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农场”:一所乡村小学的特色文化追求

2020-12-21张冬香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课程资源

张冬香

摘要:“故事农场”,即在校园场域中以故事为主题构建的富有教育意义、融入教育活动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围绕故事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故事优化教学样态,基于故事开展主题活动,打造了“故事农场”特色文化。

关键词:“故事农场”;课程资源;教学样态;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B-0036-04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农业”。依循这一逻辑,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将学校喻为农场——一座学生自主生长的农场。学校近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外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在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乡村小学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的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学校的特色文化为“故事农场”。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记录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儿童了解社会的路径,更是儿童想象力的源泉和语言发展的营养液。故事通俗易懂、耐人寻味,易于小学生阅读和接受,对于学生有着特别的教育价值[1]。“故事农场”,即在校园场域中以故事为主题构建的富有教育意义、融入教育活动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

一、围绕故事开发课程资源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发现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体。于是,学校以故事为切入点,开发了两类“故事农场”课程资源。

(一)“五园基地”环境课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优质的校园环境,会时时处处感染师生心灵,促进师生成长。在推进“故事农场”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故事为主题,系统规划、建设了校园景观,主要包括名著园、神话园、寓言园、种植园、水上乐园,形成“故事农场”的五大基地。

1.名著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名著园用雕塑展现了四大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和场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几处徽派建筑与点缀其间的山石营造出“大观园”这一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刘、关、张的形象以京剧脸谱的形式呈现,让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两组大理石雕刻画分别选取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经典故事加以再现,生动形象。

2.神话园。中国古代神话是初民对天地万物富有趣味的艺术想象,又富有强烈的尚德精神。“神话园”主要由“开辟世界、创造人类”和“改造世界、匡扶正义”两组景物组成,盘古、女娲、哪吒、嫦娥、八仙无不具备仁爱精神。园中的“文化墙”的一面介紹了中国四大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镜花缘》《西游记》《八仙传》,并展现了其中四位代表人物的剪纸形象;另一面勾勒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境界,为师生建构了一个现实版的神话世界。

3.寓言园。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在寓言中,人们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道理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形象可感地表达出来,往往发挥了用“小故事”传递“大智慧”的效用。“寓言园”里,有龟兔赛跑、小马过河、骄傲的孔雀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

4.种植园。种植园又名“开心农场”,分为蔬菜区、中草药区、水生植物区、小小气象站和农场诗廊。学生在其间体验农业生产,尝试科学探究,认识鲜蔬灵草,领悟名诗佳句,书写生活情趣,分享丰收喜悦。

5.水上乐园。水上乐园是学校的诗教基地,水塘设有三潭印月、映日荷花等景观,池塘边悬挂的朱熹的《观书有感》,正是对此处风景的最佳描绘。池塘围栏张贴着古诗词,让整座池塘更富文化气息。

(二)“七彩故事”阅读课程

本课程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向善人格为基本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故事,亲近阅读,喜欢阅读,习惯阅读,享受阅读,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学校的《七彩故事》校本教材共12册,每册15课。每课有两大板块,一是活动方案,二是资源库。资源库由“七彩故事”和“阅读链接”两部分组成。每课的“七彩故事”收集了2~3个经典故事,故事的类型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阅读链接”中有作者介绍、故事背景、推荐书目等,一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二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

我们将《七彩故事》教学列入课程表,在地方课程的课时中每周安排一节,由语文老师执教。授课主要采用“走班制”和“上大课”两种形式,课型主要包括阅读推荐课、故事品读课、故事赏析课、故事讲述课、故事表演课、图解故事课、成果汇报课等。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七彩故事”,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读故事、讲故事、赏故事、写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到美的熏陶,积淀人文底蕴。

二、利用故事优化教学样态

故事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还是一种教学方法。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2]。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引入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故事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感悟人生道理。在实践中,学校利用故事教学法,着力打造了“故事课堂”和“故事班会”。

(一)故事课堂

故事课堂就是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营造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研究小组,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故事课堂的样态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学科之间有差异也有关联。其中,最常见的几种方式有:

