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12-21刘娟娟董红燕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平凉市高素质培育

刘娟娟,董红燕

平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高素质农民是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新技术新装备的承接者,新型经营主体的实践者,引领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根本性工作。本文围绕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制约因素,从数据获取、规划制定、多方协同、培育指导、载体创新、学历提升、考核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目前,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已基本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农广校等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自2016年以来,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3 914人,其中生产经营型7 156人,专业技能型3 555人,专业服务型3 203人。在培训工作实施中,各培育机构严格遵守省级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探索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培育模式,如市农广校的“123”监管模式和“334”培育模式、泾川的“3333”培育模式、庄浪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通过培训,绝大多数学员会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科学种养、经管管理能力有效提升,部分学员通过创办农业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任农业技术员,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方面,对广大农民群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的制约因素

从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农业从业者整体受教育文化程度低,趋与老龄化,接受掌握新知识慢;二是农业从业普遍收入低,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缺乏动力和明确的目标指向;三是农业农村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培育调研摸底难以全面开展,造成培训机构遴选学员难、培育对象不精准、培训工作与产业发展不能及时跟进等问题;四是培育工作因缺乏与其他相关领域、部门的协同发展,培育综合效益低;五是由于财力、人力限制,培训后跟踪服务难以长期深入开展,培育缺乏持续性。

三、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对策建议

(一)积极整合各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构建平凉市农业农村发展数据共享平台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面向全体农业从业者全方位的培育,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只有在全面掌握全市农业资源禀赋、各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农业从业者基本情况等基础信息的基础上,方能制定出切合平凉市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际的培育规划和工作方案。同样,其他涉农工作开展也离不开以上基础信息。然而,此数据量大、面广,仅靠一个部门、几个机构无法完成,层层统计由于口径难以统一、经手人多,数据的完整、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借助目前乡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整合各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构建集农业自然资源、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农村集体资产、建设农村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及产业发展规模等基础数据为一体,统一管理、在线共享的农业农村发展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此平台在避免数据多头统计,减轻各级各类涉农数据统计工作量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数据的全面、真实、准确性。参照此平台数据,各涉农部门、培训机构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全面细化农业从业者分类,制定分级分类培训方案,做实做细培育工作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以各方高效协同为原则,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联动机制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其素质是全视角的提升,其培训内容涉及社会各方面,其发展牵扯多个部门、多个领域。以农业农村发展数据共享平台为依托,建立政府牵头,有关领域、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构筑起集政策宣传、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减免税款及跟踪扶持为一体的上下沟通、内外紧密结合、服务支撑有力的工作平台,使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各项工作无缝衔接,形成多层次、多途径支持高素质农民创业的格局,是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保障。

(三)汇集各方人才,组建高素质农民创业指导讲师团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创业面临多方挑战的现状决定了农民通过农业创业实现致富,由普通农民脱变为高素质农民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通过建立由农业部门牵头,以农民教育培训专职机构为主力,集聚农技推广、农业科研院校、实训基地、各有关领域专业人才在内的高素质农民创业指导讲师团,在对农民进行系统理论培训、实践指导基础上,对其发展计划制定、创业路径选择、资金周转、技术指导、品牌创建、储藏保鲜、加工销售、市场运作、风险防范等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其成长为高素质农民保驾护航。

(四)创新教育培训理念和手段,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媒体平台

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培训时间难以保证、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积极探索集学习、娱乐于一体的线上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其他新媒体手段,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媒体平台,加大知识技术、致富信息传播力度和广度,为农民提供在线教育、技术咨询、移动互联、跟踪指导和互动交流服务。以科学的乡村发展价值观为指引,鼓励农业技术、科研人员,农业土专家,民间艺人,法律、医疗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和基层干部,积极开发各类短小精悍,富于趣味和可操作、模仿性,在农民群众间便于普及的农业科技、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医疗保健等知识讲解、技能示范,高素质农民成长故事、发展成果展示视频。以QQ、微信群和时下最流行的“快手”“抖音”“云上智农”及其他视频软件为传播载体,使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轻松愉快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能,为高素质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创建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每年推出一批网红专家,网红干部,网红种养殖户、文明农民,在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价值观提升的同时,为乡村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五)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的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学历教育与农民培训并驾齐驱,深入乡村一线,贴近农民的工作优势,整合具有农学专业的中专、高职、高校等教育资源,形成中级、高级互为补充的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教育体系,推进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为高素质农民提供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开办满足乡村振兴总要求的特色专业课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接地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高素质农民量身定制培育方案,施行脱产、半脱产的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积极探索适合农民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以满足高素质农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将高校、高职、中专农业技术专业的教育优惠政策延伸到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教育中去,设立农民职业教育基金,鼓励和吸收社会资本,确保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培训经费充足。

(六)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以培训专业是否符合该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培训内容是否符合高素质农民需求和培训是否提高了其收入,是否推动了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为主要出发点,建立分层分类、系统、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工作评价标准体系。在农业农村发展数据共享平台增设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在现有线下考核机制的基础上,构建集学员遴选、培训需求调研、培育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培训开展、培训后跟踪指导、学员发展为一体的线上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高素质农民终身学习账号制度,通过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进行培训过程记录、质量监控和效果监控,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猜你喜欢

平凉市高素质培育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马瑜婕作品
马瑜婕作品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