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茶文化元素研究

2020-12-22王红玲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茶文化课程

王红玲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校园教学的各个学科,如社会、文学、哲学等。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开展茶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拓展就业方向、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茶文化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十分必要的。

1 茶文化与大学生就业情况

不管是在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茶都是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我国茶文化最早起源于魏晋时期,直至发展至明清走向巅峰,历史上很多传说和诗词中都不乏茶文化元素。茶文化的内涵在一个“和”字和一个“静”字,它不仅彰显着儒道法家的优良思想,也充分体现了道德伦理精神,让人学会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处世,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同时,茶作为一种物质消费方式,茶艺与制茶技术也是相辅变化,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与价值取向的转变,审美情趣与审美标准成就了茶文化中核心的茶道艺术。茶道又为“天人合一”,意指人和社会环境要融合,人要找到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因而,要深刻感知茶文化,必须要戒骄戒躁,用平和的心境去领悟。这也与社会所关注的高校学生就业有着内在的联系。

据王伯庆、马妍在《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2018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0%,与2017届(92。1%)基本持平,比2016届(91.5%)略高。其中生化与药品大类、土建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呈持续上升态势。学生的就业态度中,他们在考虑就业机会时,最看重的三个标准是“薪酬/经济补偿”(49.3%)、使命感/对社会的影响和成长/职业发展(40%)。使命感在毕业生心目中的重要性说明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调研数据也显示,他们关注环境、资源、平等和机会,非常重视寻求有意义和个人满足的工作,对未来有信心,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

2 茶文化学习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作用体现

很多学生都对茶文化内涵缺乏基本认知,对茶文化学习的意义没有深刻的理解。茶文化的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提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行为礼仪规范

学生的行为举止是最先映入面试官眼帘的东西,会直接影响面试官对其第一印象。一个有礼貌、行为礼仪规范的人更容易赢得面试官的青睐,进而获得好的工作机会。行为礼仪是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茶文化,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规范,受益终生。采茶的标准是选择茶叶健壮肥腴,而学生成长的标准也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向他人致敬的习惯,在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可以向他人敬茶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同理,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用敬语“您好”或站立鞠躬等行为向面试官准备敬意。学生可以在茶文化学习过程中学到行为礼仪,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

2.2 提升学生的个人审美

我国的茶文化不仅仅有茶,更包含了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茶文化艺术形式多样,艺术范围广泛,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古朴的传统文化世界,学生可以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告知更多艺术形式,从而提升个人的审美和品味。在选茶方式、泡茶手法和品茶的过程中学生都可以深刻感知茶的清幽和别致,加深对美的认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鉴赏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有重要帮助,尤其是学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可以使其在职场上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在职业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2.3 完善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

现代学生专注于课本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却缺乏对课外知识的补充。在茶文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探究中,学到更多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如诗词歌赋、风土人情、规范制度等,了解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茶文化的学习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帮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尤其是文学专业学生来说,可以在求职和工作中,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素材内容。

2.4 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和”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意指以和为贵,与他人协作,和平相处。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是社会人的必备技能,没有与人相处的功能,无法在职场,乃至社会生存。学生学习茶文化后,在日后的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就会知道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秉承以和为贵的精神更快融入集体中,做到与同事和谐相处。学生可以通过从事茶活动、学习茶文化,陶冶情操,增强团队意识,提升综合素养,为更快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打下基础。

3 茶文化融入就业指导课程路径分析

3.1 丰富授课内容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包含学生就业心态、就业趋势、就业方向等内容展开教育,现今就业指导课程的框架和理论内容基本已经成熟,但是教育内容仍然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缺乏细分的指导内容和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因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就业指导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细化、丰富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形成更好的认知。首先,要普及茶文化基础知识。将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同时让具备茶文化知识的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将茶文化内涵和学生的就业实际结合,选择关联性更强的知识展开论述,根据就业理论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有更好的见解。其次,要拓展授课内容的深度。教学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以便于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技能。茶文化的内涵需要在认识茶、体验茶的过程中了解,一方面,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茶文化专题讲座等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茶文化社团、茶事活动、走进茶企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茶文化的内涵,也更能将茶文化内涵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3.2 延展校园文化

