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茶文化思政

王 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多元文化背景下,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获得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当大部分学生无法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标、强烈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时,就明显的暴露出当下思政教育的局限与不足。因此,高校应学会利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丰富思政教育资源。通过融入不同的知识与文化,为大学生思想带来新的启发。既要完成思政教育的基本目标,还需确保大学生逐渐形成明显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由此,当大学生有了明确人生奋斗方向与目标时,才可确保他们能够更加努力、积极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学习知识与文化的过程中,使大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可以产生助力的人才。

1 明确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模式

1.1 以统一教材为主要依据设计教学方案

现阶段,高校实际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以统一教材为主要依据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更多情况下,高校教师更集中、注重向学生讲解先进的思想理论知识,以及最新的国家政治策略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较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较少,导致学生无法更深入、全面了解其他领域知识与文化。高校围绕思政教育教材构建学科教学体系过程中,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为主设计统一教学方案。高校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生理性的引导与帮助,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自信建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不足。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会基于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学生基于教师的引导与教育,逐渐对社会道德、公序良俗、遵纪守法等内容建立更深刻的认识。由此,促使大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会适当向学生宣讲我党工作路线、政策方针,经济发展态势等知识,令他们能够形成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等。从某种角度来说,统一教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精华提炼,更是对优秀政治理论的集成与总结。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坚定思想政治立场已展现出初步成效,并促使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创业、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内容形成更深的认识。但与此同时,因受思政教材在文化渗透方面的局限,使得高校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甚至,很多大学生对茶文化、古典音乐、武术文化等一无所知,导致他们缺乏显著的民族精神与气节。

1.2 基于时代要求定位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

高校思政教育的推进与展开,应能够基于明确的目标,更具有方向性、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而目前所展现出的思政教育模式,更多情况下以传授理论思想为主。系统化的思政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但思政教育在实践训练方面有所缺失,导致大学生不能将已经建立的积极意识形态作用在行动上。而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渗透,令高校大学生思想获得空前的活跃与跳跃。大学生基于网络平台,可更加自由、灵活的获取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与资讯。在丰富大学生认知、拓展其知识面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思想成长、心理健康埋下隐患。网络中充斥大量偏激思想与负面言论,给不具备显著思辨能力、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带来错误的指导与指引。在此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必要性重新建立认知。即不仅要注重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应能够大力强化他们判断是非能力与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高校需基于时代要求,重新定位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通过科学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对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认同、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基于显著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令大学生以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为信念,建立远大的目标与坚定理想。高校以此为思路,应能够进一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依托于新模式、新思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确保大学生能够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责,令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与主力军。

2 多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

2.1 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资源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在已展现出的教育成效中发现隐藏的教育问题与不足,能够对多元文化背景建立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形成新思考与新理念。多元文化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强化了他们的功利性学习心理。高校教师需针对这一问题,对思政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能够从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启发与启示,将文化精华、先进思想科学的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通过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逐渐形成更加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由此,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内化于心、外显在行为上,成为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人。教师通过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系统化了解与内化吸收我国文化精髓。在优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积极熏陶与影响下,促使大学生逐渐聚集更多的民族精神,令其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才。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代人民群众智慧的凝结与特色精神产物,是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记录,更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茶文化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展现出其自身具备的教育功能,还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认同。茶文化讲究品位,更提倡人们需建立乐观、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等实干精神。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将其真正渗透到大学生思想中。以新思政教育资源为载体,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让大学生夯实理论基础,还需确保他们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使大学生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找到自己的民族魂。而这样的思政教育才更具有教育价值与意义,并展现出显著的教学效果与教育成效。

2.2 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多元文化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使得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文化迅速、大面积、深入的渗透到青年学生群体中。而不同思潮与文化的涌入,使得我国社会逐渐形成多元文化背景。一方面,促使大学生建立更加立体化、多层维度的视野,他们对世界形成更加丰富的认识与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利于大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多元文化背景下,若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批判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创新意识、辩证思想,将会导致消极文化侵蚀个体思想。由此,致使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利用自身的知识、专业技能助力国家发展。尤其,网络平台中的偏激政治言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大学生积极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这个角度出发,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为大学生思想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需重视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多元文化观,令他们具备吸取精华、祛除糟粕的能力。即充分发挥我国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与思想净化功能,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基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令他们不会受到不良言论的影响。如茶文化中蕴藏的深刻儒家思想,更注重对个体进行人格教育。思政教师通过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使学生长期受到优秀儒家思想的影响,令他们严以修身并逐渐形成“茶性不可污”的人格思想。基于茶文化,使学生在品茶论理的过程中不断客观自省,能够精准定位自我,不受外界复杂信息的扰乱与影响。同时,教师可利用茶文化中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佛家思想,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世间万物的美与丑、善与恶。由此,基于正确的多元文化观,确保大学生辩证的分析与审视复杂的社会背景。

3 多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具体策略

3.1 全方位展现与应用茶文化育人功能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相关人员需确实能够全方位展现与应用茶文化育人功能。首先,茶文化拥有修身养性的功能。新时代下成长的大学生具备较为跳跃的思维、鲜明的个性,他们基于自身明确的需求而自由的表达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就可利用茶文化修身养性的功能。即引导大学生在积极竞争、强烈表达个体意识的过程中,应能够遵循适度原则。基于茶文化蕴藏的哲学思想,避免大学生产生急功近利、为成功不择手段等问题。尤其,大学生受网络社会影响严重,导致他们自我心性的修养不足,易于产生焦躁与浮躁感。针对大学生这样的思想问题,教师完全可发挥茶文化修身养性的功能,帮助大学生完善人格。其次,茶文化具备培育耐心的功能。针对目前大学生心性不定、功利性学习等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融入茶文化得以解决。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改变传授知识的风格,为大学生带来轻松、愉悦、自然的学习体验。以品茶、交流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动员大学生积极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利于教师采集与整理学生更加真实的思想与心理。并在与学生交谈与沟通的过程中,自然化的渗透茶文化内涵。在与学生品茶谈诗词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耐心,逐渐形成稳定的心性。

3.2 以茶文化为载体科学融入价值观教育

高校实际开展思政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明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目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需善于利用茶文化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借助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教师做到以茶文化为载体,科学的融入价值观教育。基于更加具体、明确、清晰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教师深度挖掘茶文化当中的深刻价值观,并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渗透。例如,教师从茶文化中提炼我国独有的民族气节,以微电影的形式将其涌入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将革命先辈的典型事例制作成视频集锦,并配以相同主题的爱国歌曲。基于强烈的画面冲击,基于叙述故事的方式,令大学生在全身心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想上获得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与熏陶。大学生通过欣赏微电影,可从革命将士的为国捐躯精神中获得思想升华与人生启发。通过新的感悟与反省,能够对自身理想信念、自我价值实现等建立新的思考。促使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令他们逐渐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通过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不仅使大学生明确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确性,还能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建立认同。由此,通过复合性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信仰。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信息关注焦点、身心成长规律等,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形态。不拘泥以叙述故事的书面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需结合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教育效能。如思政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茶叶种植基地,令他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茶道精神、茶工艺等。由此,使大学生能够学习与体悟茶人乐天知命的人格素养,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 结语

总之,高校应根据目前所展现出的教学结果、教学成效对思政教育形成新的思考。能够从既定的思政教育模式中进行反思与总结,认识到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能够借助茶文化育人功能,对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为大学生创建更加科学、轻松、舒适的教育环境。由此,大学生在内在的驱动力作用下,更深入的学习思政理论知识、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建立坚定理想信念、民族自豪感与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茶文化思政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