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无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20-12-21高利苹陈玉萍陈亚西郑娇玲

安徽化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无机化学思政科学

高利苹,陈玉萍,陈亚西,郑娇玲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不应狭隘地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它应包含家国情怀、个人品格、正确的科学观[1]。在教师座谈会上,习主席特别强调了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应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然而,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长期的,全方面的,需要其他各门课程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延伸,是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的总思想,而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2]。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课程思政意识,丰富教材课程思政内容,充分挖掘高校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3]。2019-nCoV的爆发,导致2020年上学期的课程几乎全部在网上进行,不能面对面授课。当学生放羊式地在家学习时,面临的诱惑很多,如刷直播、打游戏等等,不能好好地学习。因此,这个时期更加需要老师能够在上好课的同时,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课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大纲中将其定位为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素质目标中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然而如何提高,如何实施,具体在哪部分实施,则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将传授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思政素材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4]。《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里面涉及十大领域,每一个领域都和材料分不开。无机材料作为国家战略前沿的材料之一,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就业领域与前景的同时,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能唯利是图,置道德和良心而不顾,危害社会,一定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极强的责任心。1995年,清华大学发生了铊中毒朱令事件,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症状,虽然经治疗已经保住了性命,但是大好前途没有了,一辈子都被毁了。铊是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ⅢA族元素之一,自然界含量很低,若进入水体、土壤,经生物富集进入人体则严重危害健康。无独有偶,2013年,复旦学生遭室友投毒身亡。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

2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思政教学实践

“无机化学”主要讲授“四大平衡”理论、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等。在授课的同时应当深入挖掘各个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律意识、环境意识等理念的引导和培养[5],将思政建设中的“协同育人”举措落到实处。表1 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部分教学内容及资源示例。

表1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部分教学内容及资源示例

2.1 学生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

习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新时代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言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句名言“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发扬为国、为事业奋斗的精神[6]。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以祖国的竹子、稻草、苎麻等为原料研究制造人造丝,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草纤维制造人造丝的发明人。当时,德国莱比锡大学、日本资本家打算用金钱换取她的专利。面对这些诱惑,酆云鹤斩钉截铁地拒绝道:“不,我是中国人,我要留给中国!”,这种种表现,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中国力量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同学们的斗志,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在课程的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物质及物质变化的知识,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讲解原电池时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对对立又相互依存,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客观事物都是由矛盾着的对立双方构成的统一整体。

2.2 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研究的信念、科学的价值标准和科学行为规范的总称。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张双南教授曾在《开讲啦》节目中讲解过科学的三要素为:①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规律;②科学的精神是质疑、独立、唯一;③科学的方法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纵观中国的近代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国正努力变成一个制造强国,但是我们缺乏工匠精神(科学精神)。为什么我们缺少科学精神?是因为缺少了质疑的精神。两小儿辩日,到底太阳是早上还是中午离我们更近?孔子不知道答案,两子嘲笑孔子。现在的我们知道答案,其实两个时间点离我们是一样近的,然而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没有刨根问底,没有进一步地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如在讲解电催化制氧制氢的过程中,我们知道需要加入一些贵金属的催化剂。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质疑那么为什么要加催化剂呢?不加催化剂行不行?进而引申出催化剂的特性: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电子导电、高的催化活性以及电化学稳定性,能够改变反应的电势或反应速率,还能对电化学反应进行某种促进或选择。再进一步让学生质疑如果不用贵金属,用其他的过渡金属或者双金属等代替会怎么样呢?举例引出中南大学刘小鹤团队开发了一种负载氧化镍纳米晶粒的聚合物氮化碳二维纳米材料,通过构建具有金属性的镍-氮键形成高导电界面,大幅提高电解水的催化效率。若将这种材料研究策略拓展至其他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钴、三氧化二铁、氧化铜等是否奏效?这值得学生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逐渐形成严谨求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和实事求是、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等良好的科学素养[8]。拥有一个出类拔萃的科学家,是一个国家暂时的荣光,而拥有一种科学精神,则是一个民族永久的财富。

2.3 宣传相关法制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019年新冠病毒突如其来,人人都要有战疫的法治意识。疫情防控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公共安全面前,每个人都要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无机化学”课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特别是要关注和化学化工有关的法律法规。2018年盛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气柜发生泄漏,遇明火发生爆燃,导致24 人死亡,22 人受伤;2019 年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其原因为误投原料氯酸钠进入釜体,导致釜体发生化学爆炸,爆炸的过程中冲出的高温甲苯蒸气,又与外部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产生二次爆炸,同时引起车间现场存放的氯酸钠、甲苯与甲醇等物料殉爆殉燃,造成19 人死亡,12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 142 余万元。2020 年6 月13 日浙江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最终造成20 人死亡,175 人受伤。这一桩桩含有血泪的事故,无一不提醒我们在化工生产检测、运输等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并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在学生“无机化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培养法制意识,在案例讲解中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4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但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中国的发展曾在一段时期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但是人们发现这种发展道路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应摆脱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平衡的发展道路。化学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农业化工、化学医药、高分子、涂料和油脂等。在无机课程的讲解中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少破坏甚至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经济发展。绿色化学、环保化学作为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是将现有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纵观现在所有的化学化工企业,定期就会被政府环保部门检查,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会被暂停生产更甚者会被拆除。在学习这门课时要向学生灌输环保意识,并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2.5 艰苦奋斗品质及终身学习素质的培养

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学习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是通过学习锻炼获得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无机化学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中,不断有新兴的无机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面对如此多的发展变化,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应将“终身学习”的意识深植于学生脑海,打破以往将学习活动局限在学校教育的阶段,使学习活动能够贯穿人生全程的各个阶段,帮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2020 年高考刚刚结束,有家长说“孩子等你考上大学就可以好好休息了,就可以随便玩了!”。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谎言,大学阶段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学习的开始,这个阶段学生同样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品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中国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都揭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篮球明星科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见过早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吗?”,他每天早上4 点钟起来训练,不惧风雨,磨炼意志。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 点座无虚席,这些学霸的世界,我们自愧不如,他们不但聪明,而且努力。终身学习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还应当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我们应当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以终身学习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指针,积极培养下一代成为“终身学习者”,使每个学生、每个国民都懂得如何终身学习,以迎接未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3 结束语

在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和探索中,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将新的思政要素,如党和政府最新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等充实到教材和教案中,实现学生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学的最优化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选择,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和艰苦奋斗品质及终身学习等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中,实现新时代育人方针的全面贯彻。

猜你喜欢

无机化学思政科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点击科学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大爆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析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践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