1.融入式——紧扣教学内容走进故事。把学生带入教材本身的故事中,以故事为载体,设计课堂的各个环节。这种方式在语文、英语学科最为常用,因为这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故事,学生可以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体情悟道,生发共鸣。例如: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开展融入式教学,让故事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听懂、会说、会读故事中出现的词汇:bear, forest, there, soup, just right, hard, soft, afraid。其次,基于故事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词汇:house, room, in front of, her。最后,基于故事听懂、会读、会说句型“There is ...,There are ...”,并理解句型的意思。

2.表演式——深化教学内容演绎故事。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因为表演可以带给他们快乐和成就感。就语文学科而言,表演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动作神态,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养。这种方式在英语、音乐等学科也常常使用。例如:学习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学生通过表演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狐狸是如何分奶酪的,并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提升朗读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言语积累。

3.创生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故事。创生式故事教学是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习力。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比如数学与生活、游戏中的体育、科学小妙招等等。例如:在体育课“50米快速跑”中,教师结合50米快速跑技术动作要领,创设了“斗牛士与牛”的故事情境。教师化身为牛,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奔跑时后腿是如何发力的,引出50米快速跑中后腿蹬地的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学生也化身一群小牛,拉开距离开展角色扮演练习。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积极尝试,很快就明白了快速跑中“步频”“步幅”的重要性。

(二)故事班会

把故事文化引入班会活动中来,能使班会教育素材更加鲜活,教育情境更加生动,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育效果更加显著。故事以其独特的情境性、生动性、体验性,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过程中领悟教育主题,潜移默化地获得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学校成立了以“春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核心的团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每月四个主题的故事班会。每个月的四个主题相同,但是同一主题每个年级的故事有所不同。根据设计好的主题,团队开始编写和优化故事班会教案。首先,以一个年级的一个班为试点,由主备人提前一周拿出方案,团队进行研讨修改。然后,在试点班开展故事班会活动。活动后,团队再次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最后,年级其他班级根据修订后的方案组织故事班会。譬如,四月份的故事班会设计如下:

三、基于故事开展主题活动

(一)开展“百项活动”

在实践中,学校依托“五园基地”,以故事为载体开展多样活动。每处基地都开发近20项主题活动,原则上每个年级每学期要去每个基地至少活动一次。

在名著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计了指向人文底蕴的“我是小导游”、指向科学精神的“小小辩论赛”、指向学会学习的“名著人物名片设计”、指向实践创新的“名著创意写作”等16项目标清晰的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引导师生“走进园子,亲近名著;走出园子,广泛涉猎”。

神话,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其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丰富的教育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基本主题[3]。学校依托神话园设计了“神话人物我来认”“神话故事我推荐”“神话啊,你从哪里来?”等适合不同年级、指向不同素养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神话故事,在故事熏陶下形成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经典寓言故事景观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机和切入点。在寓言园,通过“看寓言”“读寓言”“写寓言”“画寓言”“演寓言”等多种主题活动,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关注寓言故事,关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及故事的前因后果,体验寓言中蕴含的勤奋、谦虚、实践、合作等重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在种植园,学校设计了系列活动:请家长带领孩子们亲近种植,了解植物生长特点,感知人利用自然规律种植粮食和蔬菜的意义;在采摘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丰收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作物管理过程中,观察农作物成长的过程,学写观察日记,体会生命的奇妙……丰富的活动让师生、家长增强了绿色文明意识,形成了自觉关心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水上乐园,学校设计了“水上乐园为我来画”“诗歌吟诵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人文积淀;以池塘的水为对象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二)培育“七彩童星”

在“百項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提出了“七彩童星”培育计划,制订了“六小一大”评价方案。“六小”是指“小导游”“小园丁”“小舵手”“小诗人”“小艺人”“小研究员”,“一大”是指“故事大王”。学校期望通过“百项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成为“六大一小”中的一类,或者对其中一类充满兴趣。学校为“六大一小”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五园基地”均有关于园子的介绍,这就为培养“小导游”提供了抓手;种植园是培养“小园丁”和“小研究员”的场所;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了许多“小舵手”“小诗人”“小艺人”;故事阅读活动培养了数百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大王”;……“六小一大”评价注重形成一种导向,而不是追求评价结果。学校通过评选“六小一大”,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特长,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福新.让学校成为“故事农场”[J].小学教学研究, 2015(17):8.

[2]李永会.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J].教育评论, 2003(3):57.

[3]刘媛.中国古代神话的教育价值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22.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课程资源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