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后指导的五个“走向”

2020-12-21徐栋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

徐栋

摘要:作后指导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教在儿童的起点上。课堂要关注语言形式,更要围绕习作主题的要素,设计结构化任务,指导儿童写好同类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儿童练习的时间,重视儿童自我评价和修改,从夸习作走向夸儿童,让儿童真正爱上习作。

关键词:作后指导;儿童习作;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B-0066-03

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作后指导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注重儿童语言的形式。教师忽视了对习作目标的研读,导致指导内容与习作主题不匹配,无法真正指导儿童写好习作。二是过于注重任务铺呈。一节课上,教师往往设计多个碎片化的小任务,导致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儿童无法真正掌握教学的内容。三是过于注重课堂讲评。课上教师满堂讲,满堂评,缺少必要的习作训练环节,导致教学环节单一,指导不深入,儿童的习作知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表达能力。四是过于注重教师评价。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评价,甚至干预儿童的习作,这样容易局限个体的思维,禁锢个性化的表达,导致儿童习作时放不开手脚,写完后不会修改。五是过于注重夸赞习作。教师过于表扬儿童的习作,点评表达的精巧,容易使作后指导走向技巧训练,扼杀儿童习作的兴趣。

作后指导倡导写前教师少干预,让儿童自主写,成文后教师仔细研读,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稳步提升表达水平。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教在儿童的起点上,这是作后指导的核心理念。作后指导的教学内容依据班级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当堂完成的习作中选择。每节课的教学环节少,切口小,加上教师精准、易懂的点评,所有儿童都能听懂学会。近期,笔者执教了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的作后指导课。針对作后指导存在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以儿童为本位,关注了作后指导的五个“走向”。

一、从关注语言形式走向关注内容表达

儿童习作一般是有主题的。作后指导要关注儿童的语言表达形式,更要关注习作的训练目标,设计写好习作的核心要素,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儿童写好习作,甚至能够迁移,学会写同类习作。作后指导关注内容表达,相比关注语言形式,教师教在关键处,儿童学在急需处。教师可以帮助儿童拓展思路,生发习作内容;可以点拨习作技巧,提升语言品质;也可以升华习作主题,引导儿童的价值观。

上《记一次游戏》的作后指导课,我经历了多次磨课。第一次上时,我比较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欣赏“有时代感的语言”“文绉绉的语言”“出乎意料的语言”,一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语言欣赏上。再上时,我仔细研读习作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写好游戏的过程”上。如何写好游戏过程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写清规则和写好自己。规则写清楚了,读者能更轻松地了解游戏的过程,知道玩法;游戏过程场面大,人数多,无法面面俱到,就从写好自己开始,写清具体参与的过程,做到点面结合。这样的目标定位清晰,能帮助儿童写好本次习作,以后再写类似的习作,如记一次活动、一次大扫除等,也知道从“写好自己”开始,举一反三。

从关注语言形式到关注内容表达,教师必须研读习作的主题,研究教学的目标,研判习作的内容,充分地理解儿童,这样,指导才能更有效。

二、从碎片化设计走向结构化设计

作后指导课的时间是固定的,环节过多,任务过细,必然导致教学不能充分展开,只能浅尝辄止,指导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作后指导课要精减教学环节,围绕习作目标设计结构化任务,通过必要的教师讲评、学生练习、同伴评价等形式,落实习作的教学目标。

上《记一次游戏》的作后指导课,在磨课过程中,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也有了大幅调整。第一次上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的习作任务,由于教学环节过多、教学内容太碎,效果不太理想。第二次执教我围绕教学目标,只设计了“写清规则”和“写好自己”两个环节的习作任务。看似只是把四个环节调整为两个,其实是我作后指导理念的转变——教师应从碎片化设计走向结构化设计,设计“大任务”,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习得习作能力。

初上作后指导课,不少教师往往会设计多个小任务,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围绕习作要求,厘清知识结构,设计核心任务,让儿童能充分地学习,一段时间后能明显地看到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从教师评走向儿童评

儿童评价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作后指导课上,教师要把更多的评价机会留给儿童。儿童的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是同伴评价;可以是语言的点评,也可以是其他的点评。儿童在意同伴的评价,当受到正面评价时,会产生自豪感。一开始儿童不会评价,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让儿童作为评价依据,慢慢提高评价能力。

上《记一次游戏》时,我先出示正反例句,引导儿童写清游戏规则。随后让学生对照教师设定的标准,修改自己习作里的游戏规则。修改完毕,由已经写清规则的学生来评价。学生认为,游戏规则写得好不好,要看能不能让人看得懂。在“写好自己”这一环节,我先和孩子们玩“我是木头人”的游戏,然后让他们写写游戏时自己的表现。习作前师生商定了评价标准:写100字得一颗星,200字得两颗星,300字得三颗星。有了自己参与制定的评价标准,儿童个个跃跃欲试,习作时更加专心致志,努力写好自己游戏时的表现。

作后指导旨在发展儿童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评价固然需要,但是课堂的主角是儿童,应该让儿童来评价,用儿童的方式交流,以儿童的点评激励,充分地调动习作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积极地参与评价,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是作后指导课的评价方向。

四、从重讲评走向重练习

作后指导课上教师要控制讲评的时间,语言要精练,多设计写写、评评、改改的环节,让儿童有更多动笔练习的时间。儿童写完之后再点评,明确评价目标,评价后继续修改。只有在儿童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清晰地定位动态的习作能力,根据写出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上的练笔,并非随意,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让儿童明确练习的要点,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作后指导重在儿童练习,在点评中习得知识,在练习中提升能力。

《记一次游戏》的作后指导课虽然只有两大教学环节,但是,我都设计让学生动笔练习。在欣赏了学生写的“游戏规则”段落后,我请所有学生看一下自己的习作,如果游戏规则没有写、没写清,则用八分钟时间修改。在“写好自己”的环节,我们玩了“我是木头人”的游戏,再用八分钟写游戏时自己的表现。整节课有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写,占了将近一半的课时,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

体育老师讲解动作要领、简单示范后,剩下的时间会变着花样让学生练习。教师的讲解示范是辅助,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练习。作后指导课上教师也要注重讲评后学生的练习,这是提升儿童习作能力的关键。当然,作后指导课上要少讲评,不是不讲评,而是讲在习作的关键处,评在學生的兴趣处。

五、从夸习作走向夸儿童

作后指导除了让儿童习得相应的习作技巧,更为重要的培养儿童的习作兴趣。“夸儿童”是培养儿童习作兴趣的最简单的方法。儿童在教师的赞美、鼓励中,越写越有趣,越写越精彩,自然也会喜欢上习作。因此,我们要转变作后指导的观念,不仅要点评儿童的精彩习作,更要大力表扬写出习作的那位小作者。这样的夸赞,看似轻描淡写,不能直接提升表达能力,却能树立儿童的自信,激发他们的言语潜能,远比教技巧来得重要。

上《记一次游戏》时,我展示写清了游戏规则的习作段落,每次展示时都请作者站到前面,先表扬一番,再带领大家一起朗读。有一位男生写得好,长得高,特别神气。我夸他,习作写得好,相貌好,真是才貌双全,班级的“男神”。整堂课他兴致高涨,积极回答问题。我夸写清规则的其他同学是班级小作家,请他们当小老师,一起批阅学生修改游戏规则的段落。在我的激励下,他们阅读仔细,批阅认真,最后所有学生都出色完成了修改任务。整堂作后指导课,我都在鼓励儿童,给予赞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非常好。

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习作兴趣高涨,喜欢上作后指导课。喜欢的原因是,每次课上我会大力表扬学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要让儿童有习作兴趣,教师要懂得儿童的心理,从不同的方面去夸赞:可以夸夸习作写得好,夸夸衣着搭配好,夸夸父母教育好,甚至可以让学生展示才艺。儿童喜欢被赞美,教师一定要懂得表扬,这是上好作后指导课的基础。

作后指导作为儿童习作指导的一种形式,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结构化的大任务,让儿童多练习、多实践,重视儿童的评价,通过多种方式激励,让儿童真正爱上习作。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让作文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