茶文化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传统课堂上,而应该通过线上课堂和线下校园文化活动拓宽教学的广度,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束缚。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来说,学校可以开展茶文化节、茶艺表演等活动,既可以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又可以让学生亲自从事茶事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体验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同时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适应职场。从线上教育方面来说,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例如,利用微信、QQ等建立茶文化交流群,或者构建茶文化知识分享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沟通学习心得和疑惑,完整的线上授课体系实现了教学的智能化,有利于课程改革和学生拓展茶文化知识。

3.3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茶道讲究“知行合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也要打破理论枷锁,让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因而,为了将茶文化更好的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学校企业双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或者为学生提供学校部分岗位工作机会,让学生通过实习和创业明确自身条件和未来就业方向;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将优秀的学生送到合作的企业去进行带薪实习,让学生在真正的职场环境中体会各个职业的岗位职责,以便早日规划未来就业方向。

3.4 领会茶道与就业的关联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茶文化传遍了世界,郑启五先生指出,茶文化是亲和实在的民俗文化,也是形影难离的民生文化,它是中国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平和的一件,也是绵延千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宋儒讲“格物致知”,强调从不同的事物中领悟人生与社会的道理,并从茶叶茶饮和茶文化中省悟到人生哲理。朱熹曾以茶之物理比喻社会人生。“先生因吃茶罢,曰: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问:此理如何?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礼本天下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朱熹信手拈来,从人们生活的体验推导到先苦后甘回味无穷的饮茶辩证道理,易于人们接受这种道理。茶所蕴含的甘与苦的辩证物性,应用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活动和兼职工作为例,学生的社团活动多是以兴趣爱好为主,如电影、美术、音乐和摄影、舞蹈等,出身弱势阶层如工作和农村家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考学倾注了几乎全部精力,完全没有时间和余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在学校的数年生活中,校园社团又是极好的锻炼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平台,除却性格的原因,学生也应该端正态度,克服困难,从头开始学习,这样既发展了自己的爱好,丰富大学生活,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如果在社团负责一些工作担任部分职务,还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扩大了社会交往圈。推及到就业阶段,也有茶的先苦后甘辩证理论,无论求职的工作职位是否满意,既然选择就要做好爱岗敬业。并且可能刚开始工作,个人的职业能力方面尚不能适应岗位职责需求,也要正视工作差距,虚心学习,艰苦与挫折都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当前社会也依赖并看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人才品质,做好本职工作,展示个人的人生价值。

3.5 茶叶品牌的创建与个人品牌塑造间的联系

当前国内茶叶品类众多,但是大品牌和具有市场垄断的产品极少,基本仍停留在茶叶的自然属性方面,以“产地+品种”的模式推广。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层面是企业传统的价值所在,但是在市场中,因为没有领导性的品牌和产品,因此品牌价值被稀释,无法形成对市场的统治性。与之对应的是英国的立顿品牌,他们一家公司的总产值,已经抵得过全国七万家茶企的总和,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和力量。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喜茶”,把茶文化和极致设计作为市场切入点,定位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打造出高认知度的国有品牌,从品牌营销、产品设计和店面设计三个核心抓手,已经引领茶品消费潮流,成为年轻消费者心中很酷的生活方式。把茶品牌的创建与学生就业中个人品牌的打造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就是让学生明确提升职业竞争力,梳理好自己的喜好、长处和自我价值,提前做好打造个人品牌的四个步骤。“品”,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能够帮助公司和别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质”,需要锻炼自己持续高质量的知识转化能力,呈现高标准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坚持打磨的工匠精神;“名”,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积累自己的名声和口碑,展示自己的传播与营销能力,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误区;“牌”,牌意味着自己在对方心中已经形成的差异化标签,通过前面的三个步骤形成自己的品牌。在个人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前两个字强调“创造价值”,后两个字强调“传递价值”。学生经过把茶品牌与个人品牌的对照,更加明确自己正向、独特、高效的传播价值创建。

4 小结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教育,利用茶文化内涵和茶事活动可以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规范礼仪规范,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便其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在日后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能够脱颖而出,更快融入职场环境,和同事团结协作,在职业生涯中越走越好。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茶文化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