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主题开发初探

2020-12-21许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许萍

摘要:生活即教育,真实的生活中蕴含着重要而丰富的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生活化主题”,对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选择“生活化主题”有四个依据:基于兴趣,引导兴趣;基于能力,超越能力;基于建议,自由讨论;基于经验,面向未来。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主题开发有三种方法:多学科重组型,寻找学科间共同生活元素;生活问题解决型,模拟演练真实生活情境;自由创想型,创设学生恣意张扬天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主题;主题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B-0044-03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曾说:“我认为学校必须呈现欢乐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中、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生活中丰富的信息、经验、问题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主题是学生开展活动的题目,决定了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主题生成的设计是活动的关键[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选择生活化主题,可以让学生把研究成果回归生活,并进一步创造生活、改变生活,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一、生活化主题的内涵

真实的生活中蕴含着重要而丰富的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带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使生活资源得以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研究活动主题,品味生活。

所谓生活化主题,是指师生共同遴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深度融合的内容,作为现有知识体系的有效补充。生活化的主题学习,在内容遴选过程中有学生的身影,因此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的自主性[2]。

生活化主题的开发,打破了目前学校单科教学的森严壁垒,也打破了学科知识至上的狭隘目标,是在不同学科之间、学科内部不同单元之间,以及学科与生活之间,寻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融会贯通的过程。

二、生活化主题开发的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所有资源都需要教师自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知识从原本的学科中释放出来,寻求更为广泛多样的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如何开发生活化主题的内容就成为开发过程中不容小觑的问题。

(一)基于兴趣,引导兴趣

生活化主题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学生喜欢研究什么,对哪些问题津津乐道,喜爱动手发明创造,还是喜欢动脑钻研问题。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确定研究方式,制定活动计划。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兴趣。学习不能仅凭兴趣,基于学生原有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某项主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个主题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研究意义,及研究之后可能会有的收获。

(二)基于能力,超越能力

主题选择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和能力参与其中。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舒适区做出选择。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走出舒适区,尝试探索陌生领域。如不善交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一个需要接触更多陌生人的主题,粗枝大叶的学生,可以鼓励其承担一个需要仔细处理数据的主题。挑战的高山就在面前,越过它,学生才更有成就感,才能在研究中获得成长。

(三)基于建议,自由讨论

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主题的选择,需要进行小组公开讨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平时课堂上、课后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学生家庭中的活动状况后,给出几个领域的主题建议,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也可在一定内范围自创主题,自由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开展有关主题选择的公开论证。

(四)基于经验,面向未来

生活化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但又不仅停留于身边的世界。其研究主题首先要在真实的生活问题中产生,或者是学校创设出的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产生;其次,主题的选择要有教育意义,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未来发展。如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研究时,学生进行一天生活用水的测算,再阅读了解某国贫民窟的用水情况,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学生自然会去思考,怎样节约并优化家庭用水,甚至尝试为贫民窟提供改善用水条件的建议。对于主题的深化,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

三、生活化主题开发的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确定时,教师要考虑如何引领学生综合、延伸、重构学科知识。课程重构需要注意学科知识和经验知识的有机整合,在设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多学科重组型,寻找学科间共同生活元素

每个学科都有所属的知识领域,教师可将每个学科中的知识提取出来,重组后产生一个大主题,再设定主题下相关的标题,通过探究这个主题来学习各学科知识。如此联系多学科打乱、重组、整合的方式,给予了学生研究、表达、分享最大的自由度,使主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训练内容“菜单”为例,该主题从多学科主题内容的设计角度出发,学生需要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对菜单进行研究,如图1:

这些学科间的共同生活元素,经过多学科的重组、整合,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生活问题解决型,模拟演练真实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不会是简单的学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方面能力共同参与。如时间统筹、手机迷恋、生活收纳、游戏安全、紧急逃生等问题,都是紧密联系生活的话题。若把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搬到课堂中模拟演练,让学生在这些模拟的情境中尝试解决,可回归实际,真正解决问题。

如学生发现课间游戏《猫捉老鼠》存在危险、无趣等问题,导致这个游戏不受欢迎。为了这个游戏更为安全、有趣,学生采用讨论、设计游戏规则、亲身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游戏的可玩性和安全度,解决了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模拟演练真实的生活情境,解决了生活难题,又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调查分析、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自由创想型,创设学生恣意张扬天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同样也为学生留出了最大空间的学习自由。那么,在主题选择方面,学生当然可以进行一些有创意的尝试。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无边无际的头脑风暴,思想的自由驰骋能带来无穷的快乐,也会有意外的惊喜。学生头脑中所闪现的各种主题,未必每一个都联系生活,甚至有可能远离生活、充满幻想;肯定不需要每一个主题都严谨地去研究,甚至可能没有一个值得研究……但是,这样的创想,为学生的“无限可能”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或许多年后,学生又会重拾当年在选题课上的灵感,并且把它实现了呢?

如学生要进行星空的研究,看似离生活很遥远,但却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探索世界的渴求。生活中需要这样的一种看似无用却充满乐趣的追求。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的选题中找到一个自由创想的空间,即便一时并无用处,但这样的精神生活是充实丰盈的。

生活化主题的开发伴随着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的能力在提升,教师的开发视角在扩大。开发的主题不再是纯知识化、技能化,而是和学生的生活有关,和学生的成长有关。教与学的双方都在思考、实践、生长。

參考文献:

[1]刘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生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6):52.

[2]张勤坚.深度学习:生活化主题学习内容甄选[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12):12.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提高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启“四促驱动”模式,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