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2020-12-21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产业化农业

蔡 莉

中共金塔县委党校,甘肃 金塔 735300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组成形式,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近年来,金塔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以“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营销品牌化”为方向,以“建立大基地、兴起大产业、占领大市场”为目标,积极引导发展高效长效农业模式,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建立完善销售体系,“一乡一业一品牌、一村一园一模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金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金塔县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 800元,分别是1984年的74倍和41倍,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步伐。回顾金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孕育起步阶段

1983年,金塔县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过去“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多种经营,全县甜菜、棉花、油料、蔬菜、瓜类、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6 666.67hm2以上。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县农业机械和加工总动力达到7.1万kW,以粮、油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3%,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成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金塔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开展了“吨粮田”“双千田”建设和“335富民增收工程”,在改造提升粮食、棉花、肉羊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日光温室、制种、黑瓜子、中药材、特禽养殖等新兴产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20 000hm2左右,棉花和肉羊跃升为县域主导产业,全县农业机械和加工总动力达到29.4万kw,农业产业化得以长足发展。

(三)全面提升阶段

近年来,金塔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行动和打造五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1555”行动计划和“1151”产业富民增收工程,大力推进现代思路寒旱农业发展,狠抓高效瓜菜、特色林果、现代制种、优质中药材、草食畜牧业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多元复合型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健全,呈现出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从金塔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组织多元化。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金塔县农业生产由单纯的行政推动、大包大揽转变为市场引导、社会参与、政府助推相结合,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全县各级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用市场的办法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效设施农业规模迅速扩大,专业流通组织空前活跃,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利益得到了维护,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2.产业特色化。近年来,金塔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按照“淘汰低效田、提升三千元田、发展五千元田、主攻万元田”的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共建成日光温室800hm2、钢架大棚400hm2,形成了8 133.33hm2现代制种、3 506.67hm2优质中药材、7 933.33hm2加工蔬菜、5 400hm2特色林果的稳定生产规模。同时,按照“千家万户五配套、大场大户进园区”的思路,通过扩群增量、改良品种,落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个、“五配套”模式化养殖示范村10个、示范组32个,新增“五配套”养殖户4 402户,肉羊饲养量达到200万只,成为了全省最大的养羊强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达到了9 4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3.生产标准化。金塔县通过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和新技术推广示范工程,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推广。引进了杜泊肉羊、紫甜无核葡萄等农牧业优良新品种近千个,重点推广了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穴盘育苗移栽、设施西瓜嫁接、生物授粉、肉羊腹腔镜冻精受配等新技术40多项,加大对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引进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向智能化、机械化发展。2019年,全县的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主导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9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县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58家,带动发展特色产业面积20 000hm2,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以上,质量安全达标率达到100%,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如:“西域阳光”番茄酱、“兴农”辣椒、“年公”瓜菜、“寿珠”红提、“沙草”肉羊等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公共品牌,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服务专业化。金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58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t以上。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值达到18亿元,完成销售收入8.9亿元,带动农户1.6万户。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按照“民办、民管”的原则,全县目前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708家,在农业部门登记备案257家,成员人数达9 347人,带动农户24 650户。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协会+农户”“互联网+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协会在农户、企业与市场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订单、合同等方式将农民千家万户的生产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利益紧密连接起来,培育运销流通能人大户142家,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0个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46个,52%以上的农产品实现了订单种植和订单购销,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得以极大提升。农资、农机和信息等为农服务体系全面加强,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劳动技能化。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对农民素质的新要求,狠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强农工程,采取专家讲学、外出参观、编印标准化生产技术“明白卡”等形式,广泛开展日光温室、优质葡萄、设施养殖等特色产业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产业能人和实用人才,全县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覆盖面达到95%以上。截至目前,全县培养农业骨干科技人才78名,乡土人才、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1 200名,科技示范户10 072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同时,积极拓展和探索订单培训、校企联合培训、项目定向培训等新的培训方式,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为农民创业就业搭建了平台。

二、加快金塔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金塔县现代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探索创造了许多成功做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也还存在诸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化体系不够完善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后,金塔县农业发展将继续立足于全县农业资源禀赋和区域条件,坚持把产业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首位,突出创新、特色这一主题,大力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着力构建特色产业、规模生产、现代经营、科技支撑、保障服务五大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体系

针对金塔县水资源、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的实际,要以高效、节水、生态为主攻方向,大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统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继续抓好高效瓜菜、特色林果、现代制种、优质中药材、草食畜牧业五大高效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提升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向高端发展。要更加注重产业协作,在群众中积极推行以“果+草(粮)+畜”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草(粮)+畜”等循环产业模式,发挥产业的链生效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严格林网植被保护,狠抓生态修复,扶持发展秸秆、地膜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管灌、滴灌、喷灌、垄膜沟灌等节水技术,着力构筑“节水、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

(二)不断壮大规模生产体系

按照“专业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加速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准化戈壁农业产业园区,建成以金塔镇、古城乡、大庄子镇为主的高效瓜菜产业示范区,以羊井子湾乡、东坝镇为主的优质葡萄产业区,以金塔镇、古城乡、大庄子镇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区,以航天镇、鼎新镇、西坝镇为主的枸杞产业区。要以园区建设促进优势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村,打造一批规模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20年底,着力建成“13 333.33hm2高效瓜菜、10 000hm2特色林果、6 666.67hm2高效制种、6 666.67hm2中药材、16 666.67hm2优质饲草”等5个6 666.67hm2以上高效设施产业基地,努力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县、特色林果专业县、草畜产业强县、中药材大县,形成更加完备的特色产业生产体系。

(三)积极发展现代经营体系

认真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企业围绕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研发适销对路的高端产品,比如:葡萄和特色林果产业要按照鲜食型、加工型的“双型”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瓜菜产业要在加工增效、流通增效和保鲜增效,加速设施化生产上求突破;以肉羊为重点的设施养殖业,要按照“千家万户五配套、专业村组抓分离、大场大户进园区”的要求,整体提升规模效益。要围绕重点产业深度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合资合作做大做强。要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同时,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筹建集仓储包装、冷链物流和专业市场为一体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提高为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四)着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要围绕重点产业培育,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要围绕省市标准园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强重点产业示范区的技术装备,通过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示范农户。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经营信息化,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技术集成创新,加强农产品监管和质量检测,促进农业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五)逐步完善保障服务体系

要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变“面面抓”为“抓特色、促创新”,为基层松绑放手,推动重点产业突破发展。要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抢抓国家出台支持甘肃发展的各项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涉农项目,采取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的办法,加大重点产业和示范区的建设力度,扶持发展惠农贷款公司,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动员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特色产业开发。要完善农业灾害救助长效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要继续深化和完善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另外,要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产业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