部考核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校园茶艺飘